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讓虎 尹海華
(1.莘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朝城中心所 山東聊城 252423;2.莘縣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 山東聊城 252400)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林果的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在現代林果種植中,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應用為果樹種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有效控制了影響果樹生長的自然因素。該技術是果樹正常生長、實現高產的重要保障[1]。因此,在果園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應結合種植的自然環境、土壤特征等,充分利用現代化種植技術,加強果樹栽培技術的應用,科學合理地制定有利于果樹生長的管理措施,確保果樹健康生長,提升果林的經營效益。
設施果樹栽培技術有別于傳統栽培技術,應用此項技術,人們可以創造適宜果樹生長的環境,突破季節的種植限制,無須固定果實采摘時間。若應用傳統栽培技術,人們只能在固定時間范圍內采摘果實,無法滿足一年四季食用同一種或同一類果實的需求。
果樹生長對外部環境要求較高,大多數果樹一般只適合在某一特定環境下生長,如那些適合在炎熱環境下生長的果樹只會出現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應用設備果樹栽培技術后,這些適合在炎熱環境下生長的果樹也可在北方地區種植[2]。
按照傳統果樹栽培方法,每種果樹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和區域內種植,無形中限制了果實產量。這樣的種植方式很難平衡市場上果實供求關系。應用設備栽培技術后,人們更容易控制果實產量和采摘時間,避免供不應求和供過于求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果林的經營效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生產設備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對于果樹種植業來說,研發適宜的果樹栽培技術,可有效提升果樹栽植的穩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時也給提高果樹抗性提供了助力。
以矮化密植為例,這是一項優勢突出的果樹栽培技術,已得到廣泛推廣與應用。其技術原理在于,對矮化品種果樹特征進行提取,借助現代化科學技術,通過注入可實現矮化的元素,使果樹整體樹形變得更加矮小。該技術可縮減整體種植空間,在保證種植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果樹種植數量,從而使產量得到提升。若能保證果樹充分吸收陽光和水分,還可進行加密種植,進一步增強種植效果。在應用矮化密植技術進行果樹栽培時,管理人員需要在栽種前對各植株距離進行科學測量,保證每棵果樹均能得到充分生長,同時又不浪費過多生長空間。通常情況下,一般性果樹種植需要保證每兩棵果樹間的距離不超過1 m,且不小于0.1 m。待全部步驟完成后,若發現存在距離不合適現象,在果苗發育出花芽時進行調整。控距環節完成后,管理員需要進行整地操作,如施肥、埋土、防寒等,為果樹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為保證土壤肥力充足,管理員需套種其他豆類,豆類植物根莖處根瘤可將氮有效轉化為果樹生長所需營養物質,從而提升果園的經營效益。
通常情況下,在選址過程中,應將該區域的土壤環境、水體環境以及氣候環境進行詳細的分析,為果樹生長和提升果實品質創造良好的基本條件。在選址時,盡量選擇土壤肥沃的區域,并且光照充足,靠近良好的水域環境,以保證果樹能夠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土壤和水分中的營養物質,促進果樹健康生長。另外,果園應遠離工廠,因為工廠會排放大量的污水和廢氣,對周邊的空氣和水源造成污染。
為了保證現代林果業的種植質量,種植人員在果樹生長過程中應定期開展枝葉修剪工作,保證果樹能夠充分吸收營養。枝葉修剪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是決定果樹能否健康生長的關鍵,必須引起種植人員的關注和重視。為了保證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在修剪果樹枝葉時,工作人員要精準選擇修剪時間,一般來說在初冬或盛夏這兩個季節修剪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以免給果樹造成額外的負擔。種植人員可修剪出現重疊或被病蟲害侵蝕的枝葉,避免這些枝葉影響果樹的健康生長,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誤剪健康的樹葉。另外,種植人員在枝葉修剪量上也要嚴格控制,避免修剪量過多導致果樹枯竭,一般修剪果樹枝葉總量的10%為宜,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在修剪枝葉的過程中,應保證主枝干的相對完整,保持果樹生長發育的平衡性。
在現代林果業的種植中,人工授粉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在林果種植基地,種植人員要提前制定果樹授粉計劃,并做好花粉存儲工作,提前收集足量的花粉,為果樹種植中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在實際授粉的過程中,種植人員可以采取依次點粉的方式進行操作,以減少花粉的浪費,結合果樹開花的情況決定授粉量;也可采取滾動授粉的方式,滾動授粉可以實現授粉的平均化,確保每一朵花上都能夠沾上花粉;還可以采取交叉授粉的方式,交叉授粉一般應用于不同品種的果樹之間。設施果樹栽培技術中果樹授粉方式并不是固定的,種植人員要根據果樹的具體種植條件和成長情況進行選擇,也可以采取兩種授粉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在保證果樹健康生長的前提下,種植人員可以靈活選擇授粉方式。
人工破眠技術的應用是為了實現果樹的反季節生長,即使溫度、濕度等條件不適宜,運用這一技術也能夠保證果樹的正常生長,從而減少種植人員的經濟損失。當外界溫度過低就會影響果樹的生長質量,甚至會造成果樹的死亡,人工破眠是對果樹進行低溫預冷,當外界溫度在10 ℃以下時,種植人員應對果樹種植區域進行扣棚處理,避免低溫天氣給果樹造成傷害。同時,棚內的溫度也要保持在0 ℃~7 ℃,為果樹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在扣棚之后,種植人員在夜晚要將覆蓋在棚上的保溫裝置揭開,適當給大棚通風,保證空氣的良好流通,以免造成果樹“窒息”,幫助果樹快速度過休眠期,保證果樹的茁壯生長。人工破眠技術的應用時間要在30 d 以上,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3]。
從果園適當的部位開始,向外側開槽,輻射式的溝長約30 cm,共開槽7 個。把施肥放入輻射式的水槽,就能保證果樹的營養需要。市面上的化肥品種很多,但是在秋天給水果施肥的時候,建議施用化肥和氮鉀,這樣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秋天,土壤溫度較高,因為微生物活動較多,能更好地降解有機質,加速水果對營養元素的吸收。而在這個時候,施肥的時機也很關鍵,通常都是在9 月下旬到10 月上旬。在此期間,由于土壤溫度較高,水果的根部活性較強,在微生物的影響下加速了有機質的降解;還能加快根部的生長。在施用肥料時,應選擇在一日正午進行,此時氣溫較高,有利于果樹根部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植株的生長。氣溫對土壤有機質的降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對施用肥料的時機進行控制。應根據土壤肥力和果樹的生長情況來決定果樹的肥料用量。在肥力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降低肥料用量;在肥力較差的情況下,可以增加肥料用量。在果園管理中,有些農民對果園管理還存在一些認知誤區,即以為多用肥料就能增產。果園施肥過程中,要遵循適度的原則,施用有機肥料15 t/hm2,一株樹的肥料用量控制在10 kg以下,才能確保果園的正常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在果樹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適時合理調節施肥量。
在現代林果業種植中,應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將果樹的生長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首先,可采用根系調節法,通過調節枝葉數量來控制果樹的生長發育,對矮小果樹的生長具有顯著促進作用,避免出現果樹枝葉下垂的現象,保證果樹的養分充足[4]。其次,可以使用調節劑,選擇安全有效的調節劑均勻噴灑在果樹上,達到抑制果樹增長速度的目的。通常情況下,種植人員多使用15%多效唑溶液,將其噴灑或涂抹在果樹枝葉上。靈活運動這兩種方法可以實現控制果樹生長的目的,確保果樹在合理的范圍內科學生長。
2.8.1 溫度控制
溫度是果樹栽種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不同品種的果樹對溫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栽種期間,需要對棚內溫度進行有效控制,保證溫度控制技術在果樹發育后期和品種篩選期間發揮作用。一般在扣棚15 d 后需對果樹進行扣地膜處理,確保地表溫度滿足果樹正常生長需求。溫度控制要做到循序漸進,使溫度逐漸提升。在果樹生長過程中,不同開花期對環境溫度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對棚內溫度進行相應調整,一般情況下,棚內夜晚不得低于5 ℃。光照作為果樹生長階段的必要條件,也需要進行有效控制,避免棚內光照效果不合理,影響最終的果樹生長效果。如果棚區的光照條件有限,可以將反光膜應用起來,通過應用透光性相對較好的遮蓋材料,保障棚區的光照強度[5]。
2.8.2 濕度控制
濕度控制主要關注兩方面因素,一是空氣,二是土壤,即保證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滿足果樹健康生長需要。在空氣濕度控制方面,若空氣中水分含量過高,則需通過通風處理降低濕度;若空氣中水分含量過低,則需進行噴霧處理增加濕度。需要注意的是,傳統噴灌方法只針對土壤濕度有效,對均衡性濕度控制并不適用[6]。
應用設施果樹栽培技術于果樹種植和林果業管理,應綜合考量果樹生長需求和生長環境,合理選擇并應用栽培技術,從而實現果實高產的目的。為了保證現代林果業的種植質量,種植人員要合理應用設施果樹栽培技術,提升果樹的種植產量和品質,推動我國農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