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月,蒲永明
(成都大學師范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早期閱讀是幼兒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親子閱讀作為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形式,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促進幼兒語言、閱讀能力的發展。近年來,親子閱讀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研究者重視。為更加全面了解親子閱讀的研究現狀,本研究以親子閱讀相關主題的期刊文獻為樣本,運用文獻計量方法,借助知識圖譜呈現親子閱讀的主題變遷和熱點內容,預測未來親子閱讀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地發揮親子閱讀的作用,促進幼兒語言和閱讀能力的發展。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文獻來源,運用高級檢索,設定檢索主題為“親子閱讀”“親子共讀”,學科限定為“學前教育”,檢索日期截至2022年,共檢索到相關文獻1666篇。為提高研究數據的準確度和可信度,在剔除書評、會議、征稿、廣告等無效文章后,最終獲得1584篇有效文獻。
本研究運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篩選后的1584篇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探究親子閱讀研究的熱點主題與未來趨勢。
年度發文量是衡量某一研究領域研究規模和發展態勢的重要指標。[1]我國親子閱讀研究的年度發文量如圖1所示。根據圖1,可將我國親子閱讀的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2—2009年,處于萌芽階段。我國最早的親子閱讀研究出現在2002年,自此以后,親子閱讀開始進入研究者視野。但這一階段的總發文量較少,說明親子閱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第二階段為2010—2017年,處于穩步上升階段。隨著親子閱讀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日益凸顯,研究者開始重視并深耕早期閱讀研究領域。因此,自2010年開始,這一領域的發文數量穩步上升。第三階段為2017年至今,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其發文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分析這一階段的相關政策文件可知:首屆全國兒童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峰會于2017年召開,發布了中國首份0—3歲親子閱讀教育干預的有效性研究報告,肯定了親子閱讀對幼兒的意義,并強調了家長的作用。[2]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再一次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親子閱讀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在家庭中對幼兒開展語言教育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在政策的支持下,未來的親子閱讀研究有較大發展空間。

圖1 親子閱讀研究的年度發文量
核心作者是一個領域開展研究的主要力量。在親子閱讀研究領域中,最高產作者為南通大學季燕,發文量為7篇,N值約為2。因此,本研究將發文量為2篇及以上的作者定為核心作者。CiteSpace繪制的核心作者合作圖譜如圖2所示,該圖譜由404個節點、46條連線構成,網絡密度為0.0006。其中,季燕、王芳、劉娟、李芳、劉慧等作者是我國親子教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但作者之間連線較少,表示核心作者之間的合作較少。

圖2 核心作者合作圖譜
發文機構合作共現圖譜能夠反映該領域研究力量的空間分布。親子閱讀研究的發文機構共現圖譜如圖3所示,該圖譜由397個節點、11條連線組成,網絡密度為0.0001。其中,最大的節點是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發文量最多,其次是蘇州市姑蘇區婁門街道東環幼兒園鼎尚總園。從空間位置來看,分布在江蘇省的研究機構較多。本研究認為,這得益于江蘇省熱愛閱讀的良好社會氛圍。2021年度江蘇省居民閱讀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江蘇全省居民綜合閱讀率高達90.23%,人均閱讀每日時長達77.79分鐘。[3]良好的社會導向不僅能促進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而且能促進學術研究的勃發。

圖3 發文機構共現圖譜
關鍵詞知識圖譜能夠通過頻次大小和聚類結構反映某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對研究熱點的分析能夠把握該領域的發展趨勢。本研究以關鍵詞為節點,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頻次要求≥10,生成如圖4所示的關鍵詞聚類圖譜。該圖譜聚類模塊值Q=0.9215,說明聚類結構顯著;平均輪廓值S=0.5804,表明聚類合理。

圖4 關鍵詞聚類圖譜
為進一步探究我國親子閱讀的研究主題,本研究對主要的聚類主題給予細化,生成如表1所示的關鍵詞聚類共現表。綜合來看,我國親子閱讀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親子閱讀、家園合作、繪本研究三個方面。

表1 關鍵詞聚類共現表
1.親子閱讀
結合節點“親子閱讀”衍生出的關鍵詞“文化引領”“啟蒙教育”“兒童視野”等可以看出,當前研究者重視對親子閱讀價值意義的研究。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親子閱讀的價值開始受到研究者的廣泛認同。親子閱讀的價值體現在情感體驗、前閱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能力等方面[4],通過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聯系、培養兒童閱讀興趣、拓寬兒童閱讀視角、提供兒童溝通表達機會等途徑實現[5]。此外,親子閱讀研究批判功利化價值觀,強調將幼兒經驗納入考慮范圍,要求從幼兒視角理解親子閱讀的價值。有研究指出,親子閱讀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游戲,其價值在于活動本身。[6]讓幼兒享受親子閱讀并養成對閱讀的興趣,是親子閱讀的基礎價值。
此外,結合節點“親子共讀”衍生出的關鍵詞“家庭閱讀環境”“指導策略”等可以看出,當前研究者同樣注重親子閱讀中對家長的指導策略研究。家長作為親子閱讀的另一主體,在親子閱讀中起著主導作用。家長正確地引導幼兒,科學地開展繪本教學,是開展優質親子閱讀活動的關鍵。針對家長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存在的角色缺失、主體意識不強、認知不足、教育策略缺乏等問題,有研究者提出加強科學指導、創設家庭閱讀環境、實施多元互動、父母親共同參與等建議。[7]
2.家園合作
家園合作是親子閱讀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支撐,家園溝通、教師指導能夠提高親子閱讀活動的質量。結合節點“家園合作”衍生出的關鍵詞“親子閱讀指導”“微信平臺”“實踐探索”等可以看出,對家園合作的研究也是我國親子閱讀研究的重要衍生部分。家園合作研究十分強調幼兒園對親子閱讀活動的作用,認為幼兒園在推廣親子閱讀活動時具有資源供給、環境營造、科學指導的優勢。[8]還有研究聚焦親子閱讀家園合作途徑的開發和探索。除了組織親子活動、布置親子作業等方式,在教育教學現代化的背景下,微信等新媒體的利用同樣可以成為親子閱讀家園合作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徑。[9]
3.繪本研究
繪本是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的重要媒介,對繪本的研究同樣是我國親子閱讀研究的重要衍生部分。繪本在親子閱讀中運用十分廣泛,已有親子共讀、故事會、繪本劇、繪本創作等不同形式。但分析繪本的運用現狀后發現,我國親子閱讀活動存在缺少專業繪本主題館、繪本活動主題缺乏特色、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10]為使繪本在親子閱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研究者對親子繪本閱讀的策略和形式做出了研討。結合節點“繪本閱讀”的衍生詞“閱讀情境”“游戲時間”等可以看出,研究主要聚焦于打造閱讀情境、開展游戲活動、進行創意設計等方面。
關鍵詞突現圖譜可以呈現不同時間段的研究熱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測某領域未來的研究熱點與趨勢。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國在親子閱讀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本研究對研究樣本進行了突變檢測計算,選擇Burtness,生成如圖5所示的突現率排名前25的關鍵詞突現圖譜。

圖5 突現率排名前25的關鍵詞突現圖譜
由圖5可知,2006—2016年,突現強度較強的關鍵詞有“圖畫書”“閱讀”“快樂閱讀”等,說明在這一階段,親子閱讀的研究重在閱讀而非親子,包括圖畫書、繪本館、閱讀方法、閱讀指導等方面的研究。
2017年以后,突現強度較強的關鍵詞有“現狀”“影響”“家園共育”“幼兒家長”等,說明在這一階段,研究者注意到了親子閱讀中的“親子”,開始研究親子閱讀對幼兒的影響,以及家長對親子閱讀的作用。具體來說,該階段“家園共育”一詞突現強度最大,高達7.18。這說明在一定的時間內,家園共育在親子閱讀中的關注度最高。“家園合作”的突現時間為2017—2020年,“家園共育”的突現時間為2020—2022年,這說明家園共育是親子閱讀研究領域的持續關注重點。突現時間持續到2022年的關鍵詞還有“環境創設”“實施策略”“影響因素”,是親子閱讀研究的未來關注點。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軟件,對2002—2022年的親子閱讀研究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分析內容包括核心作者、發文機構、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等。針對當前親子閱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學術共同體是指基于共同的價值理念或興趣目標,并且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構成的一個群體。[11]不同領域、機構的研究者在一個領域共同深耕,不僅有利于該領域的蓬勃發展,而且有利于促進核心機構的發展。我國親子閱讀領域中,作者之間、機構之間的合作比較少,研究機構大多分布于江蘇省,尚未形成學術研究共同體。對此,本研究提出打造以核心研究人物為導向,以專業研究機構為支撐的親子閱讀研究學術共同體。一方面,親子閱讀領域的研究者應該加強合作,發揮求同存異的精神,開展學術交流、學術討論,實現跨學科、多視域的研究,從而提高親子閱讀研究的深度與廣度,真正解決親子閱讀的問題。另一方面,親子閱讀的研究機構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如借鑒江蘇省示范性研究基地的經驗,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機構、具有推廣性的研究范式。
研究結果表明,親子閱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親子閱讀的價值、現狀、影響因素、策略等方面,對如何評價親子閱讀的實施過程、如何衡量親子閱讀活動的質量等方面的研究較少。針對親子閱讀活動是否高效落地、實現其價值的問題,研究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指導策略,但較少提及評價檢驗體系。因此,未來的親子閱讀研究應當關注評價研究,探究其評價體系的構建,以檢驗親子閱讀活動實施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該評價體系既要考慮實施主體、實施場合的特殊性,又要避免評價過程中的功利化傾向。
弱勢群體兒童主要是指在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下,在教育機會獲取、教育資源應用等多個方面處于不利社會地位的兒童,如農村兒童、城市流動兒童、家庭貧困兒童、家庭離異兒童等。[12]研究發現,農村親子閱讀的研究較少,親子閱讀情況不佳,存在價值取向錯誤、指導方式盲目、家長概念理解不全面等問題。[13]因此,未來親子閱讀研究應更多地關注農村地區,保障農村幼兒獲得平等的教育資源、農村家長獲得適宜的指導,促進研究的城鄉區域平衡。同時,未來親子閱讀研究還需要加大對城市流動和家庭離異這些特殊背景幼兒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