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張嵩,李消,張舒(.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院,江西 上饒 334000;.江西省上饒市疾控中心,江西 上饒 334000)
結核性腦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作為嚴重的肺外結核感染性疾病,其約占神經系統結核的70%,容易引起發熱、頭痛、意識障礙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腦實質受損,從而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TBM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其中經典四聯抗癆療法可有效抑制結核分枝桿菌增殖,緩解臨床癥狀,但研究發現,該療法療效常常不達預期,且容易出現耐藥性,應用存有局限[2]。利奈唑胺作為新型抗革蘭陽性菌感染藥物,其為惡唑烷酮類抗生素,能夠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單位相結合,從而阻礙細菌70S初始復合物生成,阻止細菌蛋白質復制,起到有效殺菌作用[3]。目前,利奈唑胺已被臨床廣泛用于治療各類感染性疾病,且研究證實該藥物具有較好治療效果,且與其他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觀察利奈唑胺治療重癥TBM療效及對腦脊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為未來臨床治療重癥TBM提供參考依據?,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癥TBM患者,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試驗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重癥TBM符合相關診斷標準[5],且結合臨床表現、頭顱CT或MRI、實驗室指標等檢查確診;年齡≥18歲;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合并其他傳染性、感染性疾??;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8分;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合并腫瘤;合并腦外傷;哺乳或妊娠期患者;入組前1個月接受相關治療;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兩組性別、年齡、結核病程、結核類型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經典四聯抗癆治療,予以利福平膠囊(規格:0.15g)口服,0.45g/次,qd,于早晨頓服;異煙肼片(規格:0.3g)口服,0.3g/次,qd;吡嗪酰胺片(規格:0.5g)口服,1.5g/次,qd;鹽酸乙胺丁醇片(規格:0.25g)口服,0.75g/次,qd,于早晨頓服。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利奈唑胺片(規格:0.6g)口服治療,0.6g/次,每12h一次。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均觀察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發熱、抽搐等癥狀消失,GCS評分[6]恢復至15分,腦脊液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為顯效;發熱、抽搐等癥狀減輕,GCS評分較治療前升高,腦脊液各項指標改善為有效;各項臨床體征無變化或加重,GCS評分、腦脊液各項指標未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②腦脊液生化指標:分別于治療前、1個療程行腰椎穿刺,取腦脊液3ml,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腦脊液葡萄糖含量、白細胞計數、蛋白定量濃度,并計算腦脊液糖/同步血糖比值,檢測試劑盒購自上??瞥尉S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規范檢驗流程。③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治療期間胃腸道反應、皮疹、周圍神經炎、血細胞減少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試驗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對比[n(%)]
2.2 兩組腦脊液生化指標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1個療程后的腦脊液糖/同步血糖比值較治療前升高,白細胞計數、蛋白定量濃度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各指標水平變化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腦脊液生化指標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腦脊液生化指標水平對比(±s)
注:相比治療前,*P<0.05。
組別(n=40)腦脊液糖/同步血糖比值白細胞計數(×106/L)蛋白定量濃度(g/L)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試驗組0.21±0.050.46±0.12*113.26±12.6243.61±5.82*1.95±0.460.97±0.26*對照組0.23±0.070.35±0.10*112.85±12.4278.95±7.40*1.90±0.521.08±0.34*t 1.4704.4540.14623.7410.4563.103 P 0.146<0.0010.884<0.0010.6500.003
2.3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調查顯示,約10%的結核患者會發生TBM,且近年來隨著結核發病率的升高,TBM發生率隨之增長[7]。TBM確切病理機制尚未明確,加之尚無敏感診斷方式、結核分枝桿菌耐藥等,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研究發現,重癥TBM遠期致殘、致死率高達20%-50%[8]。因此,尋求重癥TBM患者有效治療方案,對改善患者預后有積極意義。
目前,臨床多采用經典四聯抗癆療法治療TBM,以清除結核分枝桿菌,遏制疾病進展,但臨床研究發現,TBM陽性菌株對異煙肼耐藥率高達64.2%,對利福平耐藥率達39.2%,因而整體治療效果有限[9-10]。近年來,WHO指南推薦,應在抗結核經典四聯療法基礎上,增加第五組藥物應用,以提高抑菌效果[11]。利奈唑胺作為新型惡唑烷酮類抗菌藥,其通過結合細菌50S亞基單位的23S核糖體RNA,可阻礙細菌70S初始復合物生成,從而阻止細菌DNA復制[12]。同時,利奈唑胺可作用于細菌L22、whiB7調節蛋白、核糖體L4等多靶點,且其獨特作用機制與其他蛋白質抑制劑存在顯著差異,因為不會出現交叉耐藥情況,抗菌效果較好[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說明重癥TBM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療效果較好。分析原因在于,在四聯抗癆療法基礎上增加利奈唑胺,可提高對結核分枝桿菌抑菌效果,從而有效殺滅細菌,減輕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整體獲益。本研究還發現,試驗組治療1個療程后的腦脊液糖/同步血糖比值較對照組高,白細胞計數、蛋白定量濃度較對照組低,說明重癥TBM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療利于改善腦脊液生化指標。分析原因在于,利奈唑胺親脂性好,且對腦脊液屏障穿透率達80%以上,血藥濃度高,可快速控制細菌感染情況,同時細菌耐藥率低,從而可提升整體治療效果,有效改善腦脊液生化指標水平[15]。安全性方面,兩組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無差異,說明利奈唑胺治療安全性較好,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這一結果可能與觀察周期短有關,因此未來臨床用藥期間,應密切監測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若證實是該藥物引起的反應,需立即停止用藥,并積極對癥處理。此外,本研究并未觀察兩組后遺癥發生情況,研究結果存有局限,為明確利奈唑胺的遠期療效,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綜上所述,重癥TBM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療效果較好,可改善腦脊液生化指標,且藥物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