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浛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內鏡診療部 南陽 473000)
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是常見的兒科內分泌疾病,因下丘腦-垂體-性腺軸(HPG 軸)過早啟動導致患兒體內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升高而引起[1]。ICPP受遺傳基因,外界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且女孩的發病率高于男孩,可導致患兒生長潛能受損,影響心理健康[2]。ICPP 女童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第二性征過早顯現、骨骼迅速發育等,如出現陰毛、腋毛、乳房發育、體質量及身高迅速增長等現象,若未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會導致骨齡(Bone Age,BA)提前,骨骺提前閉合、生長期縮短、生長早期停止,導致成年后身材矮小[3]。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治療ICPP 是當前主要的治療選擇,通過亮丙瑞林等藥物來控制與緩解第二性征的發育速度,抑制過早或過快的性發育,但GnRHa 在治療過程中也會抑制患兒正常生長,部分患兒生長減速明顯,引起身體肥胖,且對成年身高無改善作用[4~5]。2015 年《中樞性性早熟診斷與治療共識》[6]建議對預測成人身高嚴重受損者可考慮應用重組人生長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owth Hormone,rhGH),以達到理想的終身高。rhGH 可以改善患兒的生長速率和成年后身高?;诖耍狙芯刻骄縭hGH 聯合亮丙瑞林在ICPP 女童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南陽市中心醫院2020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76 例ICPP女童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 例。對照組年齡7~10 歲,平均年齡(8.39±0.52)歲;BA 8~13 歲,平均BA(10.43±0.93)歲;遺傳靶身高152~170 cm,平均(160.9±2.96)cm;實際身高123~145 cm,平均身高(135.52±4.96)cm;體質量19~32 kg,平均體質量(25.46±2.31)kg;病程6~18 個月,平均病程(12.46±2.42)個月。觀察組年齡6~9 歲,平均年齡(7.63±0.43)歲;BA 8~12 歲,平均BA(10.11±0.66)歲;遺傳靶身高152~169 cm,平均(160.20±2.52)cm;實際身高125~145 cm,平均身高(135.78±4.52)cm;體質量18~34 kg,平均體質量(25.24±2.16)kg;病程7~20 個月,平均病程(13.56±2.5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0KYTL-4680)。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6~10 歲女童;經檢查確診,符合《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7]中ICPP 相關診斷標準;第二性征顯現;生長激素缺失;檢測出性激素水平異常;患兒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骨發育功能障礙者;合并重要臟器異常者;合并其他內科疾病者;過敏體質者;合并免疫缺陷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取適量運動、控制飲食、充足睡眠等措施干預。對照組給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緩釋微球(國藥準字H20093809)皮下注射,首次用量為100 μg/kg,次月再次注射用量為75 μg/kg,1 次/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國藥準字S20063085)皮下注射治療,0.15 U/(kg·d),1 次/d,于睡前0.5 h 注射。兩組均持續治療6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評價?;純旱诙哉靼l育未繼續且有逆向改變的情況為治愈;第二性征發育情況停止為顯效;第二性征發育減緩為有效;第二性征發育情況無明顯變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性激素水平。取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包括促黃體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3)生長發育指標。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身高(Ht)、體質量指數(BMI)、BA、預測成年身高(PAH)。 采 用 Greulich-Pyle 法 測 定 BA,Bayley-Pinneau 法PAH。(4)骨代謝指標。取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骨代謝指標,包括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Ⅰ型原膠原氨基端肽(PⅠNP)、N 端骨鈣素(N-MID)。(5)不良反應。包括肥胖、局部疼痛、內分泌紊亂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H、FSH、E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2 兩組生長發育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生長發育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長發育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長發育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生長發育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β-CTx、PⅠNP、N-MID 均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μg/L,)

表3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μg/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隨著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由于飲食不節制、過度服用滋補品、外界環境刺激及食品安全等問題,導致ICPP 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兒童常見內分泌疾病[8]。ICPP 患兒由于性腺發育過早,導致第二性征提前顯現,生長發育周期縮短,骨齡增大及骨骺提前閉合等狀況,降低成年后身高,影響患兒心理健康。ICPP 發病機制復雜,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腫瘤及腎上腺皮質增生等均會誘發該病。目前,治療ICPP 主要目標是減緩與控制第二性征發育速度與程度,延緩骨齡生長速度,改善最終成年身高。GnRHa 皮下注射是治療ICPP 患兒的主要方法,但GnRHa 會雙向抑制,在抑制第二性征發育的同時也會抑制兒童正常生長,影響未來身高[9]。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是治療ICPP 患兒的常用GnRHa 藥物,具有生物活性強、半衰期長、特異性高等特點,能特異性的與GnRH 受體結合,調控垂體分泌功能,抑制LH、FSH、E2等性激素分泌,阻斷分泌性甾體信號通路,調節HPG 軸,改善體內性激素水平和活性,從而控制與延緩第二性征發育,降低骨骺閉合速度,促進患兒生長發育;亮丙瑞林可抑制性腺發育,延緩性發育進程,延緩BA 進展,但也會抑制骨骼生長,延緩發育速度,引起患兒肥胖,降低成年后身高;此外,亮丙瑞林藥物成分復雜,長時間注射會刺激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引起惡心嘔吐、皮膚瘙癢、潮熱多汗、頭暈頭痛等多種不良反應[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性激素水平、生長發育指標和骨代謝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rhGH聯合亮丙瑞林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兒性激素水平,抑制性腺發育,有效控制與延緩第二性征發育,延緩BA,降低骨骺閉合速度,改善成年后身高,使生長與成熟平衡發展,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王喜平等[12]研究表明,rhGH 聯合亮丙瑞林能明顯改善ICPP 患兒性激素水平,改善成年身高及生長速度,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rhGH 是由重組DNA 技術生產得到,其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質結構上與人垂體生長激素完全相同,能刺激骨骺端軟骨細胞增殖分化、軟骨基質細胞增長、成骨細胞增殖分化,引起線性生長速度及骨骼變寬,促進纖維細胞與心肌蛋白合成,調節脂肪代謝,補充身體生長激素不足或缺乏,調節骨代謝功能[13~14]。在兒科領域,采用rhGH進行替代治療,可明顯促進兒童的身高增長,并改善其全身各器官組織的生長發育[15]。rhGH 能促進骨骼增長,提高增長速度,緩解GnRHa 治療產生的肥胖,增強GnRHa 的治療效果,兩者聯合既能彌補GnRHa對骨生長限制的不足,緩解其對生長激素的抑制分泌,又可推遲骨骺閉合,延長生長發育周期,保障患兒健康成長[16]。
綜上所述,rhGH 聯合亮丙瑞林治療ICPP 患兒效果顯著,可調節體內性激素水平,控制或緩解第二性征發育,延緩骨齡,降低骨骺閉合速度,利于促進骨骼線性增長,改善成年后身高,且無明顯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