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若晨 崔一翔 趙冰新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商丘 476100)
肺炎支原體肺炎(MPP)是臨床兒科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由于小兒肺部感染肺炎支原體(MP)所導致,該病發病率高,約占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10%~40%[1]。MPP 患兒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咳嗽等為主,若未及時控制病情進展,可累及多臟器系統,嚴重影響患兒身體健康[2]。目前,臨床對MPP 患兒的治療主要以阿奇霉素為主,可顯著減輕咳嗽等癥狀,具有一定療效[3]。但單獨使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P 整體療效存在一定提升空間,且隨著耐藥性的不斷增加,單一療效已無法滿足臨床需求,因此需要聯合其他藥物治療[4]。頭孢他啶是一種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在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頭孢他啶聯合阿奇霉素對MPP 患兒炎癥反應、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3 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78 例MPP 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9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8 例;體質量12~40 kg,平均(24.85±2.66)kg;年齡2~11 歲,平均(5.47±1.84)歲;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4 例,中度18 例,重度7例;病程2~7 d,平均(3.84±1.65)d。研究組男23例,女16 例;體質量10~38 kg,平均(24.62±2.43)kg;年齡1~10 歲,平均(5.59±1.76)歲;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2 例,中度21 例,重度6 例;病程1~8 d,平均(3.97±1.58)d。兩組一般資料(性別、體質量、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及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倫理字202100105 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6]中的MPP 相關診斷標準;年齡1~12 歲;患兒依從性較好且可積極配合完成各項檢查和治療;患兒家長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合并凝血功能異常;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合并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其他呼吸系統疾?。蝗虢M前1 個月內使用過影響本研究療效評價的治療相關藥物。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給予退熱、平喘止咳、祛痰等對癥治療,并保持病房干燥通風,維持酸堿、水及電解質平衡。對照組給予注射用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93666)治療,將10 mg/kg 阿奇霉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中靜脈滴注,1 次/d,治療5 d后停藥3 d,改為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國藥準字H10960112)治療,10 mg/(kg·d),連續口服3 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注射用頭孢他啶(國藥準字H20053472)治療,將10 mg/kg 頭孢他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中靜脈滴注,2 次/d,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愈:癥狀消失,胸部X 線片檢查結果提示炎癥基本消失或面積減少>90%;顯效:癥狀基本消失或顯著減輕,胸部X線片檢查結果提示炎癥基本消失或面積減少70%~90%;有效:癥狀有所減輕,胸部X 線片檢查結果提示炎癥面積縮小>30%但<70%;無效:癥狀未減輕或進展,胸部X 線片檢查結果提示炎癥面積縮小≤30%??傆行蕿橹斡?、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2)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兩組發熱、咳嗽、肺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3)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兩組治療前、治療后呼氣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量(FEV1)。(4)炎癥因子。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兩組治療前、治療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干擾素-γ(IFN-γ)、白細胞介素(IL)-6、IL-8 水平。(5)免疫功能。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治療前、治療后T 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并計算CD4+/CD8+。(6)用藥安全性。比較兩組腹瀉、皮疹、頭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肺功能、炎癥反應及免疫功能等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44%)高于對照組(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各項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
?
2.3 兩組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PEF、FVC、FEV1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EF、FVC、FEV1水平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TNF-α、IFN-γ、IL-6、IL-8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FN-γ、IL-6、IL-8 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4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5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更高,CD8+顯著降低,且研究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表5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6 兩組用藥安全性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用藥安全性比較[例(%)]
小兒MPP 是臨床兒科多發病、常見病,近年來發病人數不斷增多,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7]。MPP是由MP 感染所導致的急性肺部炎癥,以間質性病變為主,可引起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多器官、多組織的一系列肺外并發癥,甚至造成患兒死亡[8]。因此,應積極有效治療小兒MPP,及時延緩病情進展,減少損害。但由于小兒MPP 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尚無特效藥物治療,多采用聯合用藥方式對小兒MPP 進行治療[9~10]。
本研究采用頭孢他啶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P,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44%)高于對照組(76.92%),各項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頭孢他啶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P 療效確切,可有效減輕MPP 患兒癥狀,改善肺功能,縮短康復時間。分析原因在于:阿奇霉素作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半衰期長、組織滲透性強等優點,進入患兒體內可迅速與吞噬細胞溶酶體進行結合,加快轉運炎癥細胞的速度,進而減輕肺部炎癥[11~12]。同時,阿奇霉素可通過結合MP 50s亞單位,減少蛋白質合成,發揮消滅MP 的作用[13]。作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頭孢他啶具有廣譜抗菌、抗炎等作用,可通過細菌核蛋白體亞基進行結合,抑制細菌轉肽發展,促進RNA 蛋白質生成,進而抑制感染進展,促進身體恢復[14]。
眾所周知,小兒MPP 是一種炎癥感染性疾病,可導致患兒免疫應答異常,釋放大量炎癥因子,誘發呼吸道炎癥變態反應,導致下呼吸道病變反應[15~16]。TNF-α、IFN-γ、IL-6、IL-8 作為常見的炎癥細胞因子,而小兒肺部受到MP 感染時,這些炎癥細胞因子水平上升,誘發炎癥反應,加重患兒病情。小兒MPP 的發生發展與免疫功能紊亂密切相關,MPP 患兒免疫功能普遍較低,因此在治療小兒MPP 時要注重調節免疫功能[1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更高,而TNF-α、IFN-γ、IL-6、IL-8、CD8+顯著降低,且研究組更低(P<0.05)。表明頭孢他啶聯合阿奇霉素可有效抑制MPP 患兒炎癥反應,提升免疫功能,進而減輕癥狀,促進身體恢復。另外,本研究對兩組用藥安全性進行觀察對比,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聯合方案安全性良好,有助于維持患兒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但本研究存在病例數量少、來源單一等局限性,所得結果可能存在偏倚,且未對頭孢他啶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P 的遠期療效、復發、預后情況進行評估,這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綜上所述,頭孢他啶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P 療效確切,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癥狀,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提升免疫功能,且用藥安全性良好,優勢較為顯著,具有進一步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