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鈞
新教材內容在生命意義方面的編排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詩意的理解生活,理解我們周圍的一切,是我們從童年時代得到的最可貴的禮物,要是一個人在成年以后的漫長的冷靜歲月中,沒有丟失這件禮物,那么他就是一個詩人或者作家。”語文師要用自己關愛的心讓學生懂得怎樣去珍惜生命、呵護生命,證明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書籍的種類更是五彩繽紛,如何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閱讀是最好的引導方法。小學生之所以對生命的認識有限,是因為他們的人生閱歷不夠。一本好的讀物、一次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都能夠讓小學生們接觸更多關于生命的知識,從而得到更加完善的有關生命的教育。例如,通過《司馬光》一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珍惜生命、認識可貴的同時,在他人需要幫助予以幫助。
語文教材在有效增強學生“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意識、提高心理社會能力、養成健康行為等方面的育人功能顯著提升,為學生健康成長、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記得在教《丑小鴨》這篇文章時,篇尾有這樣一個問題:丑小鴨這個時候(變成白天鵝后)會想些什么呢?思考片刻,有一個孩子說:“我受的苦總算沒白費,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樣,不要因為外貌就而失去信心,長得平凡沒關系的,只要努力提升自己,關注內在,堅強勇敢,夢想就會成真!"“不能只看外表,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 ”勇毅堅韌的品格賦予個體頑強的生命力。個體生命力是激流巨浪里永不言棄的拼搏,是崎嶇長路上風雨無阻的跋涉。安徒生的這篇童話讓學生明白了很多道理。丑小鴨經歷了很多磨難,當幸福來臨的時候,就會發現所有的經歷都讓自己變得更好。學生生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會了了解自己、悅納自己,養成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站在小丑鴨的角度發散思維,如此真誠、感恩地表達肺腑之言,這難道不是熱愛生命的表現么?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毛姆曾說,“生命力是非常活躍的。生命力帶來的歡愉可以抵消人們面臨的一切艱難困苦。它使生活值得過,因為它在人的內部起作用,用它本身的輝煌火焰向每個人的處境放射光明”。大自然中生物頑強不息的生命力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種子的力量、有再生能力的蚯蚓……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并結合這個過程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
愿學生的生命如大樹般頑強,如春花般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