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娜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基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發展電商產業已經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農村電商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實踐方式[1]。現階段,我國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推動了鄉村振興,但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實施。對此,本文分析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意義,指出現階段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旨在為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實效提供借鑒與參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村商業發展的可行道路不斷拓寬。近年來,農村電商行業快速發展,電商市場不斷擴大,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具體而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意義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推動鄉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加快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可以滿足農村電商產業發展需求,能夠為農村電商產業在產品結構調整、消費需求分析等方面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從而提升農村電商產品品質、降低產品成本損失,有效保障產業供給,助力鄉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助力農村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達到電商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對農產品標準化提出的新要求,農產品質量不斷提升,農村電商產業愈加體系化、優質化和完善化[3]。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有利于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銷售范圍,從而為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提供推動力。
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需要配備基礎設施設備,尤其是計算機、互聯網等。現階段,部分農村地區的計算機設備不足、互聯網設施配備不齊,難以充分且深入地開展電商人才培養工作。此外,部分需要真空、冷藏保存的農產品,也需要相應的基礎設施設備。部分農村地區難以為這些農產品的生產和保存及人才培養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因此存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所需的基礎設施設備不達標的問題。
開展電商培訓課程是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但現階段,部分農村的電商培訓課程內容與學員的學歷知識水平匹配不符,且未根據學員可接受的課程培訓課程分配教學資源。在組織人才參與培訓實踐的過程中,培訓人員通常采用統一培訓的方式開展培訓課程,未將培訓課程內容與區域特色、電商特征、電商產品發展趨勢等進行整合,導致培訓課程的針對性不足,培訓效果難以提升。同時,部分農村電商培訓未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且教學內容存在一定滯后性,無法保證培訓結果與人才培訓需求、市場需求緊密結合,降低了人才培養質量。另外,在部分農村電商培訓過程中,學員深入農村基層參與實踐學習的機會較少,使學員無法全面接近“三農”學習交流,難以有效豐富學員的理論知識體系、提升學員的知識應用能力。
農村電商人才主要來源于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但整體而言,以農村電商為主要方向的專業較少,各高校學生更加重視系統性電商專業理論研究,及網絡建設、后臺優化與維護管理,其電商運營管理理論及實踐能力較弱。同時,部分農村的可培訓對象數量少,可培訓對象的文化基礎水平較低,需要投入大量的培養成本。另外,農村電商人才難以“留下”,其原因在于農村的經濟相比城鎮較為落后,無法滿足人才對高品質生活的要求。除此之外,大部分農村電商企業未根據實際發展需求和發展目標,對人才的發展進行全面、有效規劃,導致優秀的電商人才發展受阻,難以吸引更多的優秀電商人才投入農村電商產業發展中。
3.1.1 優化制度環境
為有效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質量,政府應注重優化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制度環境。首先,政府應明確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培養路徑,改善人才培養所需的基礎設施體系,并提升人才培養服務能力,確保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工作有序開展。其次,政府應注重健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市場體系,通過制定適宜的條例、制度等,規范電商人才培養行為,改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及電商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以助力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開展。
3.1.2 加強宣傳力度
為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工作的影響力,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質量,政府應注重加強培訓宣傳力度。首先,政府應開展免費宣傳活動,為企業宣傳電商產業的優勢及電商人才培養的必要性,為推進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其次,政府應積極宣傳“電商”的概念,并與電商企業開展合作,宣傳農村電商產業發展需求,提升人才對農村電商產業的認識,吸引更多的優質人才參與電商發展實踐。再次,政府應構建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機制,為農村地區提供電商人才培訓平臺與資源,幫助農村電商人才了解相關法律,為進一步深化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奠定基礎。最后,政府應根據農村地區實際情況,以發展質量最佳的農業產業為核心,對該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電商人才進行培養,從而將高素質能力的農村電商人才快速、深度融入農業電商產業發展實踐中。
3.1.3 增加扶持補貼
為深入開展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工作,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實效,政府應增加扶持補貼。首先,政府應制定扶持政策,鼓勵農村人才積極創業,完善農村電商產業體系結構,優化農村電商產業布局,并完善農村電商人才體系。其次,政府應制定并實施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工作補貼計劃,通過發放補貼,補充電商人才培養所需資源,在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助力農村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
3.2.1 科學設計人才培訓體系
科學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是提升電商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與前提。高校應制定全面的、實踐性強的教學計劃,細化實踐教學內容,在教學各環節形成翔實的教學計劃指導,并對實踐教學進行考核評價。同時,高校應編纂電商人才培訓實踐教學指南與教材,立足實踐教學科學性、規范性發展目標,明確實踐教學內容與責任,持續優化教材內容,完善教學指南。另外,高校應根據不同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不同實施方式,立足實踐教學本質,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通過農業試驗站、服務基地、創新創業平臺,讓學生深入農村實踐,提升學生知識與實踐的融合程度。
3.2.2 把握“立德樹人”方向
為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質量,高校應精準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方向。首先,高校應通過人才培養實踐增強學生服務為民、振興鄉村的信念。其次,高校應提升學生的事農本領,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敬業態度、勤業作風,具備勇于承擔責任、造福農村的職業道德;最后,高校應引導學生培養親農情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所需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擁有的“愛農”情懷及精心的實踐教學設計作支撐,以此提升學生投身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
3.2.3 提升人才服務意識和能力
為提升農村電商人才的實踐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術能力,高校可以借助農產品博覽會、農林企業實習平臺等校企合作平臺,增加學生參與農村實踐和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不斷深入認識農林產品生產環節與消費環節,在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的基礎上,為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提供持久驅動力。同時,高校可以通過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學期假期結合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現代農業相關知識與技能,為開展實踐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
3.3.1 實施人才引進機制
基于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質量逐漸提升,為企業輸送了大量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具有管理、銷售技能,還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能夠滿足農村電商產業發展需求。因此,企業應積極實施人才引進機制,應用不同標準篩選多重人才,以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全面性、深入性。同時,鄉村振興戰略下,以農業合作模式為基礎的農業電商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逐漸增強,有效推動了農村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及鄉村振興。為進一步滿足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企業應基于對新時代農業的思考,在人才引進與培養中突顯“創新創業”地位,不斷創新農業產業鏈,形成企業與農業、電商的合作模式,全力推進農村電商人才的創新創業等能力的培養。
3.3.2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是推進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實踐及提升電商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路徑。為有效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首先,企業應積極改善人才薪酬福利制度,根據企業實際發展需求、人才發展需求,制定不同標準的薪酬制度,并結合不同電商崗位,對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進行評價。同時,企業應積極完善電商人才發展保障機制,確保電商人才“留得住”。其次,企業可以通過發放股利的方式,吸引和激勵員工,促使員工關心企業利益,并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再次,企業應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將電商文化與企業文化進行融合,將電商工作理念深刻內化為員工的行為意識。最后,企業應注重電商人才培養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優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強化農村電商人才管理的基礎上,降低企業的電商人才投入成本。
3.3.3 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
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是大力推進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有效方式。在具體實踐中,企業應積極整合涉農資源,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推動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推進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細化、可視化、標準化發展。同時,企業應將“精準服務”運用到實際農村電商產業發展中,尤其是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實踐中,并將電商人才培養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扶持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農村電商人才。另外,企業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跟蹤農產品質量,引導農村電商人才全面了解和掌握農產品的加工過程、銷售過程,切實提升農產品的質量。由于部分農產品會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損壞,所以企業應注重提升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并積極解決信息交流不通暢的問題,從時間、空間、生產成本及安全性多個方面,優化農業電商的產品消費環境,使農業生產商、農村電商人才形成合力,持續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為農村電商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不僅要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更要考慮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條件。現階段,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仍存在諸多問題,難以有效滿足人才發展及鄉村振興實施需求。對此,政府應在制度、宣傳、補貼方面,為電商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環境、提供良好條件;高校應在培訓體系、培訓方向、反饋機制方面,整合電商人才培養資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企業應在人才引進、發展環境、產業鏈發展方面全力推進人才培養,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實效,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