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冉
美術教育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同時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的個性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及發展的階段,對所有事物都有獨到見解,對所有自己好奇的、想知道的,都會毫不猶疑地問出來。這恰是思維碰撞產生新的火花的開始,也是更加奇特新穎思維再次產生的溫床。所以,老師要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欣賞美,使學生人人成為知美、愛美、懂美、造美的高素質人才。
一、讓學生自由發揮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自由發揮。比如,老師在教習蠟筆畫的時候,先讓學生們表達每一種色彩所讓他們感受到的情緒,比如開心、愉快,或者讓人感受到了傷心等,總之這些情感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所表達的,是屬于學生的獨特感受。
二、提升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美、社會美、形象美、思想美,進而表現美,感知和理解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審美追求,通過詮釋激發學生審美意識的產生,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創作的時候,比如:用色的單一、用圖形狀的單一、用線條的單一,這些都是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比如在學習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作品《睡蓮》時,學生應該細細體會作品色彩帶來強烈的感受,增強師生、生生交流,交換看法,相互學習,并且在下次的創作之中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培養持久的創造力
持久的創造力對于學生的潛力發掘至關重要。
例如:學習《臉譜》的時候,老師給學生播放一段出彩的京劇,將臉譜的精彩之處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臉譜來繪畫,老師這個時候可以認真教習學生繪畫臉譜的方式與技巧。在學習對樹葉的描繪時,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們在校園里尋找不同的葉子,讓學生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愛的葉子進行繪畫,自己選擇用什么樣的筆以何種方式葉子。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技能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復雜認知活動,培養學生興趣是推動這種復雜的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力。有了探知的欲望,學生發揮出自己的積極性也就邁出了第一步。在教育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對于人才的要求更高,美術教育對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的培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生后期學習,空間想象力、圖畫的絕佳角度的表達,以及其表達方式的成熟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都希望學生具備著良好的創造精神,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于能創造性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