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交通運輸物流行業的綠色轉型不斷推進,在國家“雙碳”目標的引領導向下,文章以廣西北部灣港為例,分析研究了國內外綠色港口建設經驗,結合北部灣港的實際,提出了北部灣港在建設綠色港口上可以參考的方式方法,為推動北部灣港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關鍵詞:“雙碳”目標;綠色港口;北部灣港
中圖分類號:F5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23-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3.000
1??引言
自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后,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一個重要方向,從新思想、新戰略各個方面都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機遇和新考驗。作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先導產業與服務產業,交通運輸行業既是資源密集、對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也是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綠色經濟的排頭兵。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9年9月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養護全過程”。到2021年2月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全過程、全周期綠色化。可見在3060國之大計,以及“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如何實現運輸結構綠色轉型以及在運輸過程中貫穿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是交通運輸行業、物流行業不可避免的課題及挑戰。
當然,經過幾年持續的努力,我國交通運輸結構得到不斷優化,綠色發展取得初步成效。站在新的起點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綠色發展新目標、新任務對不同的運輸方式以及相關運輸的各個環節及節點在綠色轉型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推進公路運輸向水路運輸方向轉移,成為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而港口作為水路運輸方式中的結點,更應實踐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綠色港口,從根源上平衡好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北部灣港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唯一的國際門戶港和我國西部地區走向東南亞、南亞最便捷的出海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地緣優勢。隨著RCEP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快推進以及平陸運河項目實施,在新的歷史時期,北部灣港應牢牢抓住發展機遇。然而,北部灣有眾多紅樹林保護區、二長棘鯛長毛對蝦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極為敏感。隨著今年環境政策的不斷縮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北部灣港在建設過程中面臨的約束也在增多。在邁向“碳中和碳達峰”的時代背景下,綠色港口建設不僅要考慮經營效益,也需關注環境治理能力提升,更需要在當前不確定環境下權衡減排方式與經營管理模式的協同治理,以應對全球低碳乃至零碳環境政策的收緊。本文在綜合把握全國乃至全球航運物流碳減排發展現狀與趨勢基礎上,通過研究總結區內外綠色港口建設的經驗及做法,關注“雙碳”目標導向下廣西北部灣港綠色發展問題,探討北部灣港綠色發展路徑,為新時期的綠色港口建設提供參考建議。
2???北部灣港綠色發展現狀
北部灣港共由三個港區組成,防城港區、欽州港區和北海港區。為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當前的發展態勢中尋求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北部灣港探索綠色港口建設的腳步也從未停歇。
《廣西北部灣港總體規劃》清楚地指出,要加強與環保、國土海洋、林業、水產漁業等有關部門的交流與聯系,實施各種污染、防治和風險應急措施,實現經濟、環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將“堅持生態保護,促進環境友好。強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節能環保水平,切實保護海域環境”作為發展原則。欽州港、防城港和北海港各港區總體規劃中也提出了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規劃目標,規劃港口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選址于生態相對不敏感的區域,結合各港區所在區域的資源環境稟賦和自然條件進行總體港口規劃。
2021年,北港股份先后發布實施了北部灣港綠色港口“十四五”發展規劃、綠色港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零碳港口建設行動方案等多項重大規劃和方案,綠色港口建設邁上新臺階。同年8月,北部灣綠色港口發展論壇成功舉辦并發布了《北部灣綠色港口發展宣言》,從整體布局、標準引領、綠色運輸轉型、科技創新到綠化生態等各個方面都制定了目標,明確了實現路徑。在北部灣港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總體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提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推動港口綠色低碳轉型,以水清、岸綠、生態美等為特征,推進美麗港口建設。加強港口清潔能源供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老舊供能設備更新改造。降低工序能耗,降低生產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推進岸電設施建設與使用。推進零碳碼頭建設,率先實現示范區電力清潔化。強化港口管理區及船舶污染治理力度。
北部灣港2019年至2021年環保直接投入超過5.32億元,年均增長20%,根據各港區所在區域的資源環境稟賦和自然條件,優化三大港區功能定位,明確“一軸兩翼”發展布局:一是以欽州港為”中軸”,重點發展集裝箱業務;二是以防城港港區為“左翼”,發展大型散貨碼頭;三是以北海港區為“右翼”,以商貿和旅游服務、臨港工業為主。通過統籌資源,有效減少煤炭、礦石等散貨作業對周邊城市環境的影響,為綠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優化綠色運輸結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進“公轉鐵”,“散改集”,打造綠色物流。到2020年海鐵聯運量比2015年增長了20倍。推進“水水中轉”,兩年時間,內貿中轉量叢4.4萬標箱增長至75.6萬標箱。2020年外貿中轉同比增長400%,散改集業務年均增長71%。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推進場橋“油改電”,新能源機械陸續投入使用。積極鼓勵使用岸電,集裝箱泊位岸電覆蓋率達87.5%,5萬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岸電覆蓋率達61.9%,超額完成國家任務要求。通過大幅改善北部灣港粉塵治理設施,不斷完善防風網、噴淋、苫蓋等抑塵措施,使得碼頭所在城市空氣優良率均超90%。“十三五"期間,北部灣港進行污水專項整治,建成各類污水處理站29座,實現港區污水處理全覆蓋,建成51萬立方米雨污水收集池,大幅提升收集能力和回用率。2018-2020年,北部灣港新增綠化面積合計超過40萬m總面積達到68.9萬m,占可綠化面積80%以上。圍繞紅樹林修復保護工作,先后投入6800多萬元。其中,投入1500多萬元建成透水性鋼棧橋,增強海水交換能力,投入2051萬元用于紅樹林保護和生態修復,保障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確保綠色發展。
2023年3月,欽州港片區首個“零碳工廠”獲得認證,標志著欽州港片區的節能減排組合拳的有效性,綠色低碳化發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對2030年,北部灣港實現“零碳港口”目標起到助推作用。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上看,北部灣港堅定綠色發展不動搖,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港口全面建設發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來可期。不過,目前北部灣港還未進行中國港口協會的綠色港口等級評價申報,具體北部灣港的綠色建設成果符合幾星級綠色港口還有待檢驗。在交出正式成績單之前,可以廣泛借鑒研究區內外相關綠色港口的先進建設經驗。
3???國內外綠色港口建設先進經驗
發展綠色港口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窗口,對促進港口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及戰略意義,是構建綠色循環低碳運輸體系的重要內容和方向。隨著歐盟正式通過將航運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的修訂提案,意味著從2024年開始,涉及到歐洲航線的公司需要為超過標準的碳排放量買單了。這也意味著航運業徹底進入環保減碳時代,其實早在之前,新的挑戰和機遇早已暗流涌動。各個國家其實在綠色港口轉型建設方面都在持續的實踐和優化,為世界貢獻可參考的綠色方案。
鹿特丹港務局一直朝著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性的港口和工業這一目標而努力。為此,荷蘭鹿特丹港與政府機構、商業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學術界聯合制定了“三步走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節能減排方面,鹿特丹港逐漸將燃煤發電廠改為燃氣發電廠,減少了煉化領域的碳排放。此外,鹿特丹港務局還與Gasunie和EBN合資開發Porthos項目。Porthos項目將在鹿特丹港運輸該行業捕獲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存儲在北海下方的空氣田中。該項目計劃每年儲存250萬噸二氧化碳。2020年7月,鹿特丹港加入氫能理事會,正與各合作伙伴合作,實現綠色氫氣的生產,并在港口綜合體中引入大型氫氣網絡,使鹿特丹港成為制氫、進口、應用和向其他歐洲西北部國家運輸氫氣的國際樞紐,推動鹿特丹港能源轉型,實現低碳綠色發展。
作為擁有400多年歷史的海港,瑞典哥德堡港也在積極轉型之中。一是在港口作業上,確保進出口物資平衡,船舶空駛率降到最低。一半的集裝箱貨物進出哥德堡港都是通過鐵路運輸,相對于集卡運輸來說,減少了碳排放,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也有所降低。二是清潔能源的廣泛使用。哥德堡港也是全球首個為停泊船舶提供岸電服務(OPS)的港口,在那里有可以處理廢棄食物的特定設施,將廢棄食物轉化為乙醇燃料,此外,該港口還出臺了鼓勵使用液化天然氣的稅收減免政策。
長灘港是美國重要的集裝箱深水港,是聯通美國到亞洲的樞紐之一。2005年,長灘港開始大規模地推進綠色港口建設,提出綠色港口政策(GPP),指導長灘港可持續發展;2007年,長灘港推行“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通過各項舉措降低船舶航速,目的是為了相應降低油耗及碳排放,加之配合使用岸電設備,減少船舶靠岸期間的碳排放。長灘港務局還推出了“清潔卡車計劃”,通過逐步淘汰16000輛重污染卡車,計劃在5年內把卡車污染氣體總排放量降低80%以上。2021年8月23日,長灘港宣布世界上第一個全電動、零排放的巨型碼頭竣工,為更加環保的貨運業務開辟了新道路。
全球許多大型港口都在積極進行綠色轉型,類似的舉措都使港口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港口綠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國能源黃驊港煤炭碼頭在2021年榮獲五星級“中國綠色港口”,并取得了中國綠色港口等級評定的最高分。之所以國能黃驊港煤炭碼頭能摘得“五星”,通過調查發現,秘訣其實在以下兩點。
第一個關鍵點就是做好壓艙水的過濾、煤污水的凈化、雨水的收集,將這“三水”充分利用,變廢為寶。為了解決煤炭粉塵混入雨水中而導致海洋污染問題,國能黃驊港投入四千多萬建設整體環境整治工程,通過收集船舶的壓艙水、電廠用水、清潔后的雨水、中水等水資源,建造了以兩個人工湖為核心,三大人工濕地為輔的生態圈。形成港口污水零排放、非常規水資源收集利用的完整水循環生態系統,解決了影響海洋環境的這一難題,除了生態效益之外,港口濕地還具備景觀價值,更別提既能接納和處理港口生產廢水、含煤雨水,又兼具調蓄洪水功能,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也為港口每年節約上千萬元的水費,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第二個關鍵點就是建立智慧運維體系,打造世界級綠色智慧生態港灣。技術革新是智慧轉型的重要抓手,在裝備管控智能化、生產管控智能化、環境管控智能化等領域創新攻關,上百項專利技術的獲得就是事實的印證,這也使得黃驊港成為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港區全流程智能化作業和智能化裝船作業的煤炭港口。不僅在自己的港口碼頭進行智慧化轉型和實踐,在全國散貨港口行業也搭建了生態環境智能管控平臺,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應用于環境管理的各個環節。該平臺能智能制定最優灑水作業方案和調度策略,對灑水設備進行自動化控制,實現智能化、預防性補水、精準抑塵,實現了水資源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
國內外綠色港口建設的先進經驗表明,港口的綠色化轉型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符合港口實際情況,結合自然資源條件進行合理的港口綠色化轉型計劃是支持綠色港口建設的基礎,科技創新,技術賦能,建造智慧化港口,無紙化碼頭是未來綠色港口建設的必經之路。此外,綠色港口的建設需要港口企業、政府、行業協會等機構之間的高水平協調,尤其是政府的引領,政策的引導都在綠色港口理念以及建設綠色港口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推進北部灣綠色港口發展建設建議
隨著防城港20萬噸級航道、欽州10萬噸級航道等投入使用,欽州大欖坪港區集裝箱碼頭等一批專業化碼頭相繼投產,北部灣港的港口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但港口總體適應能力以及碼頭結構仍存在矛盾和不合理之處,大型散貨泊位基本處于超負荷狀態,分區統籌協調發展仍需改善。
海鐵聯運發展迅速,不斷擴大輻射范圍。已開通至西南腹地的常態化班列線路。逐步與世界多個國家和多個港口實現通航,成為我國面向東盟國家(地區)海上互聯的前沿窗口。發展增幅位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列,但像黔桂、焦柳、南昆等線的跨省鐵路集疏運通道尚存在瓶頸。
臨港產業基地建設初見成效,有力支撐了區域發展布局,相關港口片區的產值都有所突破。不過當前物流成本依然偏高,服務效率有待提升,千噸級以上貨物停靠時間與周邊港口相比較長。一站式服務水平、多式聯運、口岸服務等水平需要進一步結合數智技術和政策體系不斷提升。
北部灣港當前的資源整合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但與市場經濟體制的適應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隨著港口改革步入深水區,如何進一步激發風生水起北部灣的活力及生命力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另外還有一點擔憂,其實相較于國家對西部地區的長遠發展要求來說,北部灣港口資源供給稍顯不足。北部灣沿海港口岸線規模遠小于其他沿海省份,在填海政策約束影響下,可供連片開發的優良深水岸線稀缺。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振興港口、發展運輸業,要把握好定位,增強適配性,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為深入貫徹落實我國綠色港口建設相關政策方針,廣西北部灣港將繼續進行綠色港口建設的探索和實踐,通過吸收區內外綠色港口建設的先進經驗,得出以下幾點發展建議。
第一,健全港口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加強港口節能減排的機制。當前港口節能減排政策體系尚未健全,政府和港口主管部門要積極完善港口節能減排的相關法律和政策標準,以法律體系保障綠色港口節能減排的建設和發展,著力培育綠色港口節能減排氛圍,引導港口及臨港企業積極參與環境建設。加強政府監管,抑制對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危害的港口污染,制定綠色補貼、稅收減免等獎勵制度,促進各港口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并充分發揮各港口企業綠色發展的主體作用。
第二,構建港口生態協同建設機制,實現集約化發展。明確城市、港口、口岸功能定位,科學優化城市空間和臨港產業布局。北部灣港服務輻射的片區為我國中南、西南腹地,相較于東部沿海地區,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水平都有待提升,區域發展頗具潛力,因此運輸需求仍有很多上升空間。通過分析未來北部灣港的到港貨物情況,煤炭、原油、礦石和集裝箱這幾大貨物應該會有較大規模的增長。針對這一發展趨勢,北部灣港更應著手解決與這些貨物相關產業的協同綠色發展。如:學習黃驊港的經驗,針對礦石裝卸搭建合理有效的抑塵作業流程和設施設備;針對集裝箱運輸,加快區域“散改集”的模式轉型,實現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的低碳物流發展。
第三,推進港口機械設備能源轉型,鼓勵港口作業設備采用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加快港口作業機械設備和汽車清潔化比例,促進老舊機械設備的替代和改造。改善港口作業流程,實現港口作業無紙化,推動港口物流各環節費用結算的全程電子化。以科技創新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港區智慧化水平,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實現港口集疏運智能協同、多式聯運,打造信息化港口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平臺。以科技創新為契機,積極鼓勵相關企業和機構深度嵌入新能源以及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依托向海優勢,發展海洋風電、氫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產業,貫穿綠色發展理念,建設新能源樞紐港。
第四,要從思想武裝,強化綠色港口理念宣傳。強化對港口工作人員以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的綠色理念的宣傳和培訓,鼓勵港口企業與政府、科研院所合作,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綠色港口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制定階段化的綠色轉型方案。結合區內外先進港口的發展經驗,定期對港口減排效果和資金投入狀況進行評價,找出影響港口減排效果的重要環節,保證港口減排措施的有效性和經濟性平衡。通過人員培訓及素質提升,提升口岸服務水平,打造從人到基礎設施到自然環境都綠色和諧的生態體系。
參考文獻:
[1]胡怡,姚海元,陳正勇,等.?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港口空間規劃實踐———以北部灣港總體規劃為例?[J].水運工程,2023(2)?:?11-16.
[2]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北部灣港總體規劃(?2021—2035年)[R].北京:?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2022.
[3]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R].北京:?國家發展改革委,2019.
[4]黃有方,魏明暉,王煜,等.“雙碳”目標導向下我國綠色航運物流發展現狀與趨勢[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23,49(1)?:?1-16.
[5]王軒,張晉愷.新一代智能集裝箱碼頭綠色零碳設計探討[J].港工技術,2022,59(?4)?:?94-96?,111.
[6]田佳,沈益華,王宗文等.新時期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的若干思考[J].水運工程,2022(4):54-57,64.
[7]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引領綠色航運發展——國內航運低零排放政策的國際經驗[R].北京:自然資源保護協會,2020.
[8]王娜娜.?綠色智能,引領航運業多元化發展[J].船舶工程,2019,41(?12)?:?1-15.
[基金項目]2023年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課題計劃“數字化視角下倉儲行業綠色發展路徑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23CSLKT3-185)。
[作者簡介]戴璐(1993—),女,廣西南寧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學院專任教師,理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運輸及物流、供應鏈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