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連云港路小學 劉萍萍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豐富了教育理念,使廣大教育實踐者形成了為學生全面發展著想的教學態度。而小課題的構建有助于形成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令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改善,同時啟發學生的大智慧。對此,展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應對小課題的基本概念有充分認識,了解構建小課題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本著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發展的思想,思索構建小課題的方法,以創造開放且具有活力的數學課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本文以構建小課題,啟發大智慧為主題,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一番詳細闡述與說明。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采取極端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形式單一、學生的學習態度消極,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小學數學教師明白了素質教育的內容以及意義,肯定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懂得啟發學生大智慧的重要價值,學習信息化時代下教育資源的運用,從學生發展的教學去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的態度,使學生更熱愛數學這門學科,形成積極參與數學課堂的氛圍,以不斷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一般來說,小課題是由教師個人構建的,也有的情況是多名教師合作構建的,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是由學生構建的,旨在研究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推動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經小課題的多次構建表明,小課題具有屬己性、真實性、微觀性和即時性,這些屬性分別能夠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順利實現教學活動的開展、揭示知識的本質以及內涵、形成開放且具有活力的課堂氛圍。
傳統時期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嚴格按照試卷內容設計問題,并直接為學生講解問題,沒有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給學生造成了學習壓力。而小課題的構建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是體現生本理念的有效途徑,進而使學生形成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意識,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采取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使課堂氛圍比較枯燥,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態度。而小課題的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融入數學知識的學習狀態,實現構建活力課堂、建設開放性課程的目標。
一般而言,在小學數學小課題的構建中,學生會形成自己的思路,而不是像以往一樣,總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做一個學習的機器。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構建小課題,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自身是學習的主人,用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基本的學習能力,進而獲得實踐技能。
隨著學生越來越熟悉構建小課題的學習模式,學習能力逐漸提升,課堂氛圍也會變得越來越濃厚。因此,在這種教學形式的推動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強烈,從而獲得深度學習數學知識的技能,不斷增強數學智慧,全面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經過教師的教學實踐與學生的學習經歷證明,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數學學科是充滿挑戰性的,尤其是教材中一些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知識,給不少學生造成了學習困擾。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小課題,教師要善于用有效的方法營造趣味課堂,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走進數學課堂,獲取小課題中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以下幾點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小課題的方法所做出的主要論述。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廣大教育實踐者認識到題海戰術對學生身心成長造成的沉重負擔,以及對教學質量帶來的消極影響。基于此,構建小課題,教師之間可以展開互動交流,共同總結問題推動的教學方法,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在全面熟悉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設計符合小課題學習內容的問題,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壓力得到充分緩解,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實現啟發學生大智慧,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
例如,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教學實踐活動中,經過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確定,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起始單元,是學生在有了對萬以內數的初步認識后的拓展,有利于幫助學生夯實數學基礎,培養學生的數感核心素養。首先,在教學初始環節,教師可以引入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表,檢驗學生比擬數的大小的能力,在了解學生數學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導入新課,同時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活躍的狀態。其次,通過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這幾個計數單位,設計關于大數的讀寫問題,在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含兩級數的段,以及數位上出現0 的讀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讀數的規則。
這樣,以“數”為主構建小課題,并基于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注重實施問題推動的方法,發揮構建小課題的作用,有效啟發學生的數學智慧,使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極大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以及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越來越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創造構建小課題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設計課題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以主人翁的姿態克服數學學習中的難點,以獲得全方位的知識與技能,汲取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基礎的數學技能,達到在小課題構建中啟發學生大智慧,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單元教學實踐活動中,經過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確定,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了解其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考慮到學生幾何圖形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小課題,再針對學生構建的小課題進行指導。首先,在教學初始環節,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為各個小組提供一個平行四邊形模具和一個梯形模具,要求學生合作研讀教材,探討小課題內容。其次,教師主動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小課題內容,立足于教材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將小課題的重點放在研究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上,再將所學四邊形進行分類。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作出評價,幫助學生歸納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這樣,教師安排學生自主構建小課題,為學生創造了克服學習難點的有利條件,形成了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充分汲取空間想象能力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發展,從而啟發學生的大智慧,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充分優化。
在教育資源匱乏的年代,教師很難將具有難度的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這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學習負擔,不斷消磨著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而在新的教學時代,教育資源豐富,廣大教育實踐者具備了信息化的教學能力,形成了“互聯網+教育”的意識。教師在構建小課題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趣味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深刻理解所學知識,以更飽滿的學習熱情參與數學課堂,從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獲得大智慧。
例如,在《圖形的運動(二)》這一單元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經過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并熟悉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感知平移現象。由于本節課是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美,那么教師可以將“美”作為小課題,基于“互聯網+教育”思想,通過信息技術呈現美,讓學生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首先,在教學初始環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教材中的軸對稱圖形和平移現象,再將這兩種現象延伸到生活當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趣味性的同時,體會到數學學科的價值。其次,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操作,使其了解什么是圖形的對稱軸,并指導其畫出圖形的對稱軸。再次,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學習平移后圖形的畫法,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最后,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呈現與軸對稱圖形和平移現象的相關知識,梳理重點學習內容。
這樣,通過信息技術引入以“美”為主題的小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學習難度,最終使學生高效理解了本課學習內容,形成參與數學課堂的熱情,為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獲得大智慧創造了良好條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越來越倡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而數學學科是具有現實應用性的工具學科,在生活中有巨大的價值,不斷地在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服務著。基于此,教師可以主動構建以“生活”為主題的小課題,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刻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肯定其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和應用思維,實現不斷啟發學生大智慧,打造優質小學數學課堂的目標。
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經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能夠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并通過具體的操作形成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認知,判斷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展開圖,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從生活中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會求解方法。首先,教師基于學生掌握的空間與圖形知識,從現實生活出發,與學生交流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帶著積極的學習情感去獲取具有現實價值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其次,教師結合生活中的應用情境設計例題,引導學生探究體積和表面積的概念。再次,采取隨堂檢測的方式,檢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最后,教師幫助學生系統梳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強調及時歸納所學知識的重要性。
這樣,通過營造生活情景,在數學課堂中構建小課題,學生充分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啟發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于現實生活中的智慧,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思維,實現了打造優質小學數學課堂的目標。
學習評價是發展學生數學素養,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但是在以往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順利實施學習評價,只能設計大量的習題作業,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學習壓力,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诖?,教師可以自主構建以學習評價為小課題的課程,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思考,展開研究性學習,最終理解所學知識,并找到努力的方向,自主提升數學學習能力,面對數學課堂始終保持濃厚的參與熱情。
仍然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完成知識教學后,結合學生的課堂學習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等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學習評價,借助“肯定學習品質”“贊賞學習進步”“糾正學習不足”“指出前進方向”等不同的評價內容幫助學生進步和成長,促使學生在教學評價中建立數學學習自信、逐步提升數學學科素養。同時,學生在學習評價的引領下更加明確自己應該進步的方向,進而朝著理想中的目標繼續努力??梢?,以學習評價為方向構建小課題能夠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方向,促使學生高效參與課題研究,在得到有效課題研究成果的同時,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切實發展。
總而言之,小課題的構建并不局限于教師這個身份,學生也可以自主構建小課題,從而形成自主學習意識,面對問題時有善于思考的態度以及解決的能力。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啟發學生的大智慧為目標,設計更多有效的方法構建小課題,創造充滿智慧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深刻體會到數學學科的價值,養成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獲得多種數學核心素養,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發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