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 文



曾經,自行車的盛行造就了80 年代中國“世界自行車大國”的輝煌。隨著時代的腳步匆匆向前,自行車升級成了電動自行車,但自行車憑借著有益健康和便于短途出行的優勢,從未消失于我們的生活中。較自行車更省力的電動自行車現在更是成為了交通工具中的“明星”,中國也成為了世界第一電動自行車大國。
然而,生活中騎電動自行車闖紅燈、逆行、不戴頭盔、違法載人等違章事件,全國每秒發生幾千起。僅2021年,全國共發生涉及電動自行車造成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19.88萬起,造成1.99萬人死亡,直接財產損失高達幾億元。
我們該好好了解一下它們——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
1.大家都知道“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但有人會問,有的道路沒有非機動車道,有的道路甚至沒有劃線,那么非機動車該怎么走呀?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自行車要靠路邊行駛,原則上以路邊算起不能超過1.5米。
如果在行駛中遇到非機動車道被占了,或者路邊有障礙物,比如路邊停著一輛汽車,應該怎么辦呢?遇到這種情況要特別注意,應該先回頭看看后面有沒有來車,確認安全后,再從障礙物旁繞過去。如果你連看都不看就直接從路邊向路中拐出去,就很有可能會被后面駛來的汽車撞上。同時,要小心觀察車內是否有人要開門下車,若有,要注意避讓。

2.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橫穿道路、橫過機動車道時,應當下車推行,如果道路上劃有人行橫道,還應當從人行橫道上通過;沒有人行橫道的,應當注意觀察來往的車輛,在確認安全后,直行通過。
3.不滿12周歲的兒童,不能在道路上騎自行車和三輪車。
普遍來說,12歲以下兒童頭部重量較大,而胸、背部活動度相對較小,騎自行車時如果車身傾斜、顛簸或急剎車,頭部易向前俯沖摔倒;而自行車平衡性、穩定性較差,加上低齡兒童對道路情況的分辨能力、對危險的感知能力較弱,在面對突發狀況時,很容易措手不及摔倒受傷。因此,未滿12周歲的兒童請不要騎自行車上路,家長也要盡到監護責任,不要給未滿12周歲的孩子解鎖共享單車。
未滿16周歲不能騎電動自行車上路。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明確規定:駕駛電動自行車必須年滿16周歲。如果你未滿16周歲,對車輛的控制以及遇到緊急情況的處置能力較弱,不能適應復雜的出行環境,很容易發生危險。因此,未滿16 周歲的學生,請不要騎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

4.不準牽引、攀扶其他交通工具。現在汽車速度快了,牽引汽車的情況比較少了,但出現了一種新的情況,有的人騎車圖省力,就一手搭在摩托車上讓摩托車帶著走;有的甚至用繩子將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綁在摩托車后面,讓摩托車拖著走。這些行為都是十分危險的,一旦遇到道路上有特殊情況,往往來不及采取措施,會造成車毀人亡。
5.不得雙手離把或手中持物。有的人騎車時,為了展示車技,會雙手放開車把,而且還騎得飛快,殊不知道路不是表演雜技的場所,你圖一時的痛快,出了事故抱憾終生。還有人騎車時,一手扶車把而另一只手拿著東西,這種行為同樣很危險。交通事故往往發生在一瞬之間,有時甚至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因此,在道路上每時每刻都應十分注意。
6.不準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扶身并行,就是二至三個人騎車,我搭你的肩,你扶我的背。曲折競駛就是在道路上你追我趕,把道路當成賽場,有的是騎車在道路上拐來拐去,S形行駛。這些都是些不良交通行為,很容易造成意外!

7.電動自行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1.5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把0.15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后端不得超出車身0.3米。電動自行車在城市道路上駕駛時只可搭載一名十二周歲以下兒童,搭載六周歲以下兒童應當使用固定座椅。達到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法定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駕駛時不得載人。
8.駕駛電動自行車發生事故時,駕駛人人身沒有受到傷害的,應當保護現場,及時報警,購買了電動自行車保險的,還應當按保險公司的要求向保險公司報警。如果所發生的交通事故無人員傷亡,損失輕微,符合自行撤離現場的規定,應當在與事故其他當事人互留聯系方式、車號等信息,并對現場進行拍照取證后,及時撤離現場,并與對方自行協商。
9.關注以下幾件事:不得在道路上騎獨輪自行車或者2人以上騎行的自行車;醉酒駕駛非機動車輛是違法的;自行車、三輪車不得加裝動力裝置;不得在道路上學習駕駛非機動車。
1.控制車速,提前剎車。這一點很重要,后面的幾條注意事項基本都是以此為基礎。很多人抱著“剎車減速還需要再重新加速”的懶惰念頭,能不剎車盡量不剎,沒有足夠時間應對突發狀況,這樣是十分危險的。
2.不得不騎過鐵軌、減速帶、施工時用的水管、路邊略微凸起的路沿以及條狀的坑洼時,要提前減速,盡量垂直。無法垂直騎過的時候,斜交角度不得小于45°,角度過小極有可能會被帶倒。
3.雨天或有灑水車經過時,在斑馬線白線及道路劃線處騎行時要減速慢行,盡量不要剎車和拐彎。這種路面非常濕滑,極易導致車子不穩,發生側滑。
4.騎行至沙地和塵地時,請盡可能下車推行!這種路面摩擦非常小,轉向或者剎車都有可能導致摔倒。
5.出街道口、巷子口等視覺盲區較大的路段時,一定要提前減速;有車鈴或喇叭的,可提前按響,觀察清楚情況后再通行。
6.從路邊停著的大車后繞行至大車前時一定提前繞行。不得已需要到跟前繞一定減速觀察鳴喇叭。
7.直行時遇到大車轉彎,一定停下退后,不要搶行!大貨車因自身體積大、軸距長,存在視線盲區,尤其在車輛轉彎時,前內輪轉彎半徑與后內輪轉彎半徑之差形成的內輪差被稱為“死亡彎月”。許多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的人不知道盲區所在,理所當然認為“司機會看到我”“車會禮讓我”,與大貨車搶行,一旦發生碰撞,就會被碾壓、卷入車底!所以騎行者務必要與大貨車保持安全距離,當大貨車轉彎時,請仔細觀察貨車路徑,不要與之搶行,更不要試圖超越!
2019年,國家開始實施《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17761-2018),簡稱電動車“新國標”標準。其中主要的幾條規定如下:
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整車質量(含電池)不超過55公斤;蓄電池標稱電壓小于或等于48伏;電動機額定連續輸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瓦;必須具備腳踏騎行能力;取得國家CCC認證。
不符合以上新國標要求的電動自行車,即“非標”電動車,2023年4月15日后全面禁止上路。
所以,打算購買新電動自行車的車主們注意啦,購買新電動車時,請務必擦亮眼睛,一定先跟賣車的銷售商仔細確認新車是否符合新國標的要求,并且仔細檢查以下情況。
一是看車體:每輛電動自行車車體上必須張貼有CCC認證標志。
二是查說明:一定要具備腳踏騎行功能,最高車速≤25公里/小時,電機功率≤400瓦,電池電壓≤48伏,整車質量≤55千克等直觀數據。
三是驗合格證:在產品合格證上應標注產品合格證編號。編號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CCC工廠編號;第二部分為產品合格證序列代號;第三部分為產品合格證版本號,由2位數字組成,與車輛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的版本號相一致。
購買了電動車后要注意,電動車的加裝、改裝行為非常危險,并且是會被處罰的!一旦發現違規加裝和改裝行為,交警將會對車主進行罰款、扣車,并強制拆除違規裝置。
“非法改裝”主要包括這幾種:改裝或者改動電動機,使其超過原車出廠設置的額定功率;改動或者拆除限速裝置、腳踏騎行設備;拆除車速提示音裝置;加裝蓄電池,或者更換不符合原車出廠設置額定電壓的蓄電池;加裝傘架、車篷;擅自噴涂、安裝、使用特種車輛專用或者與其相類似的標志圖案、警報器、標志燈具。

“非法改裝”有三大危害:
1.超速行駛,危險難控。電池進行改裝后,整車重量改變,車速提高后,行駛過程中極易失去控制,會產生側滑和前翻的危險。所以,經過改裝的電動自行車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安全。
2.接線損傷,打火爆炸。一般電池內都是酸性化學物質,電池充電后期會產生腐蝕性酸霧,當電動車電池改裝后,接線端子等往往會產生損傷,會導致電纜接線腐蝕加速而斷開,如果此時隨意扣搭導線,產生打火后,就會引燃電池充電時內部聚集的氫氣,導致爆炸。
3.線路改動,短路自燃。改裝電動自行車首先改變的就是電路。原本的細電線要通過大電流,電路就會不穩定,電動自行車在充電或者行駛過程中,容易出現短路,從而引發自燃。電動自行車改裝大功率電池后,由于電壓升高,改裝后的電動車控制器或電機很容易燒掉。
還要強調的是,用不匹配的電池充電器極易引起內部線路過熱或短路,導致車輛自燃起火。
電動自行車不像轎車一樣有防護措施,且其穩定性能差。一旦出事,人會直接接觸地面,而往往最先著地的便是頭部。頭部是人體最為脆弱的部位,只要受到碰撞,很容易造成顱腦損傷。如果戴上頭盔,頭部受到損傷的可能性便會降低。
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GB 811-2022)將于2023年7月1日實施,對固定裝置穩定性、佩戴裝置強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護目鏡等方面進行了嚴格規定。
挑選頭盔時應注意——“一看、二聞、三按、四戴、五問”:
第一要看,看產品是否有規范的中文標識,包括規范的廠名廠址、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合格標志等,產品是否具有發泡材料緩沖層,沒有發泡材料緩沖層的頭盔不要選購。不要購買無廠名或廠名不規范、無執行標準、無產品合格證的頭盔。
第二要聞,用鼻子聞一聞頭盔是否有刺激性氣味,選擇無氣味或氣味較小的產品。
第三要按,用手稍用力按壓頭盔的發泡材料緩沖層,選擇緩沖層手感密實或有輕微反彈感,不出坑、不掉渣的產品。
第四要戴,試著佩戴頭盔,頭盔與頭部貼合,佩戴舒適,如果配有護目鏡,選擇護目鏡透光性能更好的透明鏡片。
第五要問,不同種類的頭盔防護性能不一樣。目前的摩托車頭盔,均適用于電動自行車乘員,在購買摩托車乘員頭盔產品時,要選購有3C認證標志的產品。新國標實施后,B類頭盔僅適用于電動自行車乘員,A類頭盔既適用于摩托車乘員,也適用于電動自行車乘員。
正確使用頭盔方法:
1.量好頭圍或試戴頭盔后確定頭盔尺碼,佩戴時需將后部調解器開至最大。
2.水平佩戴頭盔,不可前仰或者后翹。頭盔后翹會遮擋視線,無法保護頭的后部位置的安全性,頭盔前仰會導致頭盔無法保護前額位置的安全性。
3.將調節器旋緊,直到頭盔不晃動并感覺舒適。
4.調整頭盔兩側織帶黑色分叉扣的高度,使耳朵的位置正好位于前后兩個織帶中間。
5.將插口的位置調整好長度并扣緊,以下顎處留有一指空隙,為安全又合適的佩戴方法。
最后總結一下,騎行安全有“六要”:一要佩戴安全頭盔;二要在非機動車道靠右行駛;三要遠離大車盲區;四要騎行國標電動自行車;五要勻速安全行駛;六要保持車況良好。規范騎行,安全你我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