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松.新疆地區胡楊育苗及造林技術簡介[J].南方農業,2023,17(11):258-261.
摘 要 胡楊是新疆地區的優質喬木樹種,耐旱能力強,耐鹽堿、抗風沙,對改良鹽堿地、荒漠地具有重要的價值。結合實際,從“育苗地準備,種子調運,播種,苗期管理(灌溉、松土除草、間苗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移植,出圃”幾個方面簡介了胡楊育苗技術;從“造林密度,造林后管理(水肥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幾個方面簡介了胡楊造林技術。
關鍵詞 胡楊;育苗;造林;新疆地區
中圖分類號:S7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65
胡楊(Populus euphratica)又名水桐樹、灰楊等,有荒漠鹽堿地上的“勁松”之稱,樹干直徑可達1.5 m,樹齡可超過200年,為高大喬木,是喜光、耐旱及抗風沙能力強、耐鹽堿土壤的樹種之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區,是自然界優良的稀有樹種之一[1-2]。
新疆地區為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光照長,少雨,年降水量150 mm,晝夜溫差大,光照資源豐富。因胡楊具有耐瘠薄、抗高溫、耐嚴寒和耐水淹等特點,以及較好的調節氣候、防風固沙、防止沙漠外延、穩定河道、保護綠洲、維持荒漠地區生態平衡的功能,因此近些年市場上對胡楊優質苗木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故加強育苗技術研究顯得十分重要[3-5]。本文結合新疆地區的實際,簡介胡楊的育苗、造林技術。
1? 生物學特性
1.1? 耐鹽堿性
胡楊在干旱的沙漠地帶生長居多,生長的區域土壤一般具有較高的鹽堿性。如果生長條件比較惡劣,則胡楊可通過進化長出特殊的葉片適合此種惡劣的氣候,幼齡時葉片形狀為剪刀似的細長狀,與柳葉比較像,進入成年后胡楊的葉片厚重圓潤,含有較高的碳酸氫鈉鹽濃度。分析其耐鹽堿特性的原因,可能在于胡楊生長階段可從土壤中大量吸收可溶性鹽、聚集在植株的體內,使細胞液尤其是根部細胞液的滲透壓增加,因此耐鹽堿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
1.2? 光能利用率高
胡楊樹處于幼齡階段時葉片細長,因此枝條間空間較寬,利于更好地利用新疆等地區的光照條件,即使是光照條件弱,此種細長葉片也能夠以較高的速率進行光合作用[3]。胡楊樹成年后葉片卵圓,光合活性時刻處于較高的水平,確保在光照強度大、溫度高、水資源缺乏等不良的環境條件下其還是可以快速進行光合作用、保持著很高的光能轉化率,因此對自身樹體內的能量消耗量少,利于在干旱鹽堿地區域造林成活[6]。
1.3? 抗旱能力強
新疆地區降雨少,胡楊生長中水分的獲得主要通過地下淺水等途徑。胡楊樹有著發達的根系,可以延展到土壤內淺水層,吸收到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水分。胡楊樹成年后,葉片的形態多樣,體現了其廣泛的生態適應性;較高的位置上葉片的形狀為鋸齒狀、卵圓形,距離主干較遠,較低的位置上葉片形狀主要為披針形,有的生長區域位于樹冠下方。鋸齒狀卵圓形葉片具有非常強的導水性,高倍電子顯微鏡下顯示此類葉片類氣孔較大、開閉不均勻,因此對外界干旱的環境表現出很強的適應能力。枝條的輸水導水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胡楊樹的成活及葉片的生長,鋸齒狀、卵圓形的葉片,距離主干距離較遠的情況下,也需要導水作用較強的條件予以保證[7]。
1.4? 抗風沙能力強
胡楊的主根系長勢強壯,可以深入到土壤內,側根發達,沿著地面水平方向分布范圍廣泛,因此固定土壤、防風固沙的效果好。在大風的天氣里,胡楊的樹冠晃動幅度大,大量水平分布的側根網可以有效應對此種情況,維持樹體的相對平衡。如果遇到風沙強度大的氣候,胡楊根系被拔起、吹倒、埋入到沙土中,其主干上的不定芽也可萌發成為新的根系,再次發揮出防風固沙效果[8]。
2? 育苗技術
2.1? 育苗地準備
胡楊的種子個體小。因此整地前需要結合土壤的實際肥力施底肥,如充分腐熟的有機肥60~75 t·hm-2、過磷酸鈣300 kg·hm-2,之后深翻土壤、整地。整地過程中將育苗地上的雜草清除干凈,敲碎土壤,確保土塊細碎平整。然后即可機械化開溝做壟,溝底的間距、深度分別為1.2 m、40 cm左右,壟的坡度建議不要超過40°,便于播種作業以及后期的管理,且灌溉時水不易沖走種子[9]。
2.2? 種子調運
新疆地區胡楊種子的成熟時間一般在7—8月,需及時采收。調運期間提前準備好裝有氯化鈣(紗布包裹)的瓶子,種子放入其中后用蠟將瓶口密封起來,放置在具有保溫效果的容器內。如果運輸到目的地后不能立即播種,則要放置在3~4 ℃的低溫條件下。
2.3? 播種
胡楊的播種結合新疆地區的實際推廣壟坡水線播種法。壟溝內灌溉的次數多,因此土壤內鹽堿度有所淡化,播種帶經過灌溉后脫鹽率可達到54%左右,殘留在土壤內的一部分鹽分在壟的頂部聚集,不會對壟溝內的胡楊幼苗產生危害。此種播種方法利用的原理是土壤內鹽分具有再分配的特點,可以實現保護幼苗、促進幼苗健壯生長的效果。
播種前,先在壟溝內灌溉1次,灌溉深度在溝深的2/3左右即可,當水滲透到1/2溝水時即可進行播種。播種時速度輕緩,避免拍打水浪沖走種子。播種帶在水線上的寬以3~5 cm為好,均勻播入種子,便于出苗后的管理。可在播種前將種子與10~15倍過篩的干細沙混合后播種,可以提高發芽率、確保齊苗,如果拌入過磷酸鈣75 kg·hm-2左右則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干細沙也可用過篩的風化煤替代,其具有很好的吸熱性,與種子拌和播種利于吸收熱量、提高種子萌發,對幼苗的生長也更加有利[10]。
胡楊播種的時間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當年幼苗的長勢、出圃時間、經濟成本等。如果播種時間在6月上中旬,則出圃的時間在2年后,如果播種的時間在7月下旬到8月初,則出圃的時間在3年后(第1~3年分別播種、移植、平茬)。因此播種的時間盡早,以當年采收的早熟種子播種更好[11]。
2.4? 苗期管理
2.4.1? 灌溉
胡楊種子播下后及時進行灌溉,前1周灌溉的方式為小水,深度以播種幅下2~3 cm為好,每日噴水1~2次進行補水,確保土壤內濕潤、水分飽和。7 d后灌溉的頻次降低,2~3 d灌溉1次,之后逐漸延長灌溉的頻次,一直延長到10~15 d灌溉1次。播種幅內如果返鹽,可加大灌溉深度,確保將播種幅淹住、以沖洗鹽堿。
2.4.2? 松土、除草
胡楊幼苗整個生育階段,土壤要一直保持疏松狀態,及時除草,確保田間無雜草。中耕、除草次數分別為平均每年5~6次、2~3次。在原來種植過禾本科作物的地塊上,需要做好稗草的預防、避免發生危害。
2.4.3? 間苗、施肥
胡楊育苗時如果密度過大,可對苗床上的通風性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幼苗接觸到光照、對其生長產生抑制效果,且銹病等病蟲害也易發,因此應該及時除草,在此基礎上按照5~10 cm的株距進行間苗,保留幼苗的密度在15萬~27萬株·hm-2。間苗結束后進行追肥,在灌溉的同時采取條施的方式施入,具體結合幼苗的長勢確定追肥的量及次數。對于當年生的幼苗,可在7月中旬、8月初時分別施尿素30.0~37.5、37.5~45.0 kg·hm-2;來年的春季斷根,為側根的盡快生長創造條件;6月后施入尿素、過磷酸鈣量分別為112.5~150.0、30.0~37.5 kg·hm-2;6月底至7月中旬再施入尿素112.5~150 kg·hm-2。
2.4.4? 有害生物防治
胡楊種子個體小,播種后易被螞蟻等咬食,因此要提前做好預防,避免受害。可用敵敵畏與炒熟的麩皮拌和均勻后,撒施在育苗地的周圍,每2 d撒1次,預防的效果很好,一直持續到幼苗長出2片子葉后即可。苗期時胡楊以銹病較為常見,對其生長情況以及造林后的成活產生很大的影響,銹病發生后可持續6個月左右的危害,因此防治盡早,適合的防治藥劑有敵銹鈉50倍液或威特靈200倍液+0.5%肥皂粉溶液混合后對準葉片的正反面進行噴霧,確保藥液在葉片上均勻分布,除此之外藥劑還有百菌清、退菌特等。
2.5? 移植
整地前施入有機肥30~45 t·hm-2、磷酸二銨1.5 t·hm-2作為底肥,之后進行土壤深翻處理,深度45 cm,耙2~3遍,并將土塊充分打碎,做面積為200~300 m2的小壟,表面平整,確保高低差在3 cm以內[6]。當春季土壤內20 cm土層解凍后即可移植,要求必須在胡楊樹萌發葉芽前進行。將幼苗主根剪短,保留長度在16~18 cm,浸泡在粉銹寧1 000倍液中1~2 h。之后即可按照50 cm左右的行距進行移栽,要求深度比原來苗木上的土痕深1~2 cm,株距以8~10 cm為好。通過移植后苗木的密度一般在22.5萬株·hm-2。
移植后輕輕將土踩實,讓根系緊密接觸土壤,之后灌透水,7 d后再灌溉1次。之后結合土壤內含水量實際以及降雨量確定灌溉,一般每2周左右灌溉1次。移植后2~3周當表層土壤中基本干燥后進行1次
5~8 cm深的松土,之后每次灌溉后均松土1次、確保土壤處于疏松狀態。每次灌溉前施肥,可在胡桃移植苗一側10~12 cm的位置開施肥溝,深度6~8 cm,選擇尿素溝埋施入,5月上旬、6月上旬分別溝埋尿素量120、180 kg·hm-2。6月底在胡桃移栽苗行中間開溝施入尿素、磷酸二銨分別為150、75 kg·hm-2。有的苗木局部長勢不佳,可選擇尿素與磷酸二氫鉀200倍液按照1∶4的質量比例混合后對葉面噴施,每10 d左右噴1次,每次噴用量7.5 kg·hm-2[12]。
2.6? 出圃
經過管理,當胡楊苗木的高度達到1.5 m、地徑1.5 cm左右時即可出圃用于造林。如果胡楊苗木長勢較為高大,需要摘心。出圃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春季,隨時起苗、隨時栽植,利于提高造林后苗木的成活率。
3? 造林技術
3.1? 造林密度
胡楊的抗旱、抗風沙能力極強,在新疆地區的鹽堿地、荒漠地帶非常適合種植,發揮出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功效。胡楊造林工序較為復雜,每個環節出問題均可對胡楊的成活率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新疆地區,如果造林地為鹽堿地,則可用犁先開寬6 m左右的溝,溝內以株距5 m左右進行胡楊的栽植,密度為330株·hm-2,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灌溉;如果造林地為荒漠地,則造林的株行距以4 m×4 m為好,栽植的密度在625株·hm-2,灌溉的方式為澆灌。除此之外,造林后要做好禁牧管理,胡楊造林后10年即可成林,發揮出水土保持等作用。
3.2? 造林后管理
3.2.1? 水肥管理
為了增加胡楊苗木栽植的成活率,造林技術后及時滴灌,且在滴灌的同時將化學改良劑施入,每7 d左右滴灌1次,灌溉量以100~120 L·hm-2為好。滴灌前注意清理干凈雜質,并將管內的污染物取出、確保灌溉通暢、滴口水流量保持穩定。
當新的根基生成后即可施入肥料,在滴灌的同時施入。進入到7月后,滴灌的頻次從每周1次增加到10 d左右滴灌1次,10月初時加大滴灌量,確保灌透。11月下旬后滴灌72 h作為越冬水,要求充分灌透,灌溉量為150 m3·hm-2;越冬水灌溉前在栽植穴旁邊施入有機肥0.12 m3·株-1左右。
3.2.2? 有害生物防治
胡楊造林后常發的病害有胡楊潰瘍病、胡楊銹病。
1)胡楊銹病。主要危害的部位是胡楊樹的枝梢、主干部位,傳播擴散的方式為昆蟲、風雨、調運苗木等,通過胡楊樹的傷口侵入到體內,經過30 d左右的潛伏逐漸表現出癥狀。防治上,可選擇石灰硫磺劑100~200倍液等進行噴施,每5~10 d噴1次,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此種方法易影響到胡楊的生長,結合胡楊葉片相對較小且具有角質層的特點可在藥劑中適當添加肥皂溶液,可以減少對胡楊的傷害。
2)胡楊潰瘍病。越冬的病原菌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雨后,或者每次灌溉后逐漸出現,發病的時間一般在6月上中旬,7月下旬暴發,可將病斑先刮除,涂抹5%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之后涂抹50%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溶液、果樹潰腐康原液等[13]。
胡楊的蟲害主要有胡楊木虱等,可在每年的高發期利用成蟲對黃色趨性較強的特點懸掛黃色粘蟲板防治,誘殺的效果較好。
4? 結語
作為珍貴的樹木資源,胡楊抗旱能力強、防風固沙效果好,是氣候干旱的新疆地區造林優選樹種之一。胡楊栽培涉及很多環節,過程也十分復雜,如果某個環節發生錯誤,會對整個胡楊栽培過程帶來嚴重影響,更甚者導致栽培失敗。所以需要從育苗、造林技術多個環節給予重視、加大研究,以培育更多健壯苗木、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并重視胡楊新品種的研發,控制與降低栽培難度,保證胡楊存活率,為胡楊大面積栽植提供有效助力,將胡楊在環境保護中的效果充分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石生元,李鋒,何玉姝,等.西北戈壁荒漠區胡楊潰瘍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村科技,2022(1):42-45.
[2]? 黃培佑.塔里木盆地胡楊分布區的消退和林地更新復壯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1986,10(4):302-309.
[3]? 劉生權.榆林沙地胡楊播種育苗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11):121-122.
[4]? 滿多清,馬俊梅,馬劍平,等.甘肅河西胡楊林現狀及其退化林恢復技術[J].中國科技成果,2021,22(18):28-30.
[5]? 王李.胡楊特性分析及育苗造林技術[J].農村科學實驗,2021(14):81-82.
[6]? 古麗先·克里木,斯琴,王允棟,等.胡楊播種育苗技術[J].種子科技,2020,38(9):64,66.
[7]? 孟小強,姬慧霞,葉偉.胡楊的育苗與栽植[J].現代農業研究,2021(9):118-119.
[8]? 王燕凌,劉君,郭永平.不同水分狀況對胡楊、檉柳組織中幾個與抗逆能力有關的生理指標的影響[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3,26(3):47-50.
[9]? 郭燁,崔清濤,馬曉罡,等.淺析烏海市胡楊島胡楊林移植技術與養護管理[J].內蒙古林業科技,2019(1):53-57.
[10] 趙鵬宇,馮梅,焦培培,等.胡楊不同發育階段葉片形態解剖學特征及其與胸徑的關系[J].干旱區研究,2016,33(5):1071-1080.
[11]? 丁穎慧.胡楊不同發育階段葉片光合作用及其光響應特征[J].生態科學,2019,38(6):22-29.
[12]? 紀麗萍.小胡楊硬枝扦插育苗及造林關鍵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8,59(5):29-31.
[13]? 塔依爾·阿不拉.胡楊林造林技術[J].農家致富顧問,2019(10):28.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