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工程項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企業管理的痛點、難點。施工項目建設周期長、投入資金大、財務管理煩瑣,加之企業基礎管理水平有限,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難以支撐企業發展壯大的需求,優化企業管理勢在必行,業財融合模式的推行則為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業財融合模式下,建筑施工企業的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能夠實現有效互通,業財人員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因數據傳輸不及時、融合性差而引起的工作推動緩慢、溝通不暢等問題發生的概率。而在此背景下進行信息化建設,是充分發揮業財融合作用的必要方式,是推進財務共享、深化大數據應用的有效手段。
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其管理效果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效益。一般來說,科學的成本管理可有效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尤其是對于建筑施工這類資金投入大、回籠周期長的企業來說,高水平的成本管理有助于提升資金周轉率和利用率,實現資金的科學分配和合理應用。建筑施工企業的特殊性導致其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內容多、復雜程度高、操作難度大。而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則可以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具體來說,通過將工程項目每道工序的開展情況等數據信息錄入系統,可以實現對項目推進各個環節的全方位掌控,為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比如,通過信息系統可以實時了解和掌握預算計劃執行情況、成本費用支出情況等,以便在預算計劃出現執行偏差時及時予以糾偏,同時對企業的工程成本績效、組織成本績效、管理費用績效等進行統計分析,以建立成本的全過程管控體系。
信息數據是企業編制發展計劃、制定經營決策的基礎和依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決策的科學性。有效的信息數據可以為企業提供堅實支撐,提高企業管理者決策的科學性,一旦信息數據不完整甚至是數據有誤,則會給企業管理者提供錯誤導向,影響其決策科學性,從而給企業發展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數據繁多又復雜,管理者對數據質量要求甚高,僅靠人力是難以滿足企業管理需求的,信息化建設則可以顯著提升企業信息管控效果。具體來說,企業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設計、設備、原材料、人工、安全、質量等管理資源數據,這些數據信息均需要長期保存,但數據量大且不易保存,通過信息系統則可以有效解決,畢竟借助信息系統進行數據信息的網絡存儲,既可以實現信息數據的完整存檔,也方便后期查詢管理。
內部控制是從管理機制、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對企業進行的合理管控,旨在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轉型發展。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幫助管理者厘清企業管控中的不足,明確優化措施,改善管理現狀。若是內控管理不到位,企業則會出現部門溝通不暢、項目推進不順等問題,影響企業的發展壯大。尤其是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更需要有一個質的飛躍。而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業的內部控制力度。比如,有助于企業的一體化管理,建筑施工企業的工程項目一般分布在各個地方,所處地域十分廣泛,呈現出多點多面的特點,這使得企業在項目管理方面有著諸多不便,借助信息系統則可以有效解決跨地域帶來的管理難題,信息化系統的存在使得總部的決策指令可以快速傳遞到各分公司、項目部,下屬單位的數據信息也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及時傳遞至公司總部,既增強管理規范性,又提高傳輸效率。同時,借助信息系統可以實現對各個項目推進進程的全方位監控,詳細了解各項目進展,以便規范企業對項目的管理及進行資源的整合。
信息化建設是業財融合模式下,建筑施工企業優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對于企業的發展壯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各類數據信息不僅數量龐大且質量不一,而企業管理對數據質量的要求又在日益提升,因此僅依靠傳統的管理模式是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需要與時俱進,轉變管理思維。但在現實情況中,部分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意識并不夠。比如,部分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有限,僅僅將信息化建設作為項目管理的輔助性手段,認為搭建信息系統、成立信息管控部門等不僅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其發揮作用所需時間較長且所能產生的作用還十分有限,因而對于信息化建設較為被動,僅是引進簡單的信息系統,從事簡單的信息錄入工作,滿足資質考評需求即可,對于項目數據等信息的管理還是主要依靠線下存檔和交流。
信息系統的搭建與推廣對員工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施工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從管理型到應用型,從研究型到操作型,從高端領導人才到低端技術人才等各不相同。同時,企業對人員所需具備的能力要求也是更加豐富的,企業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員工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信息系統操作技能,能夠實現信息系統的順利應用。但在現實情況中,部分企業的員工能力素質并不能滿足信息化建設需求。比如,有些業務崗員工不了解財務工作,財務人員不了解業務工作,技術人員既不了解財務工作也不了解業務工作,這就導致信息系統在設計、搭建和應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員工僅掌握本專業模塊的信息系統操作技能,難以實現業財融合模式下信息共享的目標。另外,施工企業的人員流動性大,在經過觀念樹立、操作培訓等培養后,企業培養出具備崗位所需技能、滿足崗位要求的員工,而這類員工離崗則會給企業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不便,也會增加員工培養成本,阻礙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
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建筑施工企業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基礎和保障,但在現實情況中,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并不完善,難以支撐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順利推進。一是內控制度不夠健全,部分企業現行的制度大多是以線下管理為基礎制定的,已不再適用當前形勢,甚至會影響信息化建設的順利推進,但企業并未根據信息化建設進程對已有制度進行完善或編制相應的管理制度,從而使得企業內控制度存在缺失。二是考核獎懲機制不夠健全,科學的獎懲機制能夠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效果,有些企業依舊沿用傳統的績效考核機制,并未根據信息化建設的推進相應的完善現行的考核體系,導致考核獎懲機制適用性偏低。三是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流于表面,且缺少有力的監督。比如,編制的制度僅用于應對檢查審計,并未真正應用于實踐中;制度執行剛性不足,經常出現不按制度規定的流程和要求開展工作,甚至是突破制度的情況等,這都嚴重妨礙了內部控制作用的充分發揮。
風險管控是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關注的重點內容,企業的工程項目一般都有著較長的施工周期、復雜的施工流程,風險易發點自然也會較多,完善的風險管控機制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并規避風險,從而實現企業的穩定長遠發展。但在現實情況中,部分企業的風險管控機制并不健全。一方面,信息系統的應用固然有助于企業優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但由于企業幾乎所有關鍵信息都存于信息系統中,這就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有些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范機制不夠健全,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攻擊,防火墻等安全防范系統極容易被攻破,存在信息泄漏的風險。另一方面,信息系統將財務與業務等各板塊信息集于一體,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流轉,提高了信息獲取速度,但受限于員工能力素質、企業規章制度等,對深層次的數據分析和風險把控并未充分發揮效能,企業的風險管控應用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涉及企業方方面面,并非某一部門的職責,更不是某一員工的任務,而是需要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這就要求全體員工轉變信息化管理觀念,提高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首先,企業管理者尤其是企業“一把手”要轉變觀念,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于企業管理與發展的重要意義,明確信息化建設的緊迫性,對信息化建設予以大力支持,以上率下,讓工作人員明白,進行信息化建設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舉措。其次,要以互聯網思維部署信息化建設工作,組建既知曉業務又精通技術的專業團隊負責信息系統搭建,搭建的信息系統要具有前瞻性,不僅能滿足當前業務需求,更將未來發展變化考慮在內,要將信息化建設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帶著問題、帶著目標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確保搭建的信息系統與企業戰略規劃步調一致。
當前形勢下,人力資本已逐步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本之一,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才的競爭,擁有優秀人才的企業才會擁有更多可能,信息化建設同樣如此。為此,需要轉變人才培養思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人員培訓,培訓時應注意“專業知識+工作方法”,也就是說,除了注重教授其方法論,增強員工的專業知識儲備,提升專業能力素養外,更重要的是工具的傳授。比如,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人員需要了解業務內容,業務人員也需要掌握財務內容,但了解和掌握并非要求足夠專業,而是能夠學會工作方式方法,通過操作信息系統獲取到自己所需信息,以便自身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健全員工發展通道,提高員工穩定性,業財融合的實施、信息化系統的搭建都對員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勢下,企業所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而此類人才的培養難度大、成本高,因此可以通過科學的考評機制、完善的晉升通道、健全的福利保障體系等增強員工歸屬感,提高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從而降低人員流失率。
為優化內部控制流程,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首先要做的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公司層面的工作,相關管理制度的搭建也應該站在公司角度上進行,因此企業可以從各部門抽調專業骨干組建成制度編制小組,由編制小組結合公司實際需求以及信息化建設規劃,從公司層面制定跨部門制度,在制度中明確各部門職責權限,規范業務流程,規定審批時限,實現對業務管控全鏈條的全方位管控。同時,信息化制度的搭建還需要注重階段性,即需要根據信息化建設的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既要保證信息系統搭建完成時管理制度體系也隨之搭建完畢,也要確保新舊制度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二是要健全考核機制,信息化制度的搭建、信息系統的推行必然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考核體系,比如可以將信息系統中數據錄入的準確性、數據審核的及時性等作為考核指標,納入考核體系,若是未達到規定要求則責任部門或責任人將會被考核,以此倒逼工作人員重視信息系統的運用,促進信息系統的順利推進。
為提高風險管控效果,一是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具體來說,建筑施工企業必須為信息系統的運行創建一個安全的運行環境,確保項目管理相關信息在系統中得以安全存儲,不被泄露。可以通過加大防火墻防止一些病毒的干擾,通過設置用戶使用權限避免工作人員隨意登錄系統獲取權限以外的信息,比如用戶登錄時設置成為“密碼驗證/刷臉驗證+驗證碼驗證”,雙重驗證后才可成功登錄系統,并且只能查詢此用戶權限內的信息,一旦試圖查閱權限外信息,系統會進行超權限提醒,同時還可以聘請專業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系統安全維護和管控,多措并舉,提高信息系統安全性。二是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機構,明確企業各級安全管理組織的職責,明確信息化建設分管領導為企業信息安全第一責任人,各部門負責人為部門信息安全第一責任人,落實安全專崗專責,從組織架構上提升安全管理力度。同時,明確信息化管理各環節的風險易發點,分析風險產生原因,制定風險應對措施,以便降低風險隱患。
業財融合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為業務部門將業務數據錄入信息系統,經過系統審批后轉換為財務數據,財務人員根據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最終形成財務報告,為企業管理者制定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依據。而這就要求實現數據標準化,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其項目管理流程十分復雜,所形成的數據信息也十分龐大,且并非所有數據都可以實現標準化。但同時,財務人員進行會計核算也并非需要所有的業務數據,因此,將財務核算所需數據進行標準化即可推動業財融合進程。另外,建筑施工企業所涉及的數據量較為巨大,一次性實現所有數據的標準化難度較大,所以可以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數據標準化,即分階段上線信息系統,穩步推進信息化建設,最終實現所有業財數據的有效轉換。
綜上所述,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應重視業務與財務的一體化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轉變信息化管理理念和人才培養思維,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健全風險管控機制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借助信息系統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實現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