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束樹梅 田玉慶 吳林
今年以來,濟寧市國資系統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焦“九大戰略”,突出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奮力“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截至2023 年7 月底,資產總額、凈資產分別達到2186.43 億元、638.01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00%、9.01%;1-7 月份,市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696.52 億元,同比增長33.40%;應交稅費總額30.13 億元,同比增長1.3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13 億元,同比增長117.58%。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向上向好、穩步增長態勢。

6 月30 日,濟寧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華山帶隊到濟寧公交集團調研
(一)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踐行“一線工作法”,把市管企業2022 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會開在項目現場,在切實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同時,將問題困難解決在基層一線。積極開展董事會與董事評價,扎實做好外部董事考核和日常管理,濟寧能源被省國資委評為全省“現代企業制度示范工程”和公司治理示范企業雙項評估優秀企業。
(二)進一步抓好對標一流提升。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濟寧市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高效推進對標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2 戶企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和“科改示范企業”名單,3 戶企業入選“省科改專項行動”名單,今年以來,濟寧市既是全省唯一同時入選“雙百行動”“科改行動”企業的地市,也是入選有關名單戶數最多的地市。
(三)進一步深化經營機制改革。全力推進濟寧港航集團、艾坦姆等“種子企業”上市,“一企一策”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5 家。嚴格落實“一利五率”指標體系,持續完善市管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一企一策確定個性化考核目標。審核備案市管企業2023 年度工資總額預算,嚴控不合規工資增長,嚴格落實市管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全面完成9 戶市管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效能評估,將評估考核結果納入市管企業負責人2022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嚴格規范市管企業員工招聘管理,啟動“職選濟寧·攜手共贏”公開招聘專項行動。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職能,截至2023 年上半年,在保余額205 億元,累計擔保額392 億元,著力降低企業發展融資成本。
(一)持續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著力提升國有資本集中度,培育新興產業項目,優化市管企業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截至2023 年上半年,入庫項目114 個,完成投資59.63 億元。嚴格落實投資監管規章制度,審核市管企業投資項目27 項,進一步規范企業投資行為。加大科技創新驅動力度,組織市管企業編制2023 年度科技創新工作計劃,鼓勵支持市管企業加大科研投入,上半年市管企業研發經費投入2.22 億元,同比增長61.68%。擬定了科技創新相關指標考核標準,納入企業領導班子經營業績考核。
(二)著力突破現代港航物流,強化國資國企戰略支撐。以重點項目建設為引擎,同步推進10 大重點項目建設,加速釋放發展新動能。新能船業等3 個港航物流項目入選省重大項目,梁山港集裝箱鐵路專用線及3#儲煤棚建成投用,新增儲煤能力30 萬噸。春江港與江北糧食物流園順利實現聯合試運轉。深化港港聯動、港船聯動、港鐵聯動、港貿聯動,成功牽手濟南鐵路局、廈門象嶼、中集集團等行業巨頭。大力拓展集裝箱航線,新開通集裝箱航線5 條、鐘擺式航線5 條,“魯鄂渝”北糧西運班列在龍拱港完成首發。組建融匯物產集團,以專業化運行促規模化創效。走訪對接客戶300 余家,逐步擴大市場份額。舉辦化工和農副產品推薦會、多式聯運高峰論壇、京杭運河糧食市場峰會等推介活動6 場。
(三)聚焦重點項目,全力助推制造強市建設。圍繞全市“231”產業布局,打造強鏈補鏈新引擎,大力推進制造業項目建設。濟寧能源新能船業項目建設與船型開發同步推進,新能船業第一艘船舶開工建設,集裝箱裝備制造加工基地建設扎實推進;魯泰熱電完成光伏項目建設,已開始并網發電;艾坦姆流體公司、艾坦姆合金公司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加快金龍零碳交通科技產業園、恒潤股份風電軸承、森之海新材料等項目建設;大力培育數字產業,成立“濟寧數字發展有限公司”,全面支撐數字濟寧戰略部署。

8 月9 日,市國資委召開市管企業黨建工作推進會,為濟寧現代港航物貿產業鏈黨委揭牌
(四)立足國資國企資源優勢,凝聚狠抓招商強大合力。依托市管企業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通過產權轉讓、增資擴股、兼并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實現招商引資、互利共贏。深入落實“招商引資突破年”行動,高標準舉辦“聚焦九大戰略·攜手爭創一流”央企省企濟寧行活動,邀請59 家央企省企共計100 余人參會,簽約重點產業項目26 個,總投資241.36 億元,涉及高端制造、綠色低碳、基礎設施、現代農業、數字經濟等領域。今年以來,先后拜訪天津美騰、山東亙元、中集集團等知名企業,積極推進智能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等項目,成功招引落地一批優質項目,市委、市政府授予濟寧市國資委一季度招商引資流動紅旗。
(一)大力度推進交通設施建設。聚焦濟寧都市區建設,凝心聚力加大綜合立體交通網等“七網”基礎設施推進力度。其中,共青團路北延高鐵連接線提前一個月通車;濟曲快速路項目先后三次奪得市總指揮部頒發流動紅旗;濟寧新機場已完成預驗收和飛行校驗;濟鄒高速、兗鄆高速、內環高架楊柳互通立交項目有序推進,進一步提升了濟寧市核心競爭力和區域影響力。
(二)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農污治理、引黃西線二期、市公共衛生中醫醫療中心、健康護理學院建設,一體化完善市縣供水、供熱、燃氣、污水處理、環衛等服務。目前,運河水廠并網通水試運行,腫瘤醫院新病房樓項目正式啟用,第一糧庫 街項目全面運營,智慧公交樞紐綜合停車場主體結構已封頂,進一步構建了更有品質、更有溫度、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
(三)文旅融合發展成效明顯。發揮孔子文旅等企業市場主體作用,深化文旅融合,打響文旅品牌,助力文化“兩創”,推動濟寧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孔子文旅濟寧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入選山東省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第二批)名單。推動文旅項目提檔升級,啟動萬紫水印康養家園項目、南陽水苑景區提升工程。高標準打造泗水龍灣湖“山東手造·濟寧好禮”展示展銷中心、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山東手造·濟寧好禮”展示展銷一條街,文創產品榮獲首屆全球“孔子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多個獎項。孔子文旅持續上榜“全國文旅集團品牌影響力(MBI)100 強”榜單,榮獲“2022 年度文旅集團MBI 品牌影響力”大獎。
(四)高標準強化民生服務保障。圍繞打響濟寧“幼有善育、以愛托舉”托育品牌,堅持“示范引領、分批建設”,截至7 月底,建成托育點55 處、托位3150 個,2 個托育中心被評為山東省普惠托育示范點,圓滿完成全國“一老一小”現場交流會、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現場經驗交流會有關任務。全面落實便民公交政策,繼續實行早晚高峰、60 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公交,累計開通助學公交線路92條,覆蓋中小學41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一)全面夯實國資監管基礎。科學審定企業年度財務預算指標,強化財務預算引領,不斷提升財務預算管理水平。扎實開展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嚴格規范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切實維護國有權益。全面完成企業國有資產年度統計分析,為更好服務企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二)嚴控企業債務風險。健全完善企業債務管控制度體系,制定企業高風險業務管控辦法等。“一企一策”逐戶下達企業降杠桿任務目標,強化企業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約束。建立企業到期債務償付情況日常調度機制,持續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和分析研判,推動企業健康平穩運行。
(三)做實做細動態分析監測。持續做好企業月度財務快報編報,分行業分析企業經營狀況,跟蹤監測企業收入、利潤、成本費用、資產負債率、帶息負債等重點財務指標,查找企業經營發展的差距和短板,有針對性地提出成本費用管控、債務管控等意見措施,引導企業提升運行質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一)堅持扛牢主責、抓實主業。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推動理論武裝走深走實。制定黨建工作責任“兩張清單”和黨委研究決定、前置研究討論事項和負面事項“三張清單”,確定并實施10 個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召開市管企業黨建工作推進會,推動各級黨組織扛牢管黨治黨責任,充分發揮了黨建引領作用。
(二)堅持夯實基礎、筑牢根基。進一步擦亮“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建品牌,建立項目黨支部17 個,切實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泛開展“三亮三比一爭當”活動,設立黨員示范崗2200 余個、黨員先鋒崗1500 余個、黨員紅色窗口45 個。舉辦市國資系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 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 周年“八個一”活動,國資系統6 名黨員、2 名黨務工作者、5 個基層黨組織受到市委表彰。
(三)堅持黨管干部、建強隊伍。實施國資委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動態調整外部董事人才庫,扎實做好委管企業領導班子考核和市管企業財務總監考核。完善干部系統化、經常化培訓機制,高標準舉辦縣市區國資監管業務培訓班,魯泰控股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濟寧市國有企業廉德教育展廳入選全市首批黨員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成功創建省級平臺3 個、市級平臺10 個,與20 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為打造過硬干部隊伍提供了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