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成加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教學有了新的要求與方向。新課改指出實驗教學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還要意識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物理知識,以此激發出學生實驗興趣與積極性。初中物理教師應立足于新課改要求,積極實施生活化的實驗教學,引入生活化元素,引導學生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經驗完成實驗探究,以提升實驗教學的實效性。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
基于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有待升級與優化。加強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力度,有利于突出物理的實用性,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立足于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多元化的思考與交流,降低物理學習的門檻,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從而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因此,初中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有重要的意義。
(一)突出物理學科的實用性
首先,生活化實驗教學有助于讓學生立足于生活經驗展開學習,一方面幫助學生遠離傳統的物理公式記憶與物理題目背誦等機械化學習過程,使其利用生活經驗完成公式理解與題目解答等思維性學習;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嘗試從生活中尋找物理現象、發現物理規律等,雙重突出物理學科的實用性,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內涵的理解。
其次,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避免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化和形式化,促使師生全身心地投入物理原理的應用教學與學習中,一方面結合物理理論教學與應用教學,借此消除理論教學的“一家獨大”;另一方面純化教學目標,借此消除教學目標的“功利化”表現,突出物理學科的應用性。
(二)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
首先,基于生活化教學模式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基于生活化的經驗事實嘗試建構相關的物理模型,以此落實抽象物理知識的概括過程,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化,促使學生完成從形象性思維向抽象性思維的過渡。
其次,生活化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嘗試運用綜合分析、推理論證等方法完成生活現象的解釋與分析,發展學生的科學推理思維,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最后,生活化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感知探索相關的物理知識,引導學生運用物理視角觀察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運用物理方法分析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運用物理思維思考并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最終高效訓練學生的物理靈活性思維和敏捷性思維。
(三)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
首先,生活化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視角學習初中物理實驗知識,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降低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針對部分難以理解的物理抽象知識,部分學生可能覺得自己聞所未聞便認定該物理知識一定很難,導致物理實驗教學受阻。但生活化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的實驗材料或資源學習物理知識,以此逐漸消除莫名的枷鎖與畏難情緒,加強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其次,基于生活化教學模式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可以增強知識內化吸收與外化應用以及學習信心與興趣,即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化物理實驗展開或科學或生活的實驗總結論述,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促使物理實驗內容具象化,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成效。
二、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實驗興趣的培養
分析當前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可知,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活動時,常常忽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導致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一般。
首先,針對素質教育提出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主體,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主體性的激發與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滿足。但從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并未理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反而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因主體地位被壓制而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中、無法自由發展和主動學習、產生思維惰性或思維固化等,難以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辯證性思維能力,無法落實高效高質的物理實驗教學目標。
其次,新課改要求學生在完成物理學習后應具有一定物理思維和綜合性物理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應促進理論教學與應用教學的同步發展。但從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仍然未充分認識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因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而產生功利化的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在物理實驗學習中也產生了功利化的學習目標,難以激發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興趣,無法落實物理實驗的探究性學習。
(二)缺乏與生活實際現象的聯系
分析當前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可知,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未加強日常生活與物理實驗教學內容的聯系,導致物理實驗教學呈現形式化,難以突出物理學科本身具備的實用性。
首先,分析學情可知,多數學生在第一次接觸物理學科時,常常伴有一定的逃避心理或畏難情緒,一是緣于學生的道聽途說,高估初中物理的學習難度,二是緣于物理知識的抽象性或陌生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基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特點,幫助學生掌握利用生活化視角理解物理知識的方法與技能,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信心。但從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未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或尚未掌握成熟的生活化教學經驗等,導致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割裂,無法幫助學生深度認識“物理來源于生活,也將歸于生活”這句話的內涵。
其次,根據“物理來源于生活,也將歸于生活”所表達的意義,教師應關注物理與生活之中存在的邏輯關聯,以此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意識,提升知識應用能力。但從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并未幫助學生搭建物理學科與生活應用的連接橋梁,難以突出物理學科的實用性特點。
三、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充分利用生活材料,設計生活化物理小實驗
為了整體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器材非常重要。教師應該積極使用生活化的材料實施實驗教學,讓學生能夠立足于自身對生活中相關器材的認知,科學使用,實現更為高效的實驗操作。以此為基礎,學生的實驗興趣將會更為高漲,會獲得更為豐富的實驗體驗。
以滬科版八年級“影響浮力大小因素及浮力計算”實驗教學為例,實驗涉及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入生活材料,如雞蛋、玻璃杯等這些具有生活化氣息的實驗材料。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先向水杯中加入水,然后加入雞蛋,最后再向水中緩緩加入食鹽,讓學生觀察隨著食鹽的緩慢加入,雞蛋水位的變化。以此為基礎,學生便能夠清晰地理解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具有緊密的聯系。而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立足于自身的實驗觀察,自主設計其他實驗并生成實驗報告,完成后續的知識探究。
如上所述,教師借助生活實驗器材設計生活化物理小實驗,將實驗操作過程變得更加簡易明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二)聯系具體生活現象,構建生活化的物理情境
為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聯系具體的生活現象,為學生構建貼切的生活化物理情境。
以滬科版八年級“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如杯子盛滿水后,為什么能高出杯口一些而不溢出來,組織學生玩“水杯能裝多少水”游戲,以生活中的游戲構建生活化物理探究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物理情境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先準備一只裝滿水的水杯,使清水與水杯杯口形成平面,再讓學生一個一個地往杯子里倒水,觀察并記錄倒進水杯的水量和學生倒水的細節,如倒水快慢、水流大小等,引導學生走入沉浸式的物理探究情境中。當水溢出時,教師可以讓該位學生嘗試解釋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如“為什么杯口的清水形成凸面”“水的溢出現象與學生本身的倒水細節有無關系”“重復若干次游戲,倒進水杯的水量是否相同”等,引導學生進行持續深入的思考,深化生活化物理實驗探究情境。
(三)分析實際生活規律,理論與生活化教學同行
為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實際生活的規律,結合理論教學與生活化應用教學,讓物理知識在生活中大放異彩。
以滬科版八年級“聲的世界”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聯系影視劇中或書籍中常見的“杯子演奏”形式,引導學生分析其中蘊含的物理規律,促使學生基于教材中關于樂音的理論內容,掌握其中的應用方法,組織一場“高腳杯的演奏”物理音樂會。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根據高腳酒杯“水量與音調”之間的關系完成探索性調試,賦予不同水量高腳杯獨特的音調,再選擇一段較為簡單的樂譜,如《小星星》這種耳熟能詳的童謠,跟隨“1155665—,4433221—”簡譜完成演奏,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四)設計問題導學模式,豐富學生的生活化思維
為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引入問題導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生活化思維發展。
以滬科版九年級“溫度與物態變化”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或故事教學等方式引入問題導學模式,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化。首先,教師可以在投影或電視中展示三張生活中常見的圖片,第一張是小河中流動的水,第二張是水壺中壺嘴的氣,第三張是可樂中凝固的冰。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道明圖片關于“水”的內容,理解小河中流動的水是液態的水,水壺冒出的氣是水蒸氣即氣態的水,可樂中凝固的冰塊是固態的水,從而落實三態概念教學。最后,教師可以在投影或電視中展示小河中流動的水因為溫度升高而蒸發,水壺冒出的熱氣遇冷變成水滴,可樂中凝固的冰伴隨溫度下降而與可樂融為一體,展示完畢后提出問題,讓學生逐個分析水的狀態變化,實現汽化、液化、熔化、凝固等現象的高效教學。
(五)引導學生自主設計生活模型,開展生活化物理實踐活動
為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生活物理模型,積極開展生活化物理實踐活動。
以滬科版八年級“多彩的光”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行尋找光的分解材料,設計“分解太陽光”生活模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室外的太陽光通過平面鏡折射進課室內部,調節鏡子的角度以對準已設計好的狹縫位置。然后,在光屏與狹縫之間放置學生尋找的三棱鏡生活材料,得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從而合理分析光的色散現象。最后,教師還可以基于上述實驗內容設計“尋找彩虹”物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三棱鏡將太陽光引到手掌中、雙腳分立而站之處等,提高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積極性。
(六)引導學生獨立解決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為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根據滬科版八年級“光的折射”教材內容,設計導學案,讓學生根據導學案中的問題鏈獨立解決生活問題,最終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拋出生活問題,如將一支鉛筆斜放在空碗中,同時向碗內緩慢注水,發現鉛筆“被折斷了”且伴隨鉛筆插入角度的調節,鉛筆折斷程度也不同。而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從對該現象的疑惑入手進行深入探究,分析水質的問題、自然光的影響等,從而聯結光的折射特點,落實實踐應用型教學。
四、結語
為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即充分利用生活材料,設計生活化物理小實驗;聯系具體生活現象,構建生活化的物理情境;分析實際生活規律,理論教學與生活化教學并重,設計問題導學模式,豐富學生的生活化思維;引導學生自主設計生活模型,開展生活化物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獨立解決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