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勝
小學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指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把學生、教師和家長作為重要的管理對象和服務對象,以他們的需求和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全面提高小學教育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具體而言,小學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學生管理、教師管理、課堂管理、學校環境建設、家校關系等方面。小學教育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有利于創造更加人性化、開放式、互動式、多樣化的育人環境。在小學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需要重點關注以下五個方面。
一、學生管理中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知識、習慣、心理、人格、能力等方面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管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能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等,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建立良好的教育管理機制有重要意義。
小學教育管理中,學生管理重點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學校教育工作中極其重要的方面,因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服務等方式,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二是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他們個性和特點的體現,也是他們發展潛力的來源。學校可以通過開設各種社團和俱樂部、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等方式,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三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是培養未來人才必須關注的重點。學??梢酝ㄟ^開展綜合素質教育、組織各種實踐活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是學生的安全管理問題。安全是學生管理的底線和基礎。小學教育管理應該保障學生在校園內安全,為此需要加強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安全教育體系,定期檢查安全隱患,并制定應急預案等。
關注學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真正關注學生,才能讓學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教師管理中堅持以教師為本
小學教師管理中以教師為本,是指在教師管理中,應該尊重和關注教師的需求和權益,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政策,鼓勵教師發揮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具體而言,以教師為本的教師管理應該做到關注教師的職業成長和發展,尊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鼓勵教師參與管理決策,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師評價體系。
在專業上,學校要為教師提供適宜的培訓機會、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促進其專業素養不斷提高。在教學中,學校需重視教師的專業經驗和實踐成果,充分發揮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在待遇上,要落實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福利待遇、勞動保障等,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重視教師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貢獻,鼓勵其參與決策、行政管理等活動,形成多元化、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師的工作表現應該根據客觀標準進行評價,避免主觀臆斷。不僅如此,學校管理人員應該與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關注教師的工作需求和問題,并及時給予支持和解決方案。堅持以教師為本,還可以建立激勵機制。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如表彰優秀教師、設置獎金等,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如果教師遇到困難,學校還要注重人文關懷。在管理中,學校做好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工作,讓教師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和關愛,從而更加投入到工作中??傊?,以教師為本是一種尊重人性、注重合作、促進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的成長的教育管理理念。
三、建構以人為本的課堂管理原則
小學課堂以人為本,是指在小學教育中,把學生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和關注學生的需求和成長,創造適宜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良好課堂環境。
以人為本的小學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關注他們的個性發展、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和教育方法。以人為本的小學課堂還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育教學中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多元能力和多元素養,在課堂中引導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來獲取知識和經驗。課堂上師生良性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支持。
同時,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分享,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在以人為本的課堂環境下,教學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和成長。
四、建設以人為本的校園環境
小學校園環境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興趣和學業成績等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以人為本的校園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地專注于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
那么,如何營造以人為本的學校環境呢?第一,安全性。小學校園環境必須保證安全,包括建筑物、設施、器材等都必須符合安全標準,防止學生在校園內發生意外事故。第二,整潔衛生。小學校園環境應該保持整潔衛生,包括教室、走廊、廁所等都應該保持清潔。第三,美觀舒適。小學校園環境應該美觀舒適,包括綠化、景觀、裝飾等都應該符合學生的審美需求,讓學生在美麗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第四,小學校園環境應具有互動性,包括不同類型的活動區域、游戲設施等,讓學生可以在自主游戲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第五,小學校園環境還應具有文化性,包括豐富的圖書館資源、展覽館、藝術品等,讓學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圍中學習和成長??傊?,以人為本的小學校園環境要求綜合考慮安全、整潔衛生、美觀舒適、互動性、文化性等方面。
五、建構以人為本的家校協作
建立以人為本的家校聯系可以讓孩子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環境中得到更好的關愛和更多的支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良好的家校關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多方面能力,促進孩子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環境。家庭和學校互相協作可以提高教育質量,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小學階段是家長參與教育的重要時期,通過家校合作,可以增強家長的參與意識,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通過家校合作,可以建立良好的關系,為孩子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建構以人為本的家校關系需要互相協作。學??梢苑e極引導和支持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教育活動,與家長建立聯絡和合作機制,及時分享教育信息和反饋,鼓勵家長對學生教育給予積極的支持和幫助,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家長信等多種方式,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制定家庭作業和閱讀計劃,幫助孩子科學合理地分配時間和任務,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自律性,同時家長要對孩子的作業和閱讀情況進行監督和指導。家長和教師可以共同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親子運動會、親子采摘等,營造輕松愉悅的親子氛圍,增強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家長和教師可以共同、合理地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家長和教師可以在教育理念上形成共識,共同確立孩子的未來發展目標和方向。家長和教師可以共同開展家庭閱讀活動,推薦優秀的書籍和閱讀材料,幫助家長和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