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榮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為載體,將行業發展與產業發展充分融合,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產業智能化即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智能經濟模式,是以產業數字化為基礎的再升級。數智賦能是一個隨著數字經濟和產業智能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作用凸顯所形成的學術概念,簡單地說就是數字經濟和產業智能化對整個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促進作用。數智賦能民宿產業,能夠使民宿產業具備更強的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綜合中外學者對民宿的定義,筆者認為,民宿是各類經營主體利用社會閑置資源,結合當地自然生態景觀、人文環境資源及居民生產生活活動,滿足游客文化和自然等多種體驗感的住宿設施(住宿建筑的總樓層不超過4 層,總體建筑面積應在800平方米以內)。這一表述包括以下要點。一是民宿的經營主體與房屋的所有權并不對等,可以是民宿主人,也可以是各類租賃經營者、承包經營者和合作經營者。二是從民宿的本質來看,民宿兼具住宿和體驗兩大核心功能。三是從客房數量和建筑面積兩個方面對民宿的規模大小進行限制,也是民宿與傳統賓館的主要區別。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是數字經濟時代創新理念與社會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理念,要推動經濟、產業和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應該從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定位、核心任務和矛盾關系等多個方面進行把握。本文提出的高質量發展概念框架,主要從企業、產業和宏觀經濟3 個維度進行界定,受科技水平、教育文化、自然生態等因素的制約,高質量發展以機制動力、創新技術等為基本條件,通過多種途徑最終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區位及交通優勢。河南省地處華中地區,交通網絡較為發達,區位優勢明顯??偟膩砜矗陙?,河南省公路、鐵路、航空和水運等多種交通快速發展,使得游客到各民宿集聚區的交通更加便利,成為河南省民宿產業發展的優勢,為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自然資源優勢。河南省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這為民宿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調查數據顯示,河南省擁有生物、水文、氣候、土壤和地貌等各類型單體自然資源數量達14500 個,在全國排名比較靠前。另外,河南省擁有眾多的國家級甚至世界級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有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和水利風景區,這些都為河南省建設旅游特色民宿和生態特色民宿打下了良好的自然基礎。
文化資源優勢。河南省位于黃河的中下游,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各地通過挖掘當地特色文化資源,建設了一批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鎮民宿。如洛陽市打造的牡丹畫創客民宿、汝陽縣利用杜康在汝陽造酒的傳說打造的酒文化小鎮特色民宿,許昌市禹州市利用鈞瓷文化打造的神垕鈞瓷文化民宿,鄭州市周邊打造的建業電影小鎮特色民宿和侯寨的足球小鎮特色民宿等。
賞景度假型民宿。這是最常見的民宿類型,民宿經營者主要依托周邊優美的自然景觀,再加上一些人工造景,構造出形態各異的景觀環境。調查數據顯示,河南省有35%以上的民宿都屬于這種民宿,如濟源市的小有洞天精品民宿。
藝術體驗型民宿。這類民宿經營者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借助民宿這一平臺滿足游客對多種旅游活動的體驗需求。游客入住這類民宿,主要目的是對所在區域特色民宿文化或者生產生活方式進行體驗。如在焦作市的周窯十八坊民宿,可以體驗瓷器的制作和燒制,滿足游客的深度體驗需求。
農村體驗型民宿。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河南省鄉村民宿中有超過65%的民宿都屬于農村體驗型民宿。這類民宿的經營者主要依托農村傳統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自然景觀等,來滿足游客對傳統鄉村生活的向往。焦作市孟州的璞華文宿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
溫泉民宿。這是充分利用地熱資源進行相關體驗活動的一種以康養為主的民宿類型。這類民宿不僅對地熱資源有較高的要求,也對設施設備有特殊的要求和限制。如洛陽云舍溫泉民宿,入住該民宿不僅可以體驗民宿文化、了解溫泉文化,還可以泡溫泉、品茶,感受愜意的生活。
復古經營型民宿。這是面向懷舊型游客所經營的一種民宿類型。這類民宿的住宿環境有85%以上都是有一定年代的古建筑或者傳統村落,游客在這里能夠喚起對過去生活場景的記憶,對老年消費者特別具有吸引力。如洛陽市白云山半山腰的云和山間民宿,具有古色古香的風情,共有13 個院落,其中最具有特點的是老房子民宿。
筆者隨機選取344 個人進行河南省民宿產業發展情況調查。調查顯示,分別有52 位、76 位和50位被調查者認為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規劃體系不規范、比較不規范和非常不規范,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15%、22%和14%,這3 類被調查者數量超過被調查者總數的51%。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規劃體系還不夠完善,出臺的相關規劃較少,民宿經濟處于自主發展狀態。
調查顯示,分別有38 位、26 位和22 位被調查者認為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比較不完善和非常不完善,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11%、8%和6%,這3 類被調查者數量占被調查者總數的25%。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在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角色轉變不到位以及公共信息共享深度和廣度不夠等突出問題。
調查顯示,分別有46 位、20 位和10 位被調查者認為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力資源開發不到位、比較不到位和非常不到位。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在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僅缺乏懂管理、擅經營、會創新的復合型中高端民宿人才,而且民宿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健全,突出表現在高校民宿經營管理人才的供給與相關企業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調查顯示,分別有59 位、21 位和10 位被調查者認為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營銷組合策略不完善、比較不完善和非常不完善,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17%、6%和3%。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河南省民宿品牌特色不夠突出,同質化現象嚴重。
調查顯示,分別有98 位、64 位和30 位被調查者認為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建設程度不高、比較不高和非常不高,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28%、19%和9%,這3 類被調查者數量占被調查者總數的56%。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智慧民宿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數智賦能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要站在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開放式編制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各項規劃。編制河南省民宿產業發展總規劃和地方性規劃,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為民宿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和保障。優化區域規劃體系,設立民宿發展區域,合理規劃民宿的用地、建設比例和布局,還要考慮到各種自然和人為環境因素,確保民宿與周邊環境協調融合。完善安全管理規劃體系,加強對民宿經營者的監管和管理,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建立規范的民宿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確保民宿的安全和衛生。
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系。實現民宿產業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一是確立建設標準。制訂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和規范,建立民宿產業評審制度,并合理調整分類評定標準,加強民宿產業的質量管理和監督。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括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出臺稅收減免政策、完善用地保障制度等。三是強化培訓和服務。開展民宿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幫助民宿從業人員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提高民宿產業的滿意度和吸引力。四是加強品牌推廣。積極培育民宿品牌,開展各類活動展示民宿的特色,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民宿品牌吸引游客,提升民宿的知名度。五是優化資源整合。把民宿產業和當地文化、美食、景區和戶外運動等資源結合起來開發,形成一些特色旅游線路,提升民宿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完善的民宿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是指以政府為主導,整個社會共同參與,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旅游公共服務的體系。河南省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來支撐。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不僅包括民宿經營者提供的服務,還包括政府和社會提供的服務??梢圆扇〗⒃诰€預訂平臺、提供人性化售后服務、開辟投訴建議渠道等措施,提高民宿產業的整體品質和服務標準,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提升民宿的市場競爭力。
推進河南省民宿產業數字化發展,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加精準的智能化服務,提升民宿管理信息化水平。針對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適應互聯網時代游客的需求變化等突出問題,建議從多方面入手提升河南省民宿產業的數字化水平。一是加強對民宿的智能化管理。利用操作簡便、信息實時、數據共享的酒店管理系統,加強對客戶的信息化管理,提升民宿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提高游客的滿意度,降低民宿的運營管理成本。二是加大民宿推廣力度。建立民宿網站或依托相關旅游平臺進行銷售推廣,利用網絡來提升民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民宿帶來更多的客流量。三是收集分析相關數據。通過對民宿客流、消費、評價等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民宿可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推廣策略,同時從數據中獲取民宿經營狀況信息和客戶反饋信息,為優化民宿經營管理提供保障。四是開發推廣民宿移動端應用。為用戶提供在線預訂、付款、評價、導航等服務,方便用戶在移動設備上進行操作和查詢,也方便民宿經營者對民宿的評價、口碑等進行實時監測并及時調整發展策略。五是加強線上預訂系統管理,為游客提供可靠、便捷的在線預訂平臺。
作為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民宿產業集聚區建設促進了相關領域的協同合作,加速了文旅融合的步伐。要實現民宿與人文相結合、民宿與科技相結合、民宿與“產學研”相結合,必須創新民宿產業發展模式,打造文旅新業態。除了在空間上實現集聚化發展,還要探索集中化采購、生產、銷售以及用工模式,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形成業態互補??梢源龠M民宿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構建生活體驗、自然體驗、健康體驗、工藝體驗、運動體驗和民俗活動體驗等產品鏈條,從而拓寬收入渠道,發展綜合業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于數智賦能和鄉村振興,民宿產業亟須數字化轉型,提升游客的舒適感和體驗感,讓民宿成為人們的“詩和遠方”,從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