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臨沂市委組織部
近年來,臨沂市持續深化“頭雁工程”,建立“精選、優育、嚴管、活用”系統完備的制度機制,以“頭雁領飛”帶動“群雁齊飛”,引領沂蒙鄉村全面振興。
嚴格標準“精選”。聚焦“選得好”,在先進性和純潔性上下功夫,持續選優配強頭雁隊伍。嚴把“入口關”,研究制定擔任村干部4 項“正面清單”和13 項“負面清單”,并建立“定期體檢”制度,每年利用臨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云上平臺,開展在職村干部任職資格聯審,確保隊伍先進性、純潔性。嚴把“程序關”,認真落實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制度,細化制定非集中換屆期間村黨組織書記和其他村干部調整6 項基本程序,明確時間節點要求,確保依規按章操作。嚴把“質量關”,打破村干部“本村選本村干”“誰票多誰當選”的傳統模式,常態化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選配改革,累計面向鄉村好青年、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歸雁”“鴻雁”新選配2305 名村黨組織書記,進一步倡樹實干實績導向。
多措并舉“優育”。聚焦“干得好”,實施接續培養行動,健全頭雁隊伍能力培育提升機制,推動提質賦能。加強教育培訓,堅持分級分類負責,市級每年開展“沂蒙兵支書”“女支書”“青支書”等“小班額”專題培訓,帶動縣鄉對2.4 萬名村干部全覆蓋輪訓;系統推動村干部專科學歷教育,鼓勵參加在職大學教育,實現5153 名符合條件的村干部報考全覆蓋,推動學歷結構提檔升級。強化幫帶培育,推廣“導師幫帶制”“治村導師團”等做法,優選868 名村黨組織書記或退居二線、基層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與年輕和后進村干部結對幫帶;定期開展鄉村振興“擂臺比武”,組織村干部走村觀摩、打擂比拼283 場次,推動對標趕超;實施“雙百培育”工程,累計評選“王傳喜式好支書”184 名、“代村式好支部”177 名,示范帶動“頭雁”隊伍整體提升。加強人才儲備,縣鄉分級建立后備人才庫,以40 歲以下優秀人才為主體,通過召開懇談會、聘任導師顧問等方式吸納人才,各村常態化儲備3—4 名,全市共儲備2.7 萬名;建立“體驗式”培養機制,擇優組織2214 名后備人才到先進村、鄉鎮涉農部門等實踐鍛煉,確保后繼有人。
健全機制“嚴管”。聚焦“管得好”,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出臺從嚴監管村干部“八項措施”,推動嚴在日常、管在經常。強化提級監督,健全村干部監督體系,由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紀檢委員對村干部全覆蓋監督;鄉鎮黨委對村黨組織書記重點監督,并向縣鄉一體考核排名后1/3等重點村,選派1200 余名村級治理特派員實行定點監督;縣區委組織部、紀委、民政等部門對“一肩挑”的村主職干部提級監督。強化日常管理,嚴格落實坐班值班、請銷假、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健全履職評估考核機制,至少每半年組織1 次履職評估,量化賦分排名,排名靠后的由鄉鎮黨委及時警示談話,督促整改提升。強化審計巡察,常態化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目前已完成3 輪任期內村干部全覆蓋審計,移送處理村居干部2975 名;加大村級巡察工作力度,緊盯群眾普遍關注的村級財務、工程項目、惠農政策落實等領域,對村級工作規范運轉、村干部規范用權等進行全面“體檢”。
突出實戰“活用”。聚焦“用得好”,堅持“人在事上練”,推動村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中歷練成長、干事創業。推動集體增收,立足村莊資源稟賦,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由村干部帶頭入社,成立村黨組織領創辦合作社2483 家,2022 年合作社經營收入15.1 億元,增加村集體收入3333 萬元,惠及入社群眾12.64 萬戶。推動服務增效,堅持支部領辦、黨員帶頭、群眾自愿、常態長效,成立村黨組織領辦志愿服務隊6224 支,吸納以村干部為主的志愿服務隊員9 萬余名,常態化為4 萬余名困難群眾提供“掃庭院、干家務、洗衣服”等愛心服務25.8 萬余次,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健全完善“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村干部“走家串戶”工作,全面掌握、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治理提質,結合清廉村居建設,進一步優化小微權力清單,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著力破解辦事不公、服務不優等問題;持續規范“三務”公開特別是財務公開,全面推行“村情發布會”、微信群公開等做法,確保公開及時、了解便捷;創新采取“碼上公開”“村務通”等信息化手段,實現村級事務在線公開、便民事項在線辦理,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