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艷
摘 要: 新課程標準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學生在課前的有效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起點,是落實這一目標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避免學生在對授課內容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動、盲目地接受灌輸。通過預習,學生對所學新課有了整體了解,對新課要講什么、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心中有數。學生帶著問題聽課,目的明確、精力集中,把主要精力放在關鍵問題上理解、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 行程性 自主學習 預習能力
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不僅體現在一次考試成績上,更應該體現在學生是否有學習興趣,以及是否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體現在是否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劉士秋校長[1]說:學生掌握了方法與規律,想學不好都難。所以教師在形成性評價體系中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規律。課前預習是一種自我探究和發現的有效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參與教學的形成性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在這一體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在預習中發現問題,思考過程中提出問題,同學老師的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所以,課前預習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自主學習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方法,使學生獨立獲得知識,幫助學生養成合作探究學習能力,逐步提高思維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
具體來說,課前預習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學生在課前不預習,上課時對新學內容茫然一無所知,這樣,聽課時就會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遇到重點難點就成了越不過去的知識障礙,就像聽天書。預習可以避免學生在對授課內容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動、盲目地接受灌輸,無法隨教師思路接受新知識[2]。通過預習,學生對所學新課有了整體了解,對新課要講什么、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心中有數。學生能夠帶著問題聽課,目的明確、精力集中,從而減少因聽不懂浪費的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關鍵問題上理解、思考和分析。這樣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學習,久而久之,逐步提高聽課質量,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二、降低知識難度,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自己熟悉的東西,會很敏感,會不由自主地關注。課前預習時,雖然不能完全弄懂新課知識,但總會了解一些,這樣聽課時就會關注這些內容。而對自己預習后的模糊認識,會有想要弄清楚的想法。在這種良好心理狀態下學習,就會集中解決課程重點、難點和疑點[3]。再經過教師講解和點撥,對知識的理解會更深刻。
總之,預習可以初步了解新授課內容,調動學生動腦能力和參與意識,減少聽課盲目性,降低新課程學習難點,有利于45分鐘課堂教學效果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吸收知識。
三、培養自學能力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育家布魯納也說:“教會學生學習比什么都重要。”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過去30年更新的知識量超過了2000多年的知識總量。當代更是幾年時間科學技術就要翻一番。學生在職業學校的學習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年,之后幾十年要在社會上打拼,需要的知識技術則需要靠自學獲得。因為我們一生中需要的知識的80%~90%是在社會中自學得來的,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只占到一生知識的10%~20%[4]。
課前預習時學生需要自己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和篩選材料,這樣鍛煉了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預習時學生需要理解分析教材,培養閱讀理解能力;預習時按照教師的要求整理知識結構圖,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在校期間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許在工作中直接用不上,但是這些基礎知識是為今后工作打基礎的,在學習這些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很好的自學能力[5]。所以,預習和自學能力培養不僅為在校學習服務,更著眼于將來,為今后自學服務。這些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大有好處,使他們不會被日新月異的時代拋棄。
參考文獻:
[1]王艷華.談談“五段一清”模式下的“課前預習環節”[J].校園英語,2015,(6):217.
[2]嚴明玉.高中語文預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10).
[3]田愛麗,劉冬梅.論教學微視頻編制的原則與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
[4]武春艷.英語導學案對小學生課前預習作用的相關性研究[J].學周刊,2013,(24).
[5]王冰潔,陳玲,汪曉鳳.基于微視頻的JiTT教學實踐研究——以學習元平臺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07).
[6]鄭翠芹.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策略研究[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