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雙月湖小學 楊廷華

學本教學指的是整個課程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的學習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主張將學習的自由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展開多元化的學習實踐,擁有更寬松的學習氛圍和廣闊的思考空間,實現自身的綜合發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貫徹學本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綜合發展。基于此,本文對學本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和分析。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育形態也從傳統的以“知識核心”為主轉變為以“核心素養”為主,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展開更高質量的課程學習。所以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倡導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基于學本教學的理念,大力倡導“學導型”教學和“學本型”教學,改變傳統的“滿堂灌”課程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帶動學生展開更有意義的課程學習,實現對語文知識內容的全盤建構,最終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培育。所以教師要積極滲透學本教學,落實學生的綜合發展。
學本教育指的是通過一系列的課程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及發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實現自我提升。在學本教育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者,他們在教和學的過程中互相合作、共同學習,實現共同進步及共同發展。而學本教育實施的最終目的是讓教育者和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促進共同成長,達到新課改的基本目標。而通過學本教育,能夠讓整個課程教學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之間的共同成長成為整個課程實施的主旋律,從而更好地促進課程教學的改革,讓教師和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不斷地交流與探究中學會學習,以此建構新型的學習課堂。
除此之外,學本課堂能夠構建一種人人愿意學習、人人都愛學習的良好學習氛圍,帶動一些不愛學習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學習型的團隊。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合作、互相關愛,真正地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打破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實現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全盤建構,真正成為學習者和課堂的主宰者。所以學本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能夠整體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教師從知識的講解者變為課堂的引導者、輔助者和傾聽者,帶領學生展開更高質量的小組合作,促進學生學習角色的轉變。在這種十分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積極的體會,真正地表達自己對某一篇文本的想法,動手實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能夠充分彰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展開更有意義的課程學習,達到全面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基于學本教學理念,整個課程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看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這樣才能整體拔高學生的學習高度,讓學生思考學習內容,并且以獨特的視角去解讀所學內容,實現知識的增長。而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實施課程教學,能夠達到“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效果,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注重整個課程教學的生命引領,落實學生的綜合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在教學《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明確整個課程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在文本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父親對孩 子寄予的厚望——讓孩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品格。為了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教師就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學生的學情。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對整篇文章的解讀效能是比較強的,而且這一階段的學生生活經驗十分豐富,對花生的種植和收獲過程有一定的認知,所以他們是可以自主理解整篇文本內容的。對此,教師要綜合審視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將學本教學理念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始終。
比如,針對第一個環節的教學,教師讓學生閱讀3~15 自然段,思考桃子、石榴、蘋果和花生各自的特點。對此,針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師可以從三個步驟著手:首先,讓學生自學,自主朗讀課文,勾畫相關語句;其次,讓學生互學,展開小組討論。對自己勾畫的相關語句進行分析,提煉出幾種水果的不同特點;最后,讓學生展學,積極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對比突出花生的獨特之處。
針對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文中父親的話的理解,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出自己學會的道理。對此,針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讓學生互學,分角色朗讀3~15 自然段,而后進行總結,說出自己對文中父親的話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展學,根據自己對父親的話的理解進行交流和闡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后透徹領悟本篇文章的教學主旨。通過這樣的方式,便能夠讓學生展開多元化的自主學習,整體拔高學習高度,徹底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帶領其實現更有意義的課程學習。
教師在實施學本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基準點,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動獲取并建構知識體系的整個學習過程,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氛圍中展開更高質量的課程學習,喚醒其對語文課程探究的興趣和積極性。由此便能彰顯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奠定學生的學習效度,為學生搭建起“學”與“思”的橋梁和支架,讓學生獲得更為深遠的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在教學《金色的魚鉤》時,教師可以采取“先學后教”的模式。首先,在課前學習環節,教師為學生提出本節課程學習的基準點:讀故事——研讀句段——理解情感。主要讓學生在初次閱讀中了解主要的故事內容,在二次閱讀中仔細研讀相關句段。比如,針對老班長咀嚼魚骨頭的相關句段,教師要讓學生仔細閱讀,嘗試結合關鍵詞語進行分析,綜合闡述老班長的品格。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文章整體的視角,綜合分析“金色的魚鉤”這一題目的含義。整篇課文中描寫的魚鉤的顏色是“紅銹色”的,但是題目卻是“金色”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段去解讀題目的內涵,從側面分析老班長的品質與精神。
最后,在第三次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情感的角度去分析整篇課文的描寫方式,嘗試以“老班長”這一人物形象為主要探究點,綜合考量整篇文章呈現的情感。借助整個教學的基準點,幫助學生實現對整篇課文內容的深層次解剖,使學生獲得對課文內容的全方位感知,展開更有意義的閱讀學習。
由此可見,“先學后教”的模式能夠整體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解放學生的思維,充分彰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創造性理解,讓整個課程學習更有效度,有利于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
教師在實施學本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專注于“以學為中心”課堂的構建,要從“教什么”“怎么教”的思考轉變為“學什么”“怎么學”“如何導學”的思考,保證整個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整個課程教學真正解放學生的雙手和大腦,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更多支撐點,實現更有意義的課程學習。這樣便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深度,體現學生學習實踐的整個過程,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在教學《池上》這首古詩詞時,很多學生會更加關注整首古詩本身的情節性體現,很少關注古詩的情緒性。因此,在實施學本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嘗試尋找支撐點,引導學生展開多元化解讀,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結合整首古詩詞的基本內容解讀“偷”和“藏”等字。在解讀“偷”字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小娃娃要“偷”?他是怎樣“偷”的?“偷”的結果又是怎樣的?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而后通過一系列的感知、思維、移情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更積極的閱讀體驗,從“偷”字中體會到緊張、刺激而又樂趣無窮的情感,促使學生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達成學科思維的有效發展。學生理解了“偷”字的內涵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繼續探究“藏”字,以這兩個支撐點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整首古詩詞,讓學生體會到小孩子天真爛漫的情感和情緒,理解作者白居易對美好童年生活的追憶。教師借助“偷”和“藏”這兩個支撐點引導學生實現對整首古詩詞的解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對整首古詩詞情感內涵的理解和認知,也能夠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由此彰顯深度學習的過程,最終達到有效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在學本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更要彰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會學,能夠針對自身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的知識點進行拓展和延伸,并將這種技能拓展到課外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由此引導學生發展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以更廣闊的視角展開學習實踐,整體拓寬學習廣度,最終獲得豐碩的學習成果。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在教學完《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后,教師就可以建構學習的遠點,嘗試借助《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實現課外整本書閱讀。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推送《昆蟲記》整本書閱讀素材,讓學生通過每日打卡的方式來展現自己整本書閱讀的進度。同時,學生可以借助這一平臺,通過錄制視頻或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而教師也可以借助這一平臺,適時了解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具體情況,掌握學生思維與技能運用的點,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制定針對性的課程教學計劃,使學生的課后學習活動更高效,更能彰顯價值。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空間更廣闊,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模仿——遷移——創造”的學習過程,真正體現學本教學模式的優勢,最終帶領學生展開更有意義的課程學習。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應用學本教學方法,推動學本課堂的建構,真正打破傳統單一的課程教學模式,讓整個教學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更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對此,一方面教師要認識到學本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教師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實現“學本”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比如,讓教學回歸原點,整體拔高學生的學習高度;明確學生學習的基準點,奠定學習的效度;尋找學生學習的支撐點,彰顯學習的深度;建構學生學習的原點,拓寬學習的廣度。從多個方面著手,積極地應用學本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擦出思維的火花,最終驅動學生展開更高效的課程學習實踐,獲得更積極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