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怡
體驗式教學指教師立足生本,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特點設計一系列活動,引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參與、觀察、思考、建構,從而能獲得語言技能的提升。學生以任務為導向,通過體驗拓展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信息收集、溝通交流的能力。
一、更新觀念,遵循教育規律
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脈絡,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要成為學生體驗活動的引領者,讓學生能切實融入到體驗活動中,通過自身的感悟與體驗獲得語言知識的積累。教師要通過豐富的活動,增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感知,促進他們的進一步探索。如在學習部編版三上《聽聽,秋的聲音》內容前,教師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傾聽風吹落葉、蟋蟀鳴叫的聲音,形成獨特的感受。
二、創新策略,促進師生互動
在體驗式教學活動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要引領學生參與自主學習、自主表達與自主體驗。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采用先學后教的方式,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教師要創設真實的情境,引領學生參與、體驗、內化,讓他們從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教師要運用啟發式、合作式、多媒體等手段,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提升學習能力,真切感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樂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針對不同起點、不同能力、不同階段的學生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整合內容,提升學習能力
知識碎片化的教學不利于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形成一個遞進式的整體,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體驗式教學中,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能促進知識點的落實,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并在活動中樹立自信,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如在學習部編版三上《在牛肚子里旅行》內容時,教師將學習內容與生物知識結合起來,引領學生畫“旅行路線圖”,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讓學生參照路線圖,借助提示語,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并用上表現紅頭、青頭表情動作的詞語,力求將故事講得生動有趣。教師讓學生說說:從青頭和紅頭這對好朋友的經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讀寫的聯系,引領學生發揮想象,編織一個奇妙的童話故事,為后面的習作做好準備。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能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促進知識的積累和內容的深度理解,能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