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萍鄉市委黨校 金艷紅 陳文蔚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這不僅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指出了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為新時代加強和完善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行動方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在黨,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在黨的執政活動中,凡是屬于根本、重大、原則和方向性的問題,都是政治問題,政治領導力是衡量政黨領導力的重要尺度。
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神經末梢和團結凝聚群眾的前沿陣地,是貫徹落實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突出其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
基層黨組織肩負著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中央決策、密切聯系群眾、組織和帶動人民群眾等基本任務。只有基層黨組織有活力,黨員起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
(一)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內涵。黨的政治屬性是黨性的集中體現,黨的政治功能是黨的首要功能。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領導延伸到基層的重要載體,政治功能是“魂”,服務功能是“根”,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要以強化政治屬性為基礎和前提。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就是其政治功能的集中體現,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來的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和保落實的能力,顯示著黨組織建設和政治能力運作的實際狀態和效果。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主要體現為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能力,對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決策能力以及凝聚民心、吸納民智、激發民力的勝任能力。
(二)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重要意義。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在黨的社會基層組織中具有把方向、管全局的“引擎”作用,直接影響到黨的領導力、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和創新力。
1.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有利于引領人民大眾的前進方向。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夠解決長期想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辦成了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發展奇跡,都得益于黨的強大的政治導向、政治定力和政治引領。基層黨組織是推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向基層延伸,在基層得到有效貫徹和落實的重要依靠力量,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有利于引領人民大眾正確的前進方向,保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基層貫徹執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2.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善用眾力、善集眾智,為人民群眾而奮斗,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各個歷史時期,是黨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制勝法寶。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就是凝聚民心、匯聚民智、激發民力的能力,只有體現到激發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力量上,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才有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并強調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需要全體人民團結奮斗,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能否把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激發出來,真正肩負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黨的政治領導能力是關鍵,只有基層黨組織擁有更高、更強的政治領導力,才能更好地把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
3.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有利于聚焦關鍵問題,明確著力點。當前,我國國內外形勢復雜嚴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等威脅加劇。國內改革發展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和需要解決的矛盾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這就要求黨組織必須具備高超的政治領導力,聚焦熱點難點關鍵問題,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清醒而精準的判斷,明確防范和抵御風險著力點的能力。黨的政治領導力要靠各級黨組織的決策執行,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等國家戰略部署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擔負著重要職責使命。只有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的戰斗堡壘,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著力點,才能把黨建優勢有效轉化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集中整頓、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設立黨的組織等一系列重要舉措,使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得到持續整頓,基層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得到擴大,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深化,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執行、政治引領、政治決策等方面仍然有待提升。
(一)基層黨組織政治執行能力有待強化。主要體現為: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執行不夠積極,接受上級黨組織任務安排不夠主動,工作熱情、效率還有待提高;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執行存在形式化的情況。在落實上級黨組織決策時,有的存在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有的基層黨組織領悟中央的決策部署不夠精準,在實踐中沒有做到緊密結合黨組織的自身特點,照抄照搬其他黨組織的安排,針對性、靈活性不夠,依法依規辦事觀念不強。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層黨組織政治意識、政治擔當還有待強化,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還不足。
(二)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不夠充分。主要表現在: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的傾向,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等考核指標上,聯系群眾不夠緊密,對群眾的利益訴求回應不足,化解群眾利益矛盾辦法不多;組織體系覆蓋面還不夠廣泛,黨建工作尚未跟進,黨組織政治功能輻射存在“空白點”和“薄弱點”,尤其是新興領域黨建相對滯后薄弱;制度不完善,組織生活不健全,“三會一課”制度堅持和落實不夠,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較落后,思路不寬、辦法不多、形式單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層黨組織的自我革命引領作用不明顯,帶領人民群眾投身鄉村振興實踐的使命責任擔當不夠,無法應對挑戰。
(三)基層黨組織政治決策有待增強。主要表現在:人民群眾參與決策議事機制,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機制體制還不完善,黨內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當黨和國家制定了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等基層發展戰略規劃后,有的基層黨組織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無法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作出具體有效的判斷。比如在推進農村改革、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對各方面因素科學研判不夠,導致一部分基層黨組織做法不盡人意,與實際情況脫節,往往損害了群眾利益。究其原因在于對中央、省市精神領悟不夠,對黨內法規不夠熟悉,對黨章黨紀黨規的要求理解不深,對新情況新問題認識不足。
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需要從政治建設、組織體系、厚植民心、機制體制和自我革命等方面努力。
(一)抓實黨的政治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政治統領。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要抓實黨的政治建設這一根本,把政治建設貫穿到黨建全過程,著力提升“政治三力”。要強化理論武裝,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錘煉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筑牢信仰信念信心。深度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故事,經常開展理想信念、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改革創新教育活動,始終把內化與外化、精神與行為統一起來。同時,要引導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把知與行、言與行統一起來,以實際行動實踐理想信念,筑牢基層黨員干部的政治信仰根基。
(二)織密建強組織體系優勢,夯實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組織保證。黨的力量來源于組織,黨的全部工作都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來實現。織密建強基層黨組織體系是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領導力的基礎和保證,只有黨的各級組織都健全、過硬,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黨的領導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堅持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的工作,不斷優化組織設置,擴大互聯網、商務樓宇、各類園區等新興領域黨的組織建設,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要建強基層黨組織。加強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持續深化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提升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水平,配齊配強黨組織班子成員,加強和改進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創新流動黨員管理方式,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
(三)厚植民心,筑牢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群眾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是彰顯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最直接的體現。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就要著力貼近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凝聚民心、吸納民智、激發民力,肩負起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職責和使命。基層黨組織把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在聯系服務群眾上多用情、在宣傳教育群眾上多用心、在組織凝聚群眾上多用力,把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為。要改進工作方法,轉變服務作風,全面升級打造集政治、文化、服務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活動中心,充分利用民主協商、耐心說服和典型示范等群眾聽得懂的話與其對話,用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做好群眾工作,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增強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不斷釋放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四)健全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制度保障。近年來,我黨完善和規范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條例》等一系列有關基層黨組織的制度,要嚴格執行并貫徹落實。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還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黨內法規制度,深入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進行基層治理的制度設計和規劃,在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中創新發展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的各項制度,從而充分發揮黨內法規制度的保障作用,使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充分釋放黨內法規制度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獨特優勢,確保基層治理方向正確、方法有效、方式得當。
(五)善用自我革命“武器”,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的自身免疫。打鐵必須自身硬,增強黨組織政治的領導力,必須善用自我革命這一銳利武器,以創新驅動推進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的自我革命,堅持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敢于正視問題和刀刃向內。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直面問題不繞道。對發現的問題,要深入剖析、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著力解決思想、政治和作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解決基層黨組織中不敢、不愿、不善斗爭的現象,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自我凈化、完善、革新、提高的能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始終堅持嚴的基調、措施、氛圍不動搖,推動各級黨組織認真履行政治責任;始終嚴守黨紀黨規,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鏟除基層黨組織的“害群之馬”,遏制基層黨組織的不正之風,確保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全面過硬。
基層黨組織是把黨的各項工作推進到人民群眾中的最前沿組織,是我們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要切實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旗幟鮮明突出政治建設主線,注重政治引領,擦亮政治底色,從根本上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鍛造出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