閆愛岐 金保正 婁雷濤
(1 江蘇省盱眙縣中醫院 盱眙 211700;2 江蘇省胡鐵成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盱眙工作站 盱眙 211700)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屬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以咳嗽為唯一或主要癥狀,無明顯氣促、喘息等癥狀,但存在氣道高反應性,病情易反復發作,甚至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可發展為典型哮喘[1]。CVA 常被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進而延誤患者病情。CVA 是慢性咳嗽最常見病因,約占慢性咳嗽的1/3 左右[2]。現階段針對該病首選糖皮質激素與支氣管舒張劑治療,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控制慢性炎癥,降低咳嗽敏感性,經久不愈可引起氣胸、肺氣腫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中醫藥在治療咳嗽和哮喘方面擁有極其豐富的經驗。本研究旨在探討CVA 患者應用自擬慢咳3 號方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 年1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96 例CVA 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26 例;年齡22~57 歲,平均(32.78±4.05)歲;病程8~27 周,平均(12.45±1.58)周。觀察組男23 例,女25 例;年齡18~60 歲,平均(32.60±4.10)歲;病程8~25 周,平均(11.60±1.60)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LLSC2019022)。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4]:咳嗽時間>8 周,以干咳為主,伴明顯夜間刺激性咳嗽;支氣管舒張試驗結果呈陽性或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增高;有相關過敏史;吸入支氣管擴張劑有效;胸部CT 未見明顯異常。中醫診斷標準[5]:證見風盛攣急型,證見陣發性咳嗽,干咳無痰或少痰,咽癢即咳,或嗆咳陣作,夜臥晨起咳劇,遇煙霧異味多發,舌淡苔薄白,脈弦。
1.3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8~60 歲;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依從性好,可遵醫囑用藥;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語言、認知正常,可正常溝通。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合并肺結核、肺癌等嚴重肺部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婦;合并血液系統、心腦血管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伴有精神疾病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注冊證號H20160447),1 吸/d,2 次/d。觀察組加用自擬慢咳3 號方治療,組方:防風、烏梅、五味子、赤芍、徐長卿、桔梗各10 g,前胡、蟬蛻、甘草各6 g;鼻癢、噴嚏、咽癢者加僵蠶3 g,牛蒡子10 g;流涕、鼻塞者加辛夷、白芷各5 g;久咳不愈者加桃仁、丹參各10 g;有咽喉黏液附著感加厚樸10 g,半夏9 g,蘇梗6 g。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 次溫服,1 劑/d。兩組均連續治療14 d。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評估。痊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5%且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顯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95%且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70%且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且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2)咳嗽評分:于治療前后采用咳嗽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分值0~10分,分值越高,咳嗽越嚴重,由患者根據自身感受分別于早中晚積分,取平均分為當日咳嗽評分。(3)肺功能:于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測試儀檢測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4)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包含軀體疼痛、生理職能、情感職能、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8 個維度,共計36 個條目,各維度滿分100 分,生活質量與評分呈正相關。(5)不良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頭暈等。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咳嗽評分和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咳嗽評分和肺功能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VAS 咳嗽評分低于對照組,FEV1/FVC、FVC、FEV1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咳嗽評分和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咳嗽評分和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兩組SF-36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F-36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SF-36 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SF-36 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SF-36 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CVA 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與吸煙、環境等因素有關,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技術的迅猛發展,由此導致氣候、環境也隨之發生改變,致使大氣環境污染日益加重,最終導致CVA 發病率不斷上升[7]。長期咳嗽會給人精神狀態及生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對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極大影響[8]。CVA 發病基礎是氣道組織存在多種炎癥介質及炎性細胞,長期的慢性炎癥損傷,可導致迷走神經末梢暴露,刺激支氣管、氣管收縮而引發咳嗽[9~10]。西醫針對該病主要以抗炎、舒張支氣管為主,需長期且大量使用激素類藥物,但長期應用可能對患者肝臟、腎臟造成損傷,且可能出現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11~12]。此外,長期應用激素類藥物還可誘發焦慮、煩躁等情緒,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中醫學將CVA 歸屬于“咳嗽病”范疇,病變主臟在肺,為五臟之“華蓋”,外合皮膚,上通鼻竅,最易受外邪侵襲。風邪作為百病之長,首當其沖,外感風邪,風邪侵肺,而肺通調水道,肺失宣肅,水液輸布失調,積聚而化為痰夜[13~14]。同時風邪入侵會降低機體陽氣,使中焦無法溫煦,津液流失,積聚后而形成痰夜[15]。此外,肺為貯痰之器,痰夜郁阻氣道,氣道不利而發咳嗽[16]。CVA 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咳嗽、遇煙霧異味刺激多發、夜間尤甚等特點,與風邪“風盛則攣急、善行而數變”特征一致,故認為本病以風邪為患,風邪不能疏散,壅塞肺系,肺失宣肅,肺氣上逆,氣道痙攣而發為咳嗽[17~18]。由此可見,本病病機為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氣道攣急,證型為“風盛攣急”,治療上應予以疏風宣肺、解痙止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VAS 咳嗽評分較對照組低,FEV1、FEV1/FVC、FVC 及SF-36 各維度評分較對照組高,說明CVA 患者應用自擬慢咳3 號方治療效果較佳,可減輕咳嗽程度,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質量。自擬慢咳3 號方為名老中醫祝諶予先生經驗方過敏煎合《傷寒論》桔梗湯加減化裁而來,方中烏梅入肺經,具有斂肺止咳之效;五味子上斂肺氣、下滋腎陰;防風辛散祛外風以解表,又能息內風以止痙,具有解表散邪、祛風解痙之效,與烏梅配伍,散收共用;徐長卿祛風止癢;桔梗為肺部之引經藥,具有利咽止咳、宣肺祛痰之效,配五味子,升降并舉;前胡降氣化痰止咳;蟬蛻搜風解痙;赤芍活血祛風消腫,取“血行風自滅”之意;甘草潤肺止咳,調和諸藥。全方具有疏風宣肺、解痙止咳之功效,可緩解氣道攣急,肅降上逆肺氣,通利氣道,改善咳嗽癥狀。同時根據患者癥狀加減治療,鼻癢、咽癢、噴嚏明顯者多為風邪襲于上所致,配伍辛涼之牛蒡子、僵蠶祛風止癢利咽;鼻塞流涕明顯者多為風邪襲于表所致,配辛溫之辛夷、白芷祛風解表通竅;久咳不愈者多因肺氣郁閉日久,傷及血分,常可出現氣滯血瘀之證,配伍丹參、桃仁活血化瘀,且桃仁有潤肺止咳的作用。縱觀全方,既能祛風又可斂肺,宣中有降,散中有斂,協調全身氣機,理肺而止咳。藥理顯示,桔梗湯具有調控呼吸道過度炎癥反應、抑制黏蛋白過度表達、降低咳嗽中樞對刺激反應、改善肺功能等作用;過敏煎具有確切的抗炎、抗過敏作用[19~20]。從安全性角度分析,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合擬慢咳3 號方治療CVA 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好。中醫藥復方制劑有多靶點優勢,與單純西藥治療相比,聯合自擬慢咳3 號方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咳嗽癥狀及肺功能,提升療效,促進疾病恢復。
綜上所述,CVA 患者應用自擬慢咳3 號方治療效果較佳,咳嗽癥狀可得到有效緩解,進而使肺功能改善,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