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君
誠信是小學生道德思想與道德行為的體現,針對小學生開展誠信教育非常關鍵,這是促進其與其他人相互信任及人際交往時必不可少的品質。小學生誠信教育需要一點一滴積累,這樣才能實現良好效果。因而教師要加大誠信教育力度,從小事做起。本文主要圍繞誠信教育實踐展開研究,探索有效的誠信教育策略,以期助力四至六年級聽障學生切實樹立誠信意識,從小懂得明禮誠信。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人,若要成為這樣的人,誠信這一良好品質必不可少。如今,誠信教育在小學生思想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要把誠信教育放在第一位,培養學生誠信品質,這直接影響到學生日后能否更好地生存及融入主流社會。
一、加強誠信教育,樹立誠信觀念
(一)結合道德與法治教育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可以以“315”消費者權益日,將“法治315,誠信伴我行”作為主題,把“誠信之種”植入學生心中。教師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開展誠信教育,在此基礎上各班組織專題班會,介紹相關知識并觀看視頻,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學會當自己的合法權利受侵犯時維護自己的權利。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合理的消費,增強對商品的分辨能力,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教師呼吁學生把“315”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性告訴家長,鼓勵學生在自己親人朋友的幫助下,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二)結合其他學科教學
在學生誠信教育中,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雙減”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目標,教師可將誠信教育貫穿于全學科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有機融入誠信元素,結合口語交際“圖書借閱公約”教學內容,開展班級誠信讀書角建設活動。
(三)結合日常生活教育
在開展聽障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時,教師應將誠信教育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身邊小事入手,挖掘誠信教育內容。這樣,可促使學生從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中找到誠信的具體體現,以推動學生在日常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自覺養成良好的誠信意識和行為。
二、創設誠信環境,營造誠信氛圍
(一)校園誠信環境建設
對小學生而言,若要真正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光靠知識工具遠遠達不到預期目標,還必須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導。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學生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為此,學校要注重建設良好的誠信環境,始終將誠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過開展系列誠信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誠信的優良品質,將誠信建設更好地融入班級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二)班級誠信文化建設
班級誠信文化建設是提升教學品質的重要條件,可讓學生在誠信教育氛圍下于不知不覺中被影響。教師可以從多角度創造開放、活潑、多彩的誠信教育環境,為學生更好地接受誠信教育提供有力支持。為了保證誠信教育活動順利進行,在開學第一天,教師即可把全體成員都集中起來,運用學生的創意打造班級誠信空間。在學生齊心協力建設班級誠信文化氛圍后,整個教室煥然一新,原來斑駁的墻壁上貼滿了各組精心制作的誠信宣傳畫,在教室角落里還設立了誠信角。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班級“誠信之星”的評選活動,為學生樹立誠信學習典范,對“誠信之星”成長事跡進行宣傳,帶動班級學生形成良好的誠信意識。例如,學生晶晶小時候大腦受到嚴重損傷,并且損害到了聽力。由于身體原因,她自幼便十分自卑,經常沉默寡言,性格日益孤僻。為了鼓勵她,教師把班級鑰匙的保管重任交給她。幾年來,她風雨無阻,每天第一個到校為同學開門,從未違約,于是全班學生一致推舉她為“誠信之星”。在升旗儀式上,晶晶的事跡得到了表彰和宣傳,她成了學校里的“誠信”人物。晶晶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也更自信了。
(三)家庭誠信氛圍營造
誠信教育不僅要走進校園,還要走進家庭,因此學校定期開展“誠信家庭”評選活動。“信”乃美德之基,家長應從小就告誡孩子要做誠信的人,做錯事不可怕,但一定要敢于承擔,不要推卸責任。同時,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輕易答應。在家庭誠信氛圍營造過程中,家長要給孩子作榜樣,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做到。例如,一次去市場買菜,學生萌萌媽媽忘記帶現金,手機恰好沒電,攤主說下次再給就行,第二天萌萌媽媽帶著萌萌給攤主送錢。這件事情使萌萌意識到“別人給了自己信任,我們也要講誠信”的道理。
三、開展實踐活動,促進知行統一
(一)校內實踐活動
校內實踐活動是一種有效的誠信教育方式,通過適時組織校內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印象,并將經驗內化于心。在四至六年級聽障學生誠信教育實踐中,教師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的教育功能,組織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校內實踐活動,更有利于達到預期的誠信教育實踐效果。
一方面,教師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班會實踐活動。班級以“誠信”為核心,組織各類主題班會,如《誠信——人生路上的好朋友》《誠信·我們交往的前提》等主題活動。又如以“誠信”為主題開辦“誠信法庭”,以模擬真實法庭的形式舉行。在“誠信法庭”活動中,學生對自己認識的古今中外踐踏信譽的人進行了審判,查清其中真相,將其“繩之以法”,以此顯示自己堅持誠信的決心。此次班會活動加強了學生誠信素養,也讓學生對各種違反誠信行為的現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另一方面,教師可組織“誠信測驗零作弊”校內實踐活動。考試作弊是一種常見的不誠信行為,教師可聯合向校方提出“誠信考試零作弊進行曲”的活動建議。在具體考試活動進行時,打造無人考場。在誠信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共同督導下,評選出“誠信測驗零作弊”活動標兵。如此一來,就能使學生樹立良好的誠信意識,并且為班級榮譽而規范自身行為,與作弊行為和不誠信行為斗爭到底。
(二)校外實踐活動
在開展小學生誠信教育實踐活動時,除了校內實踐活動,校外實踐活動也十分關鍵。例如,學校可組織部分教師及學生志愿者深入網格責任區,開展“誠信經營,宣傳文明”實踐活動。活動中,學生志愿者挨家挨戶到臨街商戶宣傳創文創衛知識,引導商戶遵守職業道德及誠信經營,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共同營造人人講誠信的良好社會氛圍。此次宣傳活動,進一步加深了網格責任區商戶對經營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和理解,也增強了學生誠信意識。
(三)家校共育活動
誠信教育不僅要從學生自身著手,而且要以“小手牽大手”的方式,號召學生家長共同踐行誠信,在家庭中建立互相監督機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誠信教育氛圍。例如,邀請家長一起參加“小手牽大手,誠信帶回家”的活動,學生將誠信教育主題內容畫成一幅漫畫,向家長講述誠信的道理。通過對家校共育誠信教育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誠信故事,用手中的畫筆,將誠實守信的美德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實現親子相互監督,共同教育。另外,部分學生還向家長發起了“誠信相伴你我他”的倡議,并組織“我與父母比拼文采”的活動,積累誠信品質成語、收集歷史人物誠信故事及撰寫誠信詩詞等。培養四至六年級聽障學生誠信品格,需要協同發揮學校和家長的力量,家長要以身作則,注重著眼長遠,不可做出任何違背社會道德行為。
作為家長,要做到對孩子的承諾,積極與孩子進行溝通。為加強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鼓勵家長誠實守信,教師可在學校舉辦大型誠信教育活動,安排一些親子活動,極力邀請和動員家長一起參加。通過這些活動,家長表示和孩子們有了更多的話題,溝通過程更加順暢,也更加理解了失聰兒童的不易,誠信教育工作有效實現了家校共育。
綜上所述,四至六年級聽障學生誠信教育要從小開始,找到突破口,將誠信教育與校內外實踐活動相互結合,并且注重營造良好的校園誠信氛圍,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受熏陶和感染,自覺踐行誠信精神。同時,除了要在教室里為學生講誠信,還要把社會當成誠信教育的“大課堂”,讓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誠信問題,使學生從小樹立誠實守信的意識。
注:本文系山東省淄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新課程標準的4-6年級聾生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21ZJY047)課題成果之一。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