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瑩
摘 要: 相對于普通高中生來說,中職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因此,學習行為更多具有隨意性,尤其是課程作業,大多被看做累贅,完成得不夠及時,也不夠認真。這使得課后鞏固與自發生成無從談起,中職德育教育課程無法深入有效地進行。本文立足中職生的學習現狀,將德育課程作為教育與教學雙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其作業的設計加以闡述,提一些策略。
關鍵詞: 中職課程 德育教育 作業設計
一、中職德育課作業的性質與特點
1.知識、理論與實踐的三位一體化。作業最大的特點是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對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遺漏點進行不斷的深化。中職德育課程作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陣地,是把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統一在一起的,在作業的形式上則對體驗和實踐的關注更多一些。因此,其作業除了鞏固知識的學習之外,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其作業設計在德育理論體系的框架中,將知識的學習與在實際生活中能力的轉化形成三位一體的有效整體。
2.開放式與封閉式相結合的辯證關系。中職教育更多是一種引領式教育,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不再以亦步亦趨的方式表現出來。尤其針對德育課程,注重的是學生的養成教育,就必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在作業上,是以封閉式作業為基礎,開放式作業為主體的形式。封閉式作業注重的是學生基礎素養的教育,開放式作業則更尊重學生的個人特點。由此可見,兩者是互相依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辯證統一關系。
3.德育素養與心理健康齊抓并舉。早些年的中職德育教育更注重的是思想政治的建設,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養教育逐漸被重視起來,而素養教育開展的基礎首先要建立在人的身心健康之上,當代教育越來越關注“人”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性,中職德育課在作業的設計上是以人為基礎,一切素養的培育都必須以尊重客體為第一要務。
二、中職德育課程作業的類型
1.鞏固型作業。鞏固型作業大多是在新授課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對某個知識點進行復習和鞏固時采取的作業類型,其目的在于考查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這種作業類型是最傳統的,教師布置題目,學生回答內容,但實際效果不是太好。所以現在老師們多采取的是講授完一個知識點立即在課上鞏固一個知識點的形式,以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2.養成型作業。中職德育課程的重要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其實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中間甚至會有退化與反復。養成型作業需要走進實際的生活,無論是學校生活、家庭生活還是社會生活,都需要有短則幾天長則一學期的時間觀察、養成和實踐。所以教師在布置這樣的作業時,不僅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所把握,還要對學生的意志品質有所了解。
3.拓展型作業。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中的基礎教育,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知識結構和深度廣度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對于知識的拓展是必須進行的一項作業。比如在課外讓學生閱讀一些書籍、收看一些視頻、聽世界知名大學的網絡公開課;在學校里組織辯論賽、演講賽、知識競賽、技能練兵等,這些都可以被納入拓展型作業的體系中。
三、中職德育課程作業的設計優化
1.作業內容的優化。中職德育課程作業注重實踐性和體驗性,因此,在作業設計上要注重生活內容的注入,作業內容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真正將作業與生活做到無縫銜接,深切地體會到德育課程是人生中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它關系到學生一生的做人做事和生活質量。比如一日打工的作業設計,讓學生選擇一個行業的最基礎層打工,學生首先會選擇自己較為熟悉或是喜歡的職業,在一天的工作中得到不一樣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真實而深刻,給予學生一個正確而客觀的職業評價。
其次,作業在內容的安排上要層層遞進。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性的,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不能搞一刀切,而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出各個層次的作業,將這些作業分成必做與選做兩類,全部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實踐表明,在學生的互相促進下,幾乎不會有人故意選擇低于自己實際水平的作業,畢竟自我價值是要通過作業的完成實現的。這種層層遞進的作業會在主體意識上激發學生不斷前進,達到“作業即學習”的目的。在德育課程體系中,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的思維多角度、創新型發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這些答案符合人類基本的道德準則,就應該予以認可。
2.作業形式的優化。形式作為對內容的反映,在內容轉變的基礎上會做出相應的改變。因為中職教育側重于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所以可以針對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多設計一些研究性、分析性的作業,這些作業可以從現實生活中選取道德案例,讓學生深入討論,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在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面前,每個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學生能組成合作小組一起就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對于個人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學校還可以結合“五四青年節”、“普法日”等特殊的節假日舉辦一些主題活動,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展現自我的個性,既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所以作業設計的形式真的不必拘泥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3.作業評價的優化。好的作業評價是對作業內容與形式的升華,優化作業評價就要把作業評價建立成一套體系,在這個體系當中,學生、教師、家長甚至是社會人都可以成為評價主體,評價的指標既可以是可見的完成度、達標度,又可以是隱性的精神愉悅性、自我實現感等,一改以往的等級評價制,而是用激勵、表揚激發人性中的閃光點,用有溫度的評語取代A、B、C、D,哪怕只是一個笑臉的表情也會激勵學生更深入實現道德素養的形成。
四、結語
中職德育作業應該是具有完整的體系、配以科學的指導并在漸進優化中不斷實現對人的道德素養的培養與激勵。中職課堂作為德育培養的主陣地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欒敏杰.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課程作業設計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丁晗.中職德育課程作業分層設計實踐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3]田景旖.中職德育課程作業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4]黃宇.中職德育課程作業設計研究[D].蘇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