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總醫院風濕免疫科 尤溪 365100)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發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可累及皮膚黏膜、中樞神經系統、心臟等多器官系統,嚴重威脅人體健康[1~2]。SLE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普遍認為與遺傳、免疫反應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3]。目前,SLE 的治療藥物主要為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劑可抑制亢進的T、B 淋巴細胞,以環磷酰胺最常見,但其為細胞毒性藥物,可致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限制了其臨床應用[4]。來氟米特作為一種新型的免疫抑制劑,具有抗增殖活性,不僅能夠抑制自身免疫,還能穩定腎臟功能[5]。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60 例SLE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來氟米特聯合環磷酰胺及糖皮質激素對SLE 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SLE 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審批號:2021D0512)。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s)
?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指南解讀及活動性判斷》[6]中關于SLE 的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嚴重風濕病、心肝腎及造血系統嚴重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患嚴重精神疾患、智力障礙;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處于疾病重度活動期;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對本研究使用藥物不耐受。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注射用環磷酰胺(國藥準字H32020857)治療,1 g/次,2 周/ 次;口服醋酸潑尼松片(國藥準字H51023502)治療,初始服用劑量為1 mg/(kg·d),早晨服用,持續用藥4~6 周后,每周劑量減少5 mg,直至10 mg/d 維持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口服來氟米特片(國藥準字H20203194)治療,前3 d 使用劑量為50 mg/d,之后按照20 mg/d 劑量維持治療。兩組均治療6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療后狼瘡疾病活動指數(SLEDAI)評分降低程度>80%為顯效;治療后SLEDAI 評分降低幅度50%~80%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2)免疫功能指標。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補體C3、免疫球蛋白G(IgG)、抗核抗體(ANA)水平。(3)致炎因子水平。采用上述血液標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4)狼瘡疾病活動指數(SLEDAI)評分。采用SLEDAI 評價治療前后患者病情,評分0~4分為基本無活動;評分5~9 分為輕度活動;10~14 分為中度活動;15 分以上為重度活動。(5)生化指標。治療前后采用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檢測24 h 尿蛋白;治療前后采集患者外周血液標本,離心后采用溴甲酚綠法檢測血清白蛋白(ALB),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肌酐(SCr),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白細胞計數(WBC)。(6)不良反應。記錄治療期間患者出現的惡心、肺部感染、帶狀皰疹、轉氨酶升高等不良反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SLEDAI 評分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SLEDAI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SLEDAI 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SLEDAI 評分對比(分,±s)
?
2.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補體C3 水平高于對照組,IgG、ANA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s)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s)
?
2.4 兩組致炎因子水平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CRP、 IL-8、IL-10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致炎因子水平對比(±s)

表5 兩組致炎因子水平對比(±s)
?
2.5 兩組24 h 尿蛋白、ALB、SCr 和WBC 水平對比研究組治療后24 h 尿蛋白、SCr 水平低于對照組,ALB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WBC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24 h 尿蛋白、ALB、SCr 和WBC 水平對比(±s)

表6 兩組24 h 尿蛋白、ALB、SCr 和WBC 水平對比(±s)
?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SLE 屬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其發病率約為100/10 萬人[7]。SLE 發病與免疫細胞的異常激活、激素水平的異常及遺傳等因素關系密切。發病后患者出現免疫系統紊亂情況,包括T淋巴細胞異常增加、B 淋巴細胞功能亢進、產生自身抗體、對機體免疫復合物清除障礙或細胞因子表達異常等,患者體內出現較多自身抗體,可在機體各個系統和器官中發揮自身免疫反應,出現神經、精神、心血管、肺部異常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8~10]。SLE 最常累及的靶器官為腎臟,起初并無明顯表現,隨病情進展,可出現蛋白尿現象[11]。現階段,臨床主要采用環磷酰胺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SLE。
環磷酰胺為特異性烷化劑,主要作用為抑制B細胞和T 細胞產生過多的病態抗體,減少抗體對人體的損害,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達到治療過敏反應的效果[12~13]。潑尼松屬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抑制結締組織增生,達到改善細胞膜通透性和加快炎癥消退的目的;此外,其能抑制組胺等有害物質的釋放,起到消炎、抗過敏效果。上述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起到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14]。但環磷酰胺屬細胞毒性藥物,治療期間可能給患者帶來感染、抑制性腺等副作用,嚴重時可危及生命,臨床應用受限。
細胞因子是免疫網絡的調節因子,IL-8 對粒細胞和T 細胞具有較強的趨化作用,會影響機體炎癥反應。IL-10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T 淋巴細胞和自身淋巴細胞變化與IL-10 的過度表達有直接關系。SLE患者隨病情進展會出現腎功能受損情況,表現為SCr、尿蛋白定量(Upro)指數和白細胞介素水平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后補體C3 水平高于對照組,IgG、ANA 水平、致炎因子水平、SLEDAI 評分、24 h 尿蛋白、SCr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ALB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WBC 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來氟米特聯合環磷酰胺及糖皮質激素治療SLE 效果顯著,可有效調節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致炎因子,改善生化指標,利于減輕病情,且不良反應較少,用藥安全性高。分析原因在于,來氟米特屬異唑類免疫調節劑,具備抗增殖活性,可通過抑制二氫乳清酸脫氫酶活性,影響活化淋巴細胞嘧啶生成,有效減少淋巴細胞的增殖,抑制機體自身免疫反應。同時,來氟米特在細胞分裂早期就可抑制酪氨酸活性,干擾細胞內信號傳導和淋巴細胞活化,降低細胞黏附性,減輕免疫反應[15~16]。
綜上所述,來氟米特聯合環磷酰胺及糖皮質激素治療SLE 可發揮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減輕患者炎癥反應,提升腎功能,改善SLEDAI 評分,且不良反應較少,可在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