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丹
摘要: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核心素養下初中專題式美術課的實踐應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理念,通過專題式美術教學的方式聚焦學生發展,培養核心素養,給予學生美術課的滲透和指導。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美術? 專題式教學
前言:專題式美術課的實踐教學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美術學習的基本規律和素養,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專題為中心,是一種以拓展和延伸的新型課程,以此來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功能性提升,實現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1]具體的美術課專題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素養專題,增加美術體驗
初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這些素養能力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專題滲透,通過專題式開展美術指導,增加學生的美術體驗,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美術核心素養的內涵,建立起美術核心素養的知識體系,提升初中生的美術學習能力。
發展專題關鍵在于讓學生從創新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設計應用”領域學習時,通過專題式美術課“巧手變化”來延伸拓展該領域的知識,由花的變化、圖案設計、剪紙圖案和裝飾應用四個版塊課程內容構成。[2]基于學生體驗發展的要求,教師可以提前明確專題“巧手變化”,即學生從第一節課的花卉的變化學習,以植物花卉為題材,讓學生們體會圖案的裝飾變化是形成圖案之美的重要基礎,從而更好地學習裝飾圖案的基本技法。教學中以大量的圖片為欣賞主線,把花卉的基本特點、裝飾手法(夸張變化、豐富變化、構成變化)、設計式樣(單獨紋樣、適合紋樣、連續紋樣)等知識點,按認知的規律,清晰、有序地逐層呈現,讓學生在這樣一個美好的主題下初步感受裝飾圖案的藝術魅力,運用裝飾圖案的設計方法,然后以民間美術剪紙為媒介,把花卉裝飾圖案的幾種式樣以剪紙的形式呈現,并加以應用,來裝點生活,美化環境,加深學生對裝飾圖案的理解,同時也對傳統民間美術加以繼承和發揚,讓學生以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學會用圖案的方式美化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個性化的應用來增加學生的體驗,讓學生為自己的生活增加樂趣和色彩。在完成單元學習以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進行集中評比,讓學生之間進行廣泛的交流,圍繞花卉作品積極討論,從而增加學生的美術體驗。
二、興趣專題,激發學生能力
興趣專題是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能力的重要動力。初中生是否對美術學科有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能否提高,在學習過程中對美術知識學習起到了助力器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落實興趣專題,積極開展對學生美術興趣的挖掘和引導工作。
興趣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有積極的作用,教師需要根據每一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學情開展興趣專題,確保學生學習過程中對美術知識的掌握。如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方寸鈴記——藏書印》為例,在學習之初教師就介紹藏書印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然后展示教師自己的藏書印,明確課程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制作屬于自己的藏書印,這樣以后遇到自己更好的喜歡的書籍就可以蓋上自己的“印”。通過明確目標的方式調動起學生制作藏書印的積極性,在學習藏書印的同時擁有自己的藏書印,從而實現既定的美術課程目標。初中生對自己的事情通常感興趣也愿意付出努力,因此美術教學需要將興趣點放在挖掘學生自身潛能,通過興趣專題指導的方式提升學生美術學習能力。[3]
三、發展專題,提升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積極以發展為專題,開展美術創新指導,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富有創意,學會用所學美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發展專題的核心在于拓寬學生的思維,通過提升創新精神的方式發展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用心靈接觸自然》為例,在課上教師詢問學生:樹木應該是什么顏色?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樹木應該是綠色的,因為聯想到自然界小草萌生、大樹發芽,甚至有的學生用古詩詞“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進行驗證。但很少有學生對樹木的顏色有其他的認知,這說明學生的思維是有慣性的,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創造性的思維、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可以提問“樹是否會是粉色的?因為大片的花朵會開放”“樹會不會是灰色的?因為冬天來了”,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用寫實的方式觀察生活中的樹木,結合教材中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樹木的多種顏色和形態,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用多樣化方式表達對樹木的感受,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的精神。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思維慣性,這種慣性來自學生接觸過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師需要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從更廣泛的空間、更多的角度去創造美術內容,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內容的理解,豐富其創造力和想象力。
結束語:專題式教學應尊重學生發展規律,通過專題式美術課堂的構建,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更加充分地深入探究學習,教師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專題式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發展和成長,從而提升個人素養,發展綜合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思華,李玉福.核心素養下PBL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2,330(26):17-19.
[2]劉文冰.初中美術教學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J].新課程,2022,635(27):6-7.
[3]范雯靜.“美術表現”素養下的微課應用探究——以初中美術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2,486(18):17-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