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華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生態產業發展招商服務中心 貴州銅仁 554300)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轄內曾有較多貧困鄉村,但是在鄉村振興以及脫貧攻堅工作引領下,碧江區致力于建設國家田園特色小鎮;將油茶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形成油茶種植生產“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油茶經濟,開墾建設油茶種植基地,從而為當地村民帶來經濟實惠。但是,碧江油茶基地想要實現高產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油茶林只能產油茶,土地利用率不高,產品未免有些單一,因此,有必要結合林下經濟理念,對碧江油茶低產林進行改造,從而促使低產林變高產林,提高油茶“全產業”經濟效益[1]。
油茶是碧江區的傳統經濟作物。在碧江區,明清時期就已經開始種植油茶。一直以來,碧江區油茶呈現粗放式、分散式的種植及管理特點,不少農戶在坡地種植油茶,但是油茶的產量較低,而且油茶不能連成片,油茶種植的經濟效益較低[2]。近幾年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碧江區大力發展油茶種植產業,鼓勵土地流轉,讓有閑置土地的農戶將土地承包給油茶種植企業;或者是直接建設油茶種植合作社,這樣參與油茶種植的農戶都是合作社的成員;通過擴大油茶種植面積,統一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收購標準,從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打造當地優勢產業,促進當地村民增產增收[3]。
油茶樹屬于單一林作物,一般來說,油茶種植的經濟收益較為穩定,但是油茶樹成長有一定的周期。油茶樹種植之后,第三年才開始掛果,第五年才能夠采收,到第七年時才進入盛產期。在生長至第七年之后,油茶樹的果實采摘可以延續七十年甚至八十年,能夠形成較為穩定的經濟產業。在油茶樹種植前期,油茶樹的經濟效益比較低,投入比較大,而且油茶樹樹苗培育需要建設育苗基地、大棚,以保障幼苗茁壯成長。不管是企業投資,還是農村種植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方式,都有必要采用科學的農業技術手段來提高油茶林的產量和質量。在發展油茶這一種植作物的基礎上發展林下經濟,進一步刺激林業產業發展,形成多元化的“油茶+”種植模式;通過在油茶樹下套種其他植物,充分利用鄉村土地資源,進而提升油茶產業基地的經濟效益,帶動村民增收[4]。
正因為缺乏有效的規劃,碧江區油茶林中,仍有一些低產林的存在。在大規模全面鋪開油茶種植的基礎上,一些低產林并沒有加以改造,這些油茶低產林的存在占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但是在生產效益以及出油量方面都有所欠缺。為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進行有效的規劃,改造低產林,確保碧江區油茶林業統一標準,以使其內部的低產、低質量林木被高產、高質量林木所替代[5]。
碧江區當地坡地較多,種植糧食作物存在諸多不便,且種植糧食作物產量不高,經濟效益較差。基于當地氣候環境,利用坡地種植油茶樹恰到好處。如果油茶樹的林分密度比較小,那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但是,在全面鋪開種植油茶樹之后,油茶的種植密度又比較大。實際上,如果林分密度過大,會浪費土地資源;如果林分密度過小,會影響油茶樹的生長,并且會致使油茶樹的枝丫凌亂橫生,導致采光不足,影響油茶樹的結果量以及質量。
碧江區油茶種植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技術指導支持。但是有些情況下,村民認為自己具備多年的油茶種植經驗,對于外來的技術指導不太重視,缺乏精細化學習。而且,有些地區在進行技術指導時,主要是讓有種植經驗的農戶進行指導,并沒有邀請農林方面的專家,因此,在技術指導方面專業性不足,信息相對閉塞,沒有形成對先進技術的學習和應用。特別是間隔種植、間伐修剪技術方面存在極大不足,再加上對油茶生長過程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了解不充分,導致施肥效果不夠理想[6]。
就當前來看,碧江油茶的種植產業鏈還不夠完善,其在前端以及后端的鏈條存在一定的缺失,一般來說,農戶只負責種植,出果之后有專門前來收購的企業。農戶出售油茶果實所獲得的收入相對較低,但是如果能夠形成完善的產業鏈,農戶的收入就能得到顯著增加[7]。現如今,有些油茶種植基地已經形成了從油茶育種、育苗到種植管理,再到收果、出油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發展榨油、旅游等附屬產業也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產業的經濟效益。
當前,碧江區油茶土地利用率較低。一是在種植時沒有對所有的土地進行整理和利用,只是利用了部分土地,導致各鄉村中油茶林種植基地沒有連成片,或者是一些土地沒有被及時開墾利用起來,仍然荒廢著;二是在種植油茶的過程中,對土地利用的認識單一,缺乏對林下經濟的認識和應用,沒有在油茶林中進行套種,沒有種植一些其他的林下作物,不利于油茶林的長遠發展和經濟效益的長效增長。
碧江區油茶低產林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做好規劃開始,有些低產林的經濟效益特別低,而且占據著一定的土地資源,對于農戶來說,這種低產林的經營并不劃算;在推進油茶產業規模化的過程中,有必要將這種低產林進行重新評估和規劃,進而能夠制定出合理的基地建設方案[8]。比如,有的油茶林低產問題較為嚴重,可以重新種植,將低產的油茶樹挖出,轉為種植高產油茶樹。由于農戶前期在油茶樹種植方面投入了較多的資金,想要改造低產油茶林可能會遇到一定的阻力,因此,需要從源頭入手,采用政府補貼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由鄉鎮政府部門出資來補貼給低產林的農戶,讓其接受低產林到高產林的改造,新的樹苗以及土地整改等費用都由政府部門承擔。雖然前幾年農戶的收益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農戶能夠得到更多收益,也可以跟上地域林業品牌的發展。在重新規劃的基礎上,要制定相應的經濟效益目標,具體需要制定3 年~5 年短期經濟效益目標,以及5 年~10 年中期經濟效益目標,乃至10 年以上的長期經濟效益目標,有利于更好地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
碧江區油茶低產林改造過程中,需優化管理方式,加強對油茶林的生長全過程、全周期管理,合理調整林分,從而提高油茶林的產果量以及經濟效益。首先,在優化管理方式方面,可以先開展林地清理工作,清除一些山地的石頭、渣土塊、殘枝落葉、雜物等,確保坡地的平整性,從而能夠有效地開展油茶林種植。在現有的低產林中,也有必要對低產林的林地進行清理和平整。其次,開展土壤改良工作,要先對土壤進行測試,并對土壤的營養成分進行分析,針對土壤營養成分短缺的不同情況,采取有效的施肥措施來對油茶林的土壤進行改造,提高土壤的營養和肥力。而且需要對土壤進行翻墾,保障土壤的疏松度,提高土壤的水分滲透性。再次,在進行坡地土地平整等工作中,需要對坡地的坡度進行有效的控制,坡度過大可能造成油茶樹的長勢不佳,所以一般坡度控制在5°~15°為宜。最后,在油茶林分控制方面,需要對油茶林的間隔密度進行充分的考量,一般種植密度在1 200 株/hm2~1 500 株/hm2。必要時,可以對當前已經種植的油茶植株的枝葉進行修剪,以確保所有的油茶樹都能夠健康生長[9]。
碧江區油茶低產林的改造,需提高種植技術,聯合各種技術專家來開展相應的技術指導工作。首先,碧江區在油茶種植之前,要先做好品種改良方面的工作,這需要專業育種實驗室的支持;所以,碧江區油茶低產林在改造中,可以與清華、浙大、西南民族大學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投入相應的資金,開展好品種改良方面的工作。在相應科研實驗室的協助下,碧江油茶低產林的經濟效益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其次,有必要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通過構建科學的病蟲害防治體系,采用物理以及生物病蟲害防治方法來抵抗病蟲害的侵襲,解決油茶林的病蟲害問題。再次,有必要形成聯合技術指導模式,一方面要注重聘用有經驗的油茶種植農戶來開展技術傳授、技術指導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聘請相關的技術專家來開展聯合指導,向農戶發放最新的油茶種植技術手冊,還可以提供視頻類型的技術指導,從而提高技術指導的效果,提升油茶林的產果質量和經濟效益[10]。
近年來,碧江區通過加快油茶基地建設、打造油茶樹種植生產經營產業鏈的方式來提高油茶林的產量和經濟效益,這種規模化生產的形成可以有效整合資源,合理安排人力,確保油茶林的管理能夠進一步精細化,并且取得較好的管理成效。在完善碧江油茶低產林產業鏈條方面要做好前端、中端以及后端全鏈條的處理。在前端產業鏈條方面,可以形成相應的油茶種子以及苗木的銷售產業,并建造專門的苗木培育大棚,從而做好育苗工作,苗木培育及銷售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盈利的時間周期短、見效快。在油茶產業的中端鏈條方面,主要是油茶果的銷售環節,這一環節相對來說經營方式較為簡單,利潤有限,必須要通過提高產量和質量來提升經濟效益和經營利潤。在油茶產業的終端鏈條方面,可以開辦茶油加工企業,并通過榨油的中端產業以及高端衍生產品的開發來提高經濟效益,比如利用優質的山茶油來開發護膚品、養生產品等,拓展市場,提高利潤。另外,油茶樹的枯枝、落葉也可以收集起來,進行木材的加工銷售,或者是將樹葉進行發酵,制作肥料或者是生產沼氣。
在碧江區油茶低產林改造過程中,有必要發展林下經濟,即采用林間套種的方式,在種植油茶的基礎上套種其他植物,特別是在油茶樹生產較為穩定時,可以用額外的精力來種植一些相對來說對土壤生長空間要求不高的植物,比如一些低矮的中藥植株,或者菌類等。目前,有的鄉村在種植油茶的情況下,已經實現了油茶+仙草、油茶+食用菌等套種模式,從而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出了最大的效益。特別是一些中藥植物,相對來說較為低矮,對陽光和生長空間的要求不高,即便產量低,但是作為中藥材,其收購單價較高,從林下經濟開發的角度來看,具有較大的優勢。在碧江區氣候環境下,和平鄉在套種中藥材時選取了知母草,這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中藥價值比較高,市場需求量較大。一般是在夏季進行套種,對于農戶來說,夏季油茶樹的管理相對輕松一些,有時間完成套種工作,從而進一步盤活現有的坡地資源。另外有的鄉村則選擇套種蔬菜,而且蔬菜的管理較容易,技術含量較低,比如香芋、南瓜、花生等。通過合理套種,發展林下經濟,有助于實現油茶經濟效益的翻倍增長,農戶的收入能夠得到大幅提升。
碧江區油茶低產林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通過認真分析原因,則可以采用相應的改造措施來提高油茶林的經濟效益,碧江當地鄉鎮政府在大力發展油茶林的同時,要認識到發展高產林的必要性,從而提高低產林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