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來(長沙市第四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缺血性腦卒中為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發病基礎為腦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腦動脈血管狹窄,出現局部腦循環障礙、腦神經損傷情況,并發腦神經損傷后遺癥。認知功能障礙為該病常見后遺癥,表現為記憶力、定向力等能力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吡拉西坦為缺血性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常見治療藥物,該藥具有改善大腦細胞代謝、提升大腦皮質對缺氧抵抗能力、促進腦細胞修復、增加腦血流量等作用,同時可加快大腦半球間經過胼胝體信息傳遞的速度,提升患者思維活動能力,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癥狀,但單一用藥效果相對有限[1]。銀杏葉片主要成分為銀杏葉提取物,為理血劑,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研究[2]發現,在對循環障礙疾病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銀杏葉片治療可改善血液系統循環,減輕靶器官缺血性損傷,促進靶器官功能修復。為此,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上述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對其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間收治的78例缺血性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B組,每組各39例;B組患者一般資料與A組相近(P>0.05),見表1;研究符合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標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3];②符合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標準[4];③年齡<80歲;④具備配合藥物治療能力;⑤資料完整可隨訪;⑥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對藥物成分過敏;②肝腎功能不全;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合并其他原因引發的認知功能障礙(顱內占位病變、顱腦外傷史等);⑤合并惡性腫瘤;⑥研究期間主動退出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抗凝、降脂、降壓、控糖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A組應用吡拉西坦(5mL:1g)靜脈用藥治療,4-8g吡拉西坦+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B組在A組治療基礎上應用銀杏葉片口服治療,2片/次,3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3個月后評價療效。
1.4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對患者應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量表(MMSE)[5]評估其認知功能,包括即刻記憶、時間定向力等評估指標,總分30分,分數高表示認知功能好;治療后MMSE評分上升至正常范圍(文盲≥17分,小學≥20分,中學及以上≥24分)為顯效;未能上升至正常范圍,但較治療前升高>50%為有效;較治療前升高≤5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39×100%;②腦神經功能: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評估,包括意識、視野、肢體活動等,總分42分,分數高表示患者腦神經功能差;③認知功能:以治療前后MMSE評分結果評價;④腦血流情況:治療前后,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德國EME,TC8080)檢測患者頸動脈舒張期末血流速度、腦血管(大腦中動脈)外周阻力;⑤統計并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B組治療總有效率較A組高(94.87%vs76.92%)(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腦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情況 治療前B組NIHSS評分與A組相近(P>0.05);治療后B組NIHSS評分水平較A組低(P<0.05);治療前B組MMSE評分水平與A組相近(P>0.05);治療后B組MMSE評分水平較A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腦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腦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情況比較(±s,分)
組別nNIHSSMMSE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組3911.25±2.137.84±1.2223.32±1.3825.43±1.55 B組3912.02±3.096.34±1.2522.96±2.2726.77±1.63 t 1.2815.3630.8463.720 P 0.204<0.0010.400<0.001
2.3 腦血流情況 治療前B組頸動脈舒張期末血流速度、腦血管外周阻力水平與A組相近(P>0.05);治療后B組頸動脈舒張期末血流速度較A組高,腦血管外周阻力水平較A組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腦血流情況比較(±s)
表4 兩組腦血流情況比較(±s)
組別n頸動脈舒張期末血流速度(cm/s)腦血管外周阻力(Kpa·s/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組3962.71±4.8467.01±4.272.15±0.331.96±0.22 B組3961.98±5.1570.22±5.402.18±0.271.80±0.21 t 0.6452.9120.4393.285 P 0.5210.0050.6620.002
2.4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為臨床常見后遺癥,改善腦循環、促進腦神經功能修復為該病治療基礎。在對該病實施基礎治療中,抗血小板、抗凝、降脂為主要治療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血壓、血脂等對腦循環的影響,為患者腦神經功能修復提供良好基礎。吡拉西坦為GABA類似物,可激活腺苷酸激酶,提高腦組織中ATP/ADP比值,增強腦組織對蛋白質、葡萄糖、氨基酸吸收利用能力,促進腦組織功能修復,減輕腦組織缺氧性損傷,促進大腦細胞代謝,增加腦血流量[7]。同時應用該藥治療可加速腦神經之間信息傳遞作用,提高思維活動能力及學習記憶能力,直接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癥狀。但該病發病基礎為腦循環障礙、腦神經氧化應激損傷,若患者持續伴有腦循環障礙癥狀,單純應用吡拉西坦則治療效果有限。
銀杏葉片中主要成分為銀杏葉浸膏,對大血管舒張功能、微循環血液流變學均具有調節作用,同時可消除動脈痙攣,促進小動脈血管擴張及靜脈血管收縮,降低毛細血管高滲透性,提升毛細血管耐受力,起到較強的抗水腫作用,可減輕腦水腫引發的腦神經損傷。銀杏葉浸膏可增強膜的穩定性,抑制組織胺、緩激肽等對血小板因子的激活作用,抑制血栓形成,進而改善腦循環質量[8]。同時該藥參與神經遞質釋放、改善腦細胞代謝、提升細胞膜對脂質過氧化物、氧自由基的拮抗能力,減輕腦細胞及腦神經氧化應激性損傷。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B組治療總有效率較A組高(94.87%vs76.92%),且治療后NIHSS評分較A組低,MMSE評分較A組高,考慮原因為,單純應用吡拉西坦治療可減輕腦組織缺氧性損傷、促進腦組織修復、增強腦神經之間信號傳導,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癥狀,但對改善患者腦動脈血液循環效果有限,可能會使患者持續存在局部缺血狀態,在其氧化應激性損傷的影響下引發腦神經功能修復作用,因此單一用藥效果有限;聯合銀杏葉片治療方案中,該藥可直接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學水平,進而改善腦循環狀態,為腦組織及腦神經功能修復提供血氧、營養物質支持,同時銀杏葉片可在吡拉西坦治療基礎上進一步改善腦代謝,同時可減輕腦細胞氧自由基、脂質過氧化物的損傷作用,對促進患者腦神經功能修復、改善其認知功能具有重要意義[9-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組頸動脈舒張期末血流速度水平較A組高,腦血管外周阻力水平較A組低,考慮原因為,單純應用吡拉西坦治療,盡管存在改善腦血流量的作用,但效果相對有限;聯合銀杏葉片治療可通過改善血液流變學水平、抗血小板功能抑制血栓形成,強化對患者腦循環改善效果,對降低腦神經氧化應激性損傷、提升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11]。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聯合治療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對缺血性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應用吡拉西坦聯合銀杏葉片治療,可提升治療效果,改善其腦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改善腦血流狀態,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