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唯赫
(沈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1)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數字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在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以及鄉村產業升級過程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鄉村產業振興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基礎和主要途徑。但在鄉村產業振興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傳統生產方式競爭力較弱、鄉村產業發展缺乏相關資源、鄉村產業發展機制不完善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能夠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遼寧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13 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是全國畜牧業、漁業、優質水果等優質特色農產品重點產區和重要出口基地,推動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會給遼寧省的農業農村發展帶來重大變革,為農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
遼寧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全省11 221 個行政村全部光纖覆蓋,4G 網絡覆蓋率達到100%,20 人以上的自然村落覆蓋率達到98%。數字鄉村的建設、農業農村信息化程度和基礎設施服務水平的提高,為遼寧省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并且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與普及,催生出了許多使遼寧省鄉村產業實現數字化延伸的新型農業經濟模式,具體來說,數字經濟能夠從產業、生產、經營三個方面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2]。
傳統的鄉村產業鏈中往往存在產品附加值低、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是因為傳統鄉村產業鏈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等各個環節是割裂的。遼寧省近年來積極探索數字經濟在健全鄉村產業鏈方面的應用,其通過延伸鄉村產業鏈,可以實現農產品轉化增值、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并推動鄉村產業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
沈陽市在遼寧省率先發展村級供銷社,供銷社等服務組織可以將經營服務體系從城市向鄉村延伸,使農民緊密聯系,壯大村集體經濟,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是將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推動健全鄉村產業鏈的有效途徑。到2020 年11 月底,沈陽市共有村級供銷社102 個,依托沈陽市城鄉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提供農業大數據、供應鏈、金融、土地托管、產權交易、農技等服務,并整合多個流通渠道及平臺資源,為村級供銷社提供全程線上營銷服務。目前,通過電商服務站已在各村發展225 家電商平臺,培育10 多個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并陸續推出了一系列適合在電商渠道銷售的高品質農副產品。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發展村級供銷社的經營模式能充分發揮組織體系優勢,利用流通網絡將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流通深度融合,實現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遼寧省在農業發展中注重應用先進技術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和收益。目前,遼寧省已在全省范圍內確定首批10 個遼寧省數字鄉村試點,進行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科學種田、設施農牧業、創意農業以及上下游鏈條銜接與數字化升級改造等方面的深度應用,農業生產管理更加精細化和科學化,進一步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在具體實踐中,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現代農業和生態產業發展中心通過在千畝農田安裝高清攝像頭和數字采集設備來監測土壤墑情、氣象和耕地質量等,并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情況,通過數字農業技術平臺保障生產效率。遼寧省凌源市通過搭建大數據平臺,建設數字農業智慧大棚,通過數字信息管理的應用與數字化平臺運營實現了智慧養殖。例如,凌源市蒙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智慧農業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了工廠化育苗,使年育苗能力達到8 000 萬株以上,讓農民享受到了科技紅利。遼寧省東港市積極探索農業數字化發展路徑,在質量安全監管方面,建立控制與銜接機制,將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生產經營主體和農資經營單位納入平臺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在農業生產方面,全市206 個村已經全部配備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和氣象信息員,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多渠道“直通式”農業氣象服務,提高了對日常和汛期降水、溫度、風力等數據實時監測能力,有效地保障了生產率。
電子商務模式的出現,推動了傳統鄉村經濟發展經營模式的創新優化,給特色農產品經濟、農村旅游經濟、農家樂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
遼寧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經營模式,農村的網上零售業發展迅速,農村消費的市場潛力得到了充分挖掘。目前遼寧省已支持20 個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41 個、電商倉儲物流中心128 個、村級服務站點超過1.2 萬家,開展農村電商培訓超過20 萬人次,帶動創業就業近15 萬人。2020 年遼寧省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49 億元,同比增長54.1%。遼寧省農村電商的發展已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依托縣域特色和優勢產業積極打造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項目,拓展了省內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成為推動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3]。并且電子商務的發展也使遼寧省鄉村旅游業獲得了新的展示及宣傳平臺。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遼寧省積極探索將鄉村旅游與數字經濟相結合,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廣鄉村旅游項目和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同時商家利用互聯網進行景點宣傳,在電商平臺上提供快捷的購票流程,能最大程度上吸引游客。
目前,遼寧省出臺了鄉村數字化建設系列政策,但對于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的總體布局還不夠完備,具體的行動方案并不清晰,缺乏統籌考慮的政策設計,例如,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發展的協同聯動機制較少,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不夠完備等。另外,雖然目前遼寧省各地區的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基于《遼寧省數字鄉村發展規劃》的部署,各個縣區都在嘗試進行數字鄉村的建設和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出臺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并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資源,但各個地區大多處于“自我發展、各自為戰”的狀態,全省范圍的統籌部署和整體考慮較少,遼寧省各地區數字鄉村發展在鄉村數字化發展和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和關聯性,但目前單一的發展模式極易造成資源錯配、重復建設、效能低下等問題,制約鄉村產業數字化的規模化實施,在耗費大量資源的同時,未必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離不開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需要大量熟悉農業相關工作、懂管理、懂數字技術的專業人才。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規模的農村人口持續向城鎮遷移,造成了鄉村的空心化和鄉民的老齡化,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遼寧省鄉村居住人口為1 180 萬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鄉村人口減少470 萬人,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和知識分子的大量離鄉,導致鄉村產業人才供給疲軟和人才培養體系結構性失衡,而鄉村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需要大量的信息通信技術人才和綜合型人才,相關專業人才缺失成為阻礙技術創新和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遼寧省鄉村基層工作隊伍存在對數字經濟發展理念的引領能力不足、掌握鄉村數字化技術和農業信息技術有限的問題,而鄉村基層干部是營造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的帶頭人,基層干部必須掌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技能,才能推動數字經濟更好服務鄉村振興。
近幾年,遼寧省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整體處于較好的狀態,但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各地區之間發展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差異,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情況參差不齊。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數據顯示,遼寧省的鄉村人均財政投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在全國省份投入排名中靠后,說明在鄉村數字化發展和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可供發展的資金并不充足。同時,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也不能單純依靠政府的投資與扶持,社會資本的投入在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根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數據,遼寧省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社會資本投入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社會資本投入也不夠充足。資金的不足導致鄉村的數字化建設、數字經濟的發展支撐技術和人才引進得不到保障,同時使一部分需要資金支持的項目無法大規模開展,制約了遼寧省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
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深入,遼寧省各級政府首先應按照國家和《遼寧省數字鄉村發展規劃》的要求,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以市、縣為單位,加快推進數字鄉村發展的頂層設計,建立規劃制度統一、發展模式共推、區域協調聯動的發展新機制。其次,應探索制定遼寧省跨區域數字鄉村發展規劃,完善政府間協商機制,建立跨區域數字鄉村產業集群、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共享一體化平臺。按照遼寧省數字鄉村建設的具體要求,結合全省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以政府為主導,其他部門協同合作的數字鄉村發展規劃,建立遼寧省數字鄉村建設的評價與考核體系,推動各區域間政策銜接,明確發展方向,從而促進遼寧省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
第一,應充分利用鄉村現有的人力資源,建設農村人才培訓基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青年電商人才,并加大對在鄉村工作的基層干部隊伍的培訓力度,提升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農業農村科學知識水平。第二,應加強暢通人才流通通道、擴大人才存量、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等方面的工作,借助提高人才補貼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來遼寧省鄉村就業創業,為遼寧省數字經濟發展與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人才保障。第三,遼寧省應依托自身優質的教育資源,打造實施數字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儲備基地。應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就業的激勵,對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就業創業給予充分的支持和相應的政策補貼。還要支持高校及科研機構打造數字鄉村研發中心和高端智庫,作為遼寧省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智力源泉[4]。
在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遼寧省各級政府應加大在政策和財政方面的支持。在發展初期,以政府的財政資金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用以完成引導性的工作和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并且以財政資金為引導,配合其他金融手段,形成多位一體、多方協同的發展模式,從而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此外,要使用各種方式爭取社會資金,鼓勵鄉村與各類企業進行合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遼寧省數字經濟和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中來,通過簡化遼寧省內的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程序、建立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等方式,消除企業投資的障礙,并為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企業提供一定的優惠和便利。政府和企業可以共同出資,建立區域性數字鄉村合作發展基金,形成數字鄉村建設的資金池,為遼寧省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的穩步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鄉村產業的發展也需要與時俱進,通過數字技術健全鄉村產業鏈、提高生產效率、優化創新經營模式的方式可以加快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但遼寧省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要通過制定完善的發展規劃與資源統籌、引進和培育相關專業人才、加大資金投入等,并不斷完善政府的相關政策,為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