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小學語文作業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習活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鞏固和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優化作業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數量,用少量、優質的作業幫助學生獲得典型而深刻的學習體驗。教師要合理安排不同類型作業的比例,增強作業的可選擇性?!闭Z文“1+X”作業設計可以檢驗學生對學過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技能、技巧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的掌握。下面,我就來談談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進行“1+X”作業設計,以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在“雙減”背景下,“1+X”作業設計要體現實效性、探究性、個性化的特點,“1”指向鞏固類作業,是依據課堂教學目標所設計的理解和積累性等的基礎性作業,涵蓋生字、詞語、句型訓練、閱讀理解、常識及詩句積累等方面的內容,“X”指向診斷類和建構類作業,是立足課堂教學實際,結合學生的學情所設計的能力性作業,形式多樣,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行選擇作業,如:表演性作業、體驗性作業、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能力為立足點,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1+X”作業設計應注重積累,體現有效性
積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學習知識就是積累的過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在積累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完成知識和經驗、技能的積淀,從而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在“雙減”背景下,我們提倡“減負增效”,教師在進行“1+X”作業設計時,要準確把握作業的難易程度及完成時間,合理安排基礎性作業和提高性作業的比例,既檢測了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習真實發生。抄寫與朗讀是語文學習中一種很好的積累方法,同時也是學好語文所必不可少的內容。學完《祖父的園子》一課,我當堂布置學生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并仿寫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句子,這也是平時學情診斷的重要知識點。學生積極性很高,很快就完成了任務,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就體現了平時善于觀察、積累的好處,既考查了當堂的學習效果,又鞏固了基礎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二、“1+X”作業設計應關注學生學情,體現趣味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X”課堂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體現在新穎活潑、不落俗套的形式上,體現在刺激動腦、樂于動筆的內容上,體現在形象化、童趣化的語言表述上,體現在題型的靈活多變、常練常新上。例如,學完世界各地單元的課文,我請學生回家有感情地將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并把讀書的視頻發給老師,學生為了在父母面前有好的表現,就會反復訓練朗讀,這比“回家讀五遍課文”的效果要好得多。
有時為了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我還會組織朗讀比賽,在比賽中獲獎的選手能給自己的小組加分,這樣的作業,學生樂于接受,而且完成得還很出色。雖然都是布置作業,可是收到的效果卻是截然不同,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一定要用心。
三、“1+X”作業設計應注重能力培養,體現探究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1+X”作業設計應該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養成樂于探究的好習慣。如:學了《自相矛盾》后,我設計作業:假如你是賣矛和盾的人,你會怎樣推銷你的矛和盾?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卻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何樂而不為?
四、“1+X”作業設計應注重方法,體現開放性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我國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開放性是其特點之一。因此,我們在進行“1+X”作業設計時,要立足課本,著眼課外,聯系生活實踐,充分利用課外資源來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內容、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與教材內容相聯系,也可以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可以與社會活動“接軌”,題材廣泛,思路要開闊,要讓學生有想象空間?;蛘?、或寫畫、或演唱、或解說,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和表達的需要進行選擇。完成作業的方法不受限制?;虿殚啞⒒蛟L問、或探究……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幾個學生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請家長、老師來共同完成。
五、“1+X”作業設計關注個體差異,體現層次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睂W生的學習情況也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在設計“1+X”作業時,就要進行分層設計,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留不同內容的作業,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優發展。例如,對于已經具有自學能力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可把讀書筆記作為分層作業的重點,作業內容可包括好詞佳句、內容簡述、理解感悟幾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自主閱讀?;A不佳的學生把重點放在字詞句上,以徹底掃清學習的障礙;基礎較好的學生,把重點放在句段篇的感知理解上,可摘錄、仿寫、概述、談感悟和收獲等,幫助他們形成語文建構;對于那些在課堂上“吃不飽”的學生,可以單獨輔導,給他們布置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和提升學習能力方面的作業等,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如:可在課前布置預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對要學的課文進行預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后布置繪制思維導圖、小練筆、辯論會、即興演講、制作手抄報、社會調查、訪問等形式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由選擇作業形式和種類。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獲得提升。
六、“1+X”作業設計應注重體驗,體現實踐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闭Z文學習要貫穿于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1+X”作業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出發,融合其他學科,把學習實踐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學習整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運用語文。如:留意街上的廣告詞、宣傳標語、對聯,從用詞精練、生動活潑的語言中汲取營養,對廣告詞中的錯別字加以改正,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內化語文知識。
七、“1+X”作業應重視評價,體現多元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弊鳂I評價是作業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必要手段。人人都渴望得到肯定、賞識、鼓勵,表揚和鼓勵比批評、懲罰更能讓學生積極進取。評價學生的作業,不僅要評價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評價非智力因素,評價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興趣和習慣,評價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體現出的創造意識、創造水平和創新習慣。
作業評價要及時,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作業,倡導多元化的評價理念。“1+X”作業設計的基礎性作業適合面批,教師通過面批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增進師生感情。尤其是教師的一些激勵性語言、符號更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中越來越優秀?!?+X”作業設計的開放性作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評、互評,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堅持多肯定少批評的原則,充分讓學生去發現、去感知、去審美,挖掘他們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在“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的設計已是每個語文教師關注的重中之重,優化作業設計迫在眉睫。語文教師要多方面考慮,針對學生們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設計作業,在方法、形式和內容上多做嘗試和創新,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