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迪 劉世科 蔣紫艷


蔡景迪,劉世科,蔣紫艷.馬褂木林下種植華鉤藤作業設計[J].南方農業,2023,17(11):251-253.
摘 要 近年來,廣西桂北等地大宗藥材鉤藤種植發展迅速。試驗以馬褂木林下種植華鉤藤為研究對象,通過割灌、間伐、修枝等方式將馬褂木林分郁閉度調整為0.7、0.5~0.6、0.4,而后在其下種植華鉤藤并對華鉤藤保存率、產量、節間長度、地徑等指標進行測定。試驗結果表明,在馬褂木林分郁閉度為0.5~0.6和0.4的條件下,華鉤藤保存率、產量較高,且2種處理間的保存率、產量無顯著差異。同時進行了不同苗齡的華鉤藤種植試驗,結果表明,1年生苗木保存率低,2年生和3年生苗木保存率高,但3種苗木后期生長與產量無顯著差異。因此,開展馬褂木林下種植華鉤藤作業設計時,可優先在商品林中進行,林分郁閉度設計為0.4為佳;在公益林中開展林下種植時,林分郁閉度設計為0.6為佳。華鉤藤苗齡宜選用2年生、3年生苗木進行種植。
關鍵詞 馬褂木;華鉤藤;林下種植;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S79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63
近年來,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完成,國家大力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林下種植成為各地促進林農增收致富的有效舉措。常見林下種植種類有中藥材、藥用或食用菌類。在藥材方面,鉤藤種植因技術簡單易推廣,一般種植第2年就可收獲,見效快,成為林農首選種植品類。鉤藤藥材來源較多,《中國藥典》(2015年版)將茜草科(Rubiaceae Juss.)鉤藤屬(Uncaria Schreb.)的華鉤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大葉鉤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無柄果鉤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毛鉤藤(Uncaria hirsuta Havil.)、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 ex Havil.]等植物鉤莖枝統稱鉤藤藥材[1]。據記載,鉤藤性味甘、涼,歸肝、心包經,有息風定驚、清熱平肝等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高熱驚厥、感冒夾驚、小兒驚啼、妊娠子癇和頭痛眩暈等。隨著現代醫學對鉤藤有效成分鉤藤堿的不斷研究,其新的藥理作用不斷被發現,市場對鉤藤的需求越來越大[2-3]。近年來,桂北多個縣(市、區)開展了鉤藤種植,滿足了市場對鉤藤中藥材的需求,同時為增加林農收入、鞏固脫貧成果、培育特色產業打下了良好基礎。例如,2019年,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力發展“鉤藤扶貧”產業,種植第2年每667 m2產值達6 000元,鉤藤種植業成為了當地特色產業[4]。2021—2023年,廣西桂林市資源縣新增鉤藤種植面積1 333.33 hm2。在現階段中藥材價格不穩定的背景下,科學種植鉤藤以持續提升種植戶的收入是值得科技工作者研究的課題。筆者對馬褂木林下種植華鉤藤進行了初步研究,以期為科學種植華鉤藤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廣西桂林市資源縣資源林場牛司報分場,地理位置為東經110°35′06″、北緯25°51′34″,海拔905 m左右。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積溫4 750 ℃,極端最高溫度38.3 ℃,極端最低溫度 -8.4 ℃,年平均降水量1 773 mm,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無霜期285 d,年日照時間1 013~1 680 h,年平均風速3.2 m·s-1。林地為種植15年的馬褂木闊葉林地[5]。
1.2? 試驗材料
試驗所用的苗木為資源縣某苗圃繁育的1年生、2年生、3年生裸根苗,經專家鑒定為華鉤藤品種。種苗地徑在1.0~1.2 cm,高約1.0 m,種植前按照高50 cm的規格統一短截,并用黃泥調成的泥漿進行蘸根。試驗使用的鈣鎂磷肥由云南祿豐勤攀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有效磷含量超過16%。
1.3? 試驗方法
采用隨機區組試驗的方法進行試驗設計[6]。試驗分為2部分,第1部分為不同林分郁閉度條件下的種植試驗,第2部分為不同苗齡條件下的種植試驗。
1.3.1? 不同林分郁閉度條件下的種植試驗
種植前試驗地馬褂木的株行距為2 m×3 m,在林地內設置試驗小區。試驗共設置3個處理,分別對應馬褂木3個不同的林分郁閉度,每個處理為1個小區,3次重復,共9個小區,各小區規格均為12 m×16 m。通過間伐與修枝將各小區馬褂木林分郁閉度調整為3個等級(處理),其中T1處理為不進行間伐,只在行間開展割灌、除草工作,同時整理出一條寬1.0 m的種植帶,該種植地馬褂木林分郁閉度為0.7;T2處理為通過適當間伐將馬褂木林分郁閉度調整為0.5~0.6,并整理出一條寬1.0 m的種植帶;T3處理為通過加大間伐與修枝力度,將馬褂木林分郁閉度調整為0.4,并整理出一條寬1.0 m的種植帶。
造林時間為2020年12月,在各種植帶中部沿等高線開挖定植穴,規格為30 cm×30 cm×25 cm,株距為1.0 m,每穴施用鈣鎂磷肥40~50 g,與穴內泥土拌勻,先回表層土,再回填心土。而后將穴上坡方向的表層土培在穴上部,形成中間高、四周低的樹盤。需注意的是,定植穴開挖完成后,需經過雨水淋洗再進行造林,并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進行定植,防止華鉤藤根系生長受阻。
1.3.2? 不同苗齡條件下的種植試驗
將馬褂木林分郁閉度調整為0.4后開展不同苗齡的種植試驗,分別設置N1處理(1年生)、N2處理(2年生)、N3處理(3年生)3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定植穴的施工等操作與上述試驗相同。
1.4? 測定指標
1.4.1? 不同林分郁閉度條件下的種植試驗
測定時間為2023年4月,此時華鉤藤經過2年多的生長,營養生長已趨于穩定,對其保存率、地徑、節間長、鉤藤產量等指標進行測定。其中,保存率為實測保存的株數與栽植株數的比值;地徑為各小區實測20株華鉤藤根頸處東西、南北2個方向的直徑,計算平均值;節間長為統一測定當年新發芽往下第3至第4節的長度,各小區實測20株;鉤藤產量為每株華鉤藤上一年所萌發的側枝質量,各小區隨機剪取3株并稱其鮮質量。
1.4.2? 不同苗齡條件下的種植試驗
于2021年12月測定華鉤藤保存率、節間長、鉤藤產量等。因苗齡不同,地徑不一致,沒有測量地徑。各指標測定方法與不同林分郁閉度條件下的種植試驗相同。
1.5? 數據分析
采用SPSS軟件對各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7]。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林分郁閉度條件下的種植試驗
由表1可知,不同處理間華鉤藤保存率有顯著差異(F=6.5,p=0.031<0.05),單株產量有極顯著差異(F=20.0,p=0.002<0.01),地徑有極顯著差異(F=87.5,p=0.000<0.01),節間長有極顯著差異(F=55.9,p=0.000<0.01),但T3處理與T2處理間華鉤藤保存率、單株產量無顯著差異,均與T1處理有顯著差異。華鉤藤保存率、單株產量從大到小依次為T3處理、T2處理、T1處理。3種馬褂木林分郁閉度對華鉤藤的地徑、節間長度有顯著影響,華鉤藤地徑從大到小依次為T3處理、T2處理、T1處理,節間長度從大到小依次為T1處理、T2處理、T3處理。
2.2? 不同苗齡條件下的種植試驗
由表2可知,不同處理間華鉤藤保存率有極顯著差異(F=32.1,p=0.001<0.01),N2處理與N3處理間華鉤藤保存率無顯著差異,但均與N1處理間有顯著差異。不同處理間華鉤藤單株產量與節間長無顯著差異,但以N2處理表現略優。
3? 結論與討論
3.1? 不同林分郁閉度條件下的種植效果
3.1.1? 林下種植對華鉤藤保存率的影響
研究發現,馬褂木林分郁閉度在0.5~0.6時,華鉤藤保存率在90.3%,而馬褂木林分郁閉度下降至0.4后,華鉤藤保存率在92.3%,保存率升高??赡芤驗槿A鉤藤是喜光植物,隨著林分郁閉度降低,林間光照條件得到改善,有利于華鉤藤生長發育。由此可見,華鉤藤在光照條件較好的生態環境下生長更好。
3.1.2? 林下種植對華鉤藤生長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華鉤藤在馬褂木林分郁閉度較高的條件下,節間長度更長。這表明華鉤藤作為喜光植物,在高郁閉度的條件下會加快株高生長,以獲得更多的光照。但華鉤藤在株高生長過程中,消耗了過多的養分,因此其地徑生長受到抑制。
3.1.3? 林下種植對華鉤藤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華鉤藤在馬褂木林分郁閉度較低的條件下,產量更高,這與其地徑生長趨勢一致。在高郁閉度條件下,華鉤藤發生徒長,生長發育的側枝小而弱,產量低。
3.2? 不同苗齡條件下的種植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2年生、3年生華鉤藤苗木保存率更高,這主要是1年生苗木在當年12月種植時,木質化程度低,種植后雨水少,抗旱性差,因此成活率低。而各處理產量、節間長相差不顯著。因此,生產上種植戶選擇2年生苗種植為佳,但如果2年生苗木數量不足,也可選擇3年生苗木。
3.3? 華鉤藤林下種植作業設計的主要技術
開展馬褂木林下種植華鉤藤作業設計,既要提高產量,確保經濟效益最大化,又要考慮到森林的生態效益,豐富林地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現階段,在商品林發展林下種植明顯不足,且大多數公益林未得到有效利用的背景下,開展公益林林下種植作業設計時,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或相關的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科學合理地利用生態公益林。此外,開展具體實踐時需采用間伐、修枝等方式將商品林的林分郁閉度調整為0.4~0.6。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了在不影響公益林生態功能的條件下,可適當發展林下經濟,因此在公益林中科學發展林下種植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林分選擇上,應注意避免選擇國家一級公益林及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的林地;在作業時不得造成水土流失;盡量設計采用透光伐的撫育方式調整郁閉度,采伐木的選擇、采伐強度等應按《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 18337.3—2001)的規定執行。
參考文獻:
[1] 羅鳴,宋智琴,楊平飛,等.不同產地野生鉤藤與家種鉤藤的農藝性狀與成分含量研究[J].農技服務,2016,33(11):110.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3] 韋樹根,馬小軍,施力軍,等.鉤藤新品種“藥園鉤藤2號”[J].園藝學報,2014,41(6):1285-1286.
[4] 本刊綜合.桂北“鉤藤扶貧”初探[J].農家之友,2020(3):16-17.
[5] 陽桂平,肖振才,蔣紫艷,等.香榧嫁接試驗研究[J].園藝與種苗,2017(1):43-45.
[6] 王紹宗,李恩平,梁祖仁,等.數理統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7] 張力,甘乾福,吳旭.SPSS 19.0(中文版)在生物統計中的應用(3版)[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