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醫博 劉志強 趙利培 張芙成
(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四 新鄉 453000)
冠心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是臨床常見的高發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從而引發的心臟病和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冠心病早期常見癥狀表現為胸悶胸痛、心悸、心律不齊、呼吸短促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休克、心衰等[1~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治療冠心病的常見手術方式,能改善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現象,緩解心肌缺血缺氧狀態,改善冠狀動脈血流,恢復機體血運重建,改善患者病情[3]。但術中及術后患者會因血運重建過程中缺血再灌注導致心肌細胞凋亡、心肌頓抑、微循環阻礙、局部炎癥反應等,損害患者心臟舒張和收縮功能,影響心功能,不利于術后恢復[4]。伊伐布雷定是一種選擇特異性If 電流抑制劑,能抑制竇房結If 電流,延長舒張期時間,改善臨床癥狀[5]。本研究探究伊伐布雷定輔助治療對冠心病患者PCI 術后血清心肌肌鈣蛋白Ⅰ(cTnⅠ)、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0TJHX-3205)。將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2020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27 例;年齡48~76 歲,平均年齡(61.76±4.13)歲;病程1~16 年,平均病程(7.46±1.16)年;平均體質量指數(23.57±1.26)kg/m2;合并糖尿病13 例,高血脂18 例,高血壓9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48~78 歲,平均年齡(62.37±4.28)歲;病程1~18 年,平均病程(7.53±1.29)年;平均體質量指數(23.55±1.25)kg/m2;合并糖尿病12 例,高血脂7 例,高血壓13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檢查確診,符合《冠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2007 版)》[6]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與醫生溝通并確認選擇PCI 手術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正在參與其他研究或參與其他研究結束后未滿3 個月者;合并安裝起搏器者;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伴有腦、肝、腎等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異常者;過敏體質者;合并感染、休克、免疫系統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PCI 手術治療,術后均采取合理飲食、適當鍛煉、調整精神、心理狀態、監護吸氧等措施干預。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二級預防治療,包括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HJ20160685),100 mg/次,3 次/d;硝酸甘油舌下片(國藥準字HJ20171217)癥狀發作時舌下含服1 片;硫酸氫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20123155)口服,25 mg/次,3 次/d;卡托普利片(國藥準字H36020966)口服,25 mg/次,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鹽酸伊伐布雷定片(國藥準字H20150217)口服,1片/次,2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心電圖、NYHA 心功能分級均無明顯變化,為無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心電圖檢查基本恢復正常,NYHA 心功能分級改善Ⅰ~Ⅱ級,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NYHA 心功能分級改善Ⅱ級以上,為顯效。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2)cTnⅠ、hs-CRP水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治療前后cTnⅠ和hs-CRP 水平。(3)心功能指標: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患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并計算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4)6 min 步行試驗(6MWT)數據:根據《6分鐘步行試驗指南》,指導患者在50 m 平直走廊來回行走,測定6MWT 距離及心率。(5)不良反應:包括心力衰竭、心絞痛、肢端冰涼麻木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2.2 兩組cTnⅠ、hs-CR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cTnⅠ、hs-CRP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cTnⅠ、hs-CRP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cTnⅠ、hs-CRP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cTnⅠ、hs-CRP 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心功能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LVESd、LVEDd、LVEDv、LVESv 指標均低于對照組,LVEF 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6MWT 數據比較 治療前兩組6MWT、心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6MWT 距離和心率均改善,且6MWT 距離長于對照組,心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6MWT 數據比較()

表4 兩組6MWT 數據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發生在中老年群體,主要是因膽固醇及其他沉積物形成的斑塊在動脈壁積聚,導致冠脈狹窄或閉塞,影響冠狀動脈向心臟提供血液引起[7]。該病相關危險因素有很多,除年齡、遺傳、環境等不可控因素外,還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不良嗜好等,對此類因素進行防控能有助于防治冠心病[8]。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心絞痛、心律失常、呼吸急促、胸悶、胸痛等癥狀,若不及時就醫治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9]。冠心病患者行PCI 手術雖能有效控住患者病情,改善心功能,促進患者恢復,但PCI 術中及術后患者會出現炎癥反應、心肌頓抑、非搏動性血液流動、微循環障礙、冠狀動脈再狹窄或短暫性缺血及其他不良心臟事件,影響患者術后恢復[10]。因此,臨床多采用特定心血管藥物對接受PCI 手術的冠心病患者輔助治療,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緩解術后不良心臟事件,促進術后恢復。
PCI 治療采用經心導管技術疏通擴張冠狀動脈管腔張狹窄或閉塞處,解除管腔狹窄或閉塞,利于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改善心血管供血,重建冠狀動脈血液循環系統,利于恢復血運,改善缺血部位冬眠心肌與頓抑心肌細胞血流,減少心肌細胞損傷,恢復心肌細胞收縮及舒張功能,利于促進心肌供血,解決血管血流供應不足問題,控制病情,減輕癥狀,提高患者生存率[11]。PCI 治療雖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癥狀,但會對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細胞造成損傷,且PCI 血運重建術過程中,由于心臟缺血再灌注導致心肌細胞凋亡,影響血管內皮功能與心肌能量,減少機體內氧自由基的清除率,造成心肌損傷,不利于患者預后[12]。冠心病發作與發展中始終伴隨炎癥反應,hs-CRP 是在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的急性蛋白,可直接參與炎癥反應,在機體內發生炎癥反應時會迅速升高,反映各類炎癥程度,可有效作為心血管事件危險預測因子;cTnⅠ是心肌肌肉收縮的調節蛋白,在診斷心肌損傷中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是判斷心肌損傷的標志物[13]。目前冠心病術后治療方式為常規二級預防治療,其中抗血小板藥物可阻礙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具有鎮痛作用;降脂藥物可調動血脂改善血液流動;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有降壓作用,可延緩和逆轉心室重構,阻止心肌肥厚;受體阻滯劑可改善患者心率,降低血壓,減少心臟耗氧;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多種藥物聯合使用雖可改善患者心肌供血情況,改善臨床癥狀,但總體促進心功能恢復效果欠佳,患者PCI 術后冠狀動脈管腔再閉塞或不良心臟事件仍有較高風險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cTnⅠ、hs-CRP 水平、心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心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6MWT 距離長于對照組(P<0.05)。提示伊伐布雷定輔助治療可提高冠心病患者PCI 術后治療效果,降低cTnⅠ、hs-CRP 水平,改善心肌供血,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提升患者的運動耐力,且不良反應較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姚璐等[14]研究結論基本一致。鹽酸伊伐布雷定片是一種新型的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物,也是目前臨床唯一具有特異性竇房結起搏If 電流通道抑制劑,能直接選擇性作用于竇房結細胞,控制竇性心律,其可通過細胞內部與環核苷酸門控(HCN)通道相互作用來阻斷If 電流,調節心肌細胞能量代謝,減少心肌細胞因缺血缺氧導致的損傷,改善心功能[15~16]。此外,伊伐布雷定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改善組織內皮功能障礙,且不影響心臟傳導與心肌,利于減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從而達到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肌結構的作用,且停藥后無反跳現象,不會誘發其他不良心臟反應,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17~18]。在PCI 術后常規二級預防治療基礎上加用伊伐布雷定輔助治療,可有效促進心肌供血,避免心肌細胞長時間缺血缺氧,減少心肌細胞損傷,還可有效減少PCI 術后不良心臟事件發生,改善臨床癥狀,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伊伐布雷定輔助治療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PCI 術后治療效果,改善心肌供血及心功能,降低cTnⅠ、hs-CRP 水平,減輕心肌損傷,患者預后較好,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