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教師要將細讀文本的策略融入到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分析文本的細節,挖掘其中的深層次內容,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引發學生自主探索語言知識的熱情。學生細細分析文本,理解文本中蘊含的美感,促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
一、多模式細讀,促進整體認知
學生細讀文本,品味語言的韻味,能促進他們對文章情感表達方式的認識。學生品味文本中的字音、詞義,去理解文本中的句式特點,能提升語言表達的效果。如在學習部編版七上《春》一文時,學生細細品讀“春草圖”,從“鉆”中感受到春草沖破土層,能感受到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從“嫩嫩的”“綠綠的”感受到春草“新”的特點;從“坐”“躺”“打”“踢”“賽”“捉”等動詞,能感受到春草給人帶來的快樂。學生通過對字詞、詞句等微觀的層面去理解內容,獲得自己的感悟。教師要引領學生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內容,了解文章的風格、結構、情感,品味其中的內涵,推動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多角度細讀,滲透閱讀深度
教師以閱讀文本為依托,找準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引領學生學會剖析文章,通過對問題的思考,促進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上思考閱讀方法與技巧,提升學生對文本的品鑒能力。學生要理解文本的內涵、情感發展的趨勢,體會到文本中蘊含的哲理。教師也要學會換位,將學生對文本的感知及理解加以細細思考。教師要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文本結構,深入挖掘文章蘊含的意蘊,掌握作者在表達情感時所采取的寫作方法。
三、多樣化細讀,培養綜合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細讀文本能加深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審美能力,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教師要依托目標,要將矛盾加以還原,提高學生分析藝術形象的能力,為學生的理解提供幫助。學生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去思考問題,提升學生分析矛盾的能力,促進他們細讀目標的實現。教師要引領學生深度挖掘文本中的留白,并按要求去回答、補白,在問題的驅動下,豐富自己的想象,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想象,運用生活片段加以補充,促進學生創新水平的提升。
總之,教師要引領學生細讀文本,抓住細節內容去品讀文本,培養學生細讀文本的效率,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推進,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