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姍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動畫素描課程改革研究,以筆者任職的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為例,改革研究以新媒體時代為背景,目的在于通過改革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重點通過以學生為本的多項改革措施,促進教學方式多元化,突出動畫專業特色,汲取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動畫的應用領域逐漸拓寬,動畫市場日益龐大。新媒體時代動畫產業的蓬勃發展,給高校動畫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作為培育動畫人才的主要機構,承擔著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重要職責,這一重要職責,通過高校與教師持續地共同努力,落實到每一門具體的課程上。動畫素描是動畫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空間體積意識、提升實踐能力的關鍵性課程。動畫素描在傳統素描的基礎上,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結合動畫專業的特點,進行系統的學習與實踐創作,幫助學生提升造型能力的同時,為后續動畫專業其他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動畫素描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應用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動畫的呈現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對動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教學改革,使學生更大程度地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新媒體的發展,促使動畫的受眾范圍擴大化,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動畫這一藝術方式來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動畫作品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企業對于動畫專業人才的應用能力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目前,從高校教學經驗來看,如果學生對動畫素描等基礎性課程有較好的掌握,將對后續課程的學習起到良好的作用。堅實的素描基礎能夠讓學生將繪畫與個人想象融合在作品當中,學生的素描水平直接影響到動畫設計的質量。只有在動畫基礎性學習中打好基礎,才能更加從容地應對迅速發展的動畫藝術。
隨著新媒體時代動畫專業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的部分內容,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動畫專業的需要,動畫素描課程改革在此背景下進行。課程改革從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動畫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改革通過學校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教師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增強師生互動,強化實訓指導,讓動畫素描課程最大限度地滿足動畫專業發展的需要,在基礎扎實的情況下,學生可以更好地將想象力與創造力應用到作品當中,以滿足新媒體時代藝術創作的要求,呈現出更加優秀的動畫作品。
動畫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藝術,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文學素養、扎實的繪畫基礎、良好的動畫技法以及一定的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新媒體時代對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最終將以上能力應用到學生的創作以及實踐當中,因此,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與創意思維,是動畫素描課程改革的目標。
教師在動畫素描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在傳統素描學習的基礎上,熟悉掌握人體結構、比例、各部分骨骼與肌肉組織,同時通過教師講解與示范,學生能熟練進行人物頭部、軀干、四肢、手腳的繪制,以及人物轉面的多角度繪畫;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透視規律,學會利用仰視、俯視等不同視角表現透視關系,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動畫素描相關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后續的動畫角色設計當中。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學生在高中階段場景素描的練習相對較少,從教學內容上來講,安排適當的課時進行場景素描的相關實訓,運用透視規律對場景加以刻畫和表現,將人物與場景合理結合。在以上基礎訓練的過程當中,教師在對學生實踐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始終將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將動畫素描課程對學生的造型能力以及空間體積感的表現能力,應用到后續的動畫角色設計與動畫場景設計當中,很好地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前后銜接,并加以應用,從而將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落到實處。
新媒體的發展正在持續影響著動畫的傳播路徑與產業形態,也對動畫專業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創新意識與創意思維,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擴展著傳統動畫的內涵,也顛覆了傳統動畫的播映方式,動畫的呈現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同時,動畫的交互性也在不斷增強,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人們接受信息與傳播信息的時間被分割得更加瑣碎,大眾對于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傾向于快速與創新。在此背景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承擔者,在引導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情況下,培養創意思維與創新意識顯現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就動畫素描課程來講,教師首先需要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寫生與實訓,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動物、場景以及服裝與道具的觀察,結合學生自己的感受,進行寫生與實訓,不同學生的感受力有所差別,所以,即便是同一觀察對象,不同學生呈現出來的作品豐富多彩;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細致的指導,在遵守動畫素描課程學習規律的同時,尊重學生敏銳而良好的藝術感受力,在大量的臨摹、寫生與實訓的基礎上,學生擁有了一定的表現技法,能較好地以素描的方式,呈現出對象。
在此學習階段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的表現,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創意思維激發出來,而不是教學上的一刀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意思維的培養,創作出有新意的藝術作品,增強藝術作品的競爭力,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相關作品比賽,以賽促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動畫素描課程改革的目標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線,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企業與市場對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要求。
教學改革從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動畫專業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主線,更符合新媒體時代教學的要求,改革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動畫素描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去除傳統教學當中,與學生實際發展不相適應的部分,為后續動畫專業其他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于以上目的,高校與教師采取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諸多措施。教學方式上,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通過擴展教學方式,使教學方式更加地多元化;教學內容上,動畫素描課程,將傳統素描與動畫專業緊密結合,通過課程改革,更加適合動畫專業學生素描的實訓與創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繪畫對象動態的表現,符合動畫專業的發展特點;在課程改革的過程當中,加強學生的實訓,在實踐能力的提升的同時,加強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
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流手段,特別是當前在校的青年學生,是伴隨著新媒體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接受知識的渠道、方式更加多元化。[1]在動畫素描的課程中,教師研究學生接受知識的新特點,不斷調整與豐富教育方式方法,并在實際工作中與高校不斷完善新媒體教育工作平臺,拓寬教育工作空間。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滿足接受主體的話語權和平等對話的需求。通過新媒體教學平臺的搭建,教師更加深入了解學生及其學習情況,與學生平等的交流對話,促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養成主動探究知識與技能的習慣,培育良好的學風。
動畫素描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并示范繪制技法,在學生實訓的過程發當中,不斷糾正學生在繪制過程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當前在校的青年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方式在不斷拓展,同時也要注重搭建與學生互動的課程手機APP,教師將所學課程內容上傳APP,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針對自己不懂不會的內容,可以在留言區反饋,這些反饋有效促進教學,教師的備課講課也會更加有針對性。課程APP同樣可以支持學生課下上傳自己的實訓作品,并與教師產生互動交流,促進師生關系,有效拓展教學工作空間。
在動畫素描的課程當中,教師通過新媒體教學平臺,將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講解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學生的實訓效果會有效提升。在示范繪畫技法的同時,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逐一示范與演示,通過新媒體教學平臺的搭建,理論與實踐結合,預習、講解、示范、互動、交流、教師作業評價、學生課堂反饋,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應用知識。在示范講解的基礎上拓展教學方式,增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促進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素描借助明度變化來表現對象,是探索造型規律的訓練,是繪畫的基礎,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在動畫專業的教學中,動畫素描一般為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科基礎課,通過素描最本質的表現形式,為學生的造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的后續課程做好充分的準備,是學生在高中素描學習階段之后,過渡到動畫專業的基礎性與關鍵性課程。
動畫素描以素描為基礎,在素描的基礎上,結合動畫專業的特色進行實訓與創作。首先,從實訓的側重點上來講,動畫素描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繪制對象的動態表現,因此,從觀察方法到具體實訓都會更加注重學生動態表現的能力。其次,從教學內容上來講,動畫素描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人體骨骼結構、人體比例、人物五官繪制,人物表情繪制,人物動態表現等內容;因為在動畫的創作過程當中,動物角色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常見動物的骨骼結構與肌肉表現,以及動物的動態繪制,擬人化動物素描實訓。
將實訓內容緊密與動畫專業相結合,組織學生進行室內與室外場景素描繪制,為后續的動畫場景設計打好基礎,引導學生,掌握透視原理,進行室外與室內等多種場景的素描寫生與練習。培養學生對空間感的塑造,同時將人物繪制與場景繪制結合起來,能很好地處理人物與場景的關系,在場景中合理表現人物動態,并應用到動畫創作當中,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素描技法之后,鼓勵學生進行創意思維的發揮,素描側重對客觀對象的再現與深入刻畫,而動畫素描應引導學生在再現客觀對象的基礎之上,加入學生自己的感受與創意思維,培養創新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動畫創作。
動態表現是動畫藝術區別于繪畫藝術很重要的方面,教師引導學生養成觀察人物動態的習慣,指導學生對人物動態進行系統的學習與實訓。在動畫素描課程當中,組織學生對人體動態結構的表現進行學習與實訓。從觀察方法上來講,動畫更強調動態的觀察方法,通過觀察,抓住人物在變化瞬間的動作與神態,并進行繪制;強調動作的連續性,教師指導學生繪制人物的連續動作,并準確表現人體結構。動作設計要求動畫師對于角色的動作有深入的了解,能夠準確地刻畫出運動的軌跡。[2]
在人物動態的表現上,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當做一些動態速寫的輔助練習,促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練習準確抓住人物動態的技能。經過觀察結合寫生,最終掌握動態表現的技能技法,從而應用到學生自己的素描創作當中。教學改革結合動畫專業的特點,注重學生的動態表現實踐,而不是一味地簡單臨摹與刻畫,在實訓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關于人物重心與平衡的把握,部分學生在對人物動態繪畫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重心不穩與失衡的情況,指導學生先用動作走向線來大致表現動作,在整體重心把握平衡的情況下,再進行細節刻畫。在動畫素描的教學改革當中,始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動畫素描并不僅僅是教師簡單機械式的示范,而是在講解示范的過程中,不斷與學生交流互動,因材施教,并側重于動態表現,與動畫專業緊密結合。
課程改革在重視學生實訓與拓展教學方式的情況下,同時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有利于藝術創作,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動畫是創意性極強的藝術,在動畫素描的課程當中,引入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在傳統文化中,啟發思維,拓展教學內容,最終應用到學生的作品當中,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學改革以筆者任職的省份四川省為例來研究,四川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傳統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為教學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為啟發學生思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在進行動畫設計素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著重培養學生基礎造型能力,使其掌握正確的圖案形態、面積等,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加強培訓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創造能力。[3]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可以為動畫素描課程提供良好的教學素材。本文以動畫素描課程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凳龍為例進行分析研究。板凳龍指產生于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安仁鄉,以板凳為道具的一種地方傳統舞蹈藝術,歷史悠久。在動畫素描課程中,組織學生觀察與學習人物動態,板凳龍這一民族傳統舞蹈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講解,引導學生了解板凳龍的歷史與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新媒體教學平臺,欣賞舞蹈,指導學生把握人物的動態與表情,以素描的方式對人物動態進行刻畫,注重學生動態表現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繪畫,轉為了主動提取傳統舞蹈中的元素,以素描的方式對舞蹈演員的動作、服裝、道具、表情進行實踐,呈現出豐富多彩且具有創意的藝術作品,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訓的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互相學習,交流思想,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
在動畫素描的課程改革中,引入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通過教師講解、引導、示范與互動交流,學生在實踐能力提高同時,了解民族文化,拓寬創作思路,同時將民族傳統文化的元素應用在藝術創作當中,提高了應用能力,啟發了思維,在創作中樹立創新意識,呈現出更有創意的藝術作品,有利于其動畫創作與職業發展。
新媒體的發展正在持續影響著動畫的傳播路徑與產業形態,也對動畫專業人才的能力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經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改革,從教學的實際需求出發,動畫素描課程與動畫專業緊密聯系,突出專業特色,學生的動態表現能力明顯增強,同時教學方式的拓展,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加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文化自信。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所提升,并將所學知識與技能很好地應用在創作當中。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主要機構,承擔著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及提高職業技能的重要職責,通過教學改革使學生的發展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貼近,在迅速發展的新媒體時代,為動畫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