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立志
世界一流企業一定是高質量發展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企業一定是風險管理水平卓越的企業。風險防控工作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全周期、全系統、可持續、遞進式的管理活動,這就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企業風險生態系統,從根本上長期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卓越的風險管理保障世界一流企業的成功創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講到,“我們黨要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就要有在關鍵時刻聽指揮、拉的出,危急關頭沖得上、打得贏的基本隊伍。國有企業及其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就是這樣的隊伍。”總書記的講話既充滿了對國有企業及其干部職工的高度重視和信任,也體現了總書記具有極強的風險意識和卓越的風險認知。這里的“風浪起”“關鍵時刻”“危急關頭”都是指的風險事項或風險時刻。“穩坐釣魚臺”便是穩控風險,穩健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地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2020 年11 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治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我們做好企業法治工作和風險管理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是企業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思想保障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對風險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并多次講話、批示和部署。2019 年1 月中央專門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總書記在講話中要求,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主動戰。總書記著眼全局和長遠,深刻洞悉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風險,在不同種類重大風險的防范、化解和控制方面都做了科學的部署。在后來的講話中,總書記進一步要求,高級領導干部“要有很強的風險洞察力、預見力,也就是要有‘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講的就是對風險的預知預判和應急處置能力。企業領導人員應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聚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性和實踐性內容,將企業作為先進思想落地的試驗田,自覺主動地將學習研究成果應用到國有企業的生動法治實踐中。
目前正值我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征程中,世界一流企業一定是高質量發展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企業一定是風險管理水平卓越的企業。風險防控工作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全周期、全系統、可持續、遞進式的管理活動,這就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企業風險生態系統,從根本上長期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卓越的風險管理保障世界一流企業的成功創建。
企業風險環境是影響一個企業風險指數的外在環境因素的總和,對企業的風險管理效果有著重大的影響。好的風險環境可以使企業發展事半功倍,不好的風險環境可以使企業經營前功盡棄。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風險環境來支撐。企業主體雖然不能決定風險環境的質量,但可以采取積極的行為影響、促進、引導和塑造良好的風險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的企業需要法治化的風險環境。良好的風險環境主要包括法治化的企地關系、契約化的客戶關系和責任型的社會關系。通過持續打造法治合規誠信品牌,逐漸形成法治化的企地關系、契約化的客戶關系和責任型的社會關系,從而切實加固企業的風險防控屏障,最大限度減少外部風險對企業正常經營發展的沖擊。
法治化的企地關系是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國有企業是黨和政府的執政之基,黨和政府是相關政策的供給者和監督者。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的依法指導和支持。法治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法治企業建設與時俱進。地方政府和公檢法司各部門對法治企業也是刮目相看,這為企業處理涉政、涉法、涉訴、涉訪、涉外等風險創造了較好的有利條件。通過與地方政府進一步建立更加規范更加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使企地關系更加健康更富建設性。

契約化的客戶關系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業務保障。國有企業既要門庭若市,商賈如云;又要避免群狼環伺,內外勾結。怎么辦?長期的、穩定的、規范的、可預期的客戶關系是解決之道。既要做企業經營的鐵軍,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又要做公司財富的守護神,刀槍不入、百毒不侵。靠什么?員工的覺悟和素質固然很重要,制度設計和管理方法更關鍵。長期誠信互利的客戶關系需要法治合規來維系。比如針對群狼環伺的不合規風險,可在交易合同內設置商業賄賂違約條款,從法律上防范廉政風險。只要這個商業賄賂違約條款在實踐中得到實際執行,將會大大降低合同交易相對方行賄的風險,因為一旦行賄或受賄被查處,會帶來行賄方違約并承擔大額違約金的嚴重后果!
責任型的社會關系是企業行穩致遠的社會保障。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諧的員工關系、負責任的企業形象將大大降低企業面臨的社會風險,從而使企業發展得以輕裝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 年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到,“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任何企業存在于社會之中,都是社會的企業。”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加速,法治國企也更加深入人心,大事難事面前擔當負責,企業的誠信品牌和法治形象不斷改觀,干部職工的法治觀念和合規水平日益提高,決策問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模式越來越形成習慣,這將給國有企業帶來越來越有利于改革發展的社會環境。
企業是風險管理的組織者和風險后果的承擔者,干部職工是風險管理的實施者。職工風險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風險系統的運行質量。風險素養主要包括三種能力,即風險領導能力、風險組織能力和風險處置能力。
通過加強學習、專業培訓、實踐歷練和責任落實,循序漸進提高領導干部的風險認知能力和預判能力(風險領導能力),著力提升風險合規專業人員風險評估和風險處置能力(風險組織能力),普遍提高全體員工的風險意識、風險責任和崗位風控技能(風險處置能力)。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風控制度是風險管理的基石,是決定風險管理成敗的“道”。
進一步完善以法治為基石、以內控為手段、以合規為標尺、以風險為靶向的四位一體制度體系,搭建起包括基礎性制度、專業性制度和配套實施制度等上下銜接、左右聯通、長短結合、錯落有致的制度體系,從制度上保障“法治穩得住、風險防得住、內控控得住、合規兜得住”。
健康良性的生態系統必然離不開先進風險文化的滋養。在推進法治企業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干部職工重視風險、理解風險,培育全時全域全員的風險氛圍,樹立“管業務就要管風險”的風險觀,養成風險中性的理性思維,形成人人懂風險、常態控風險的日常習慣。
先進風險文化需要先進風險理念的指導。風險無處不在,風險與生俱來,風險如影隨形。不同的風險觀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甚至是生死之別。英國心理學家杰夫·特里奇說過:“風險與生存息息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間的平衡是生與死的分界線”。在風高浪急的現代社會里,既要善于沖浪,還得確保不被淹死。這既需要有與風險共舞的理念,也要有劈波斬浪的真本事。需要把握時代脈搏,洞悉風險規律,樹立現代風險管理理念。要堅持“風險中性”的管理偏好,不賭快錢熱錢,要在把握風險底線的基礎上追求效益持續化,在掌握風險機會平衡的基礎上轉危為機,追求效益最大化。要樹立風險價值理念,善于從風險中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常說的彎道超車就是風險價值理念的體現。風險本無好壞,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企而異,因事而異,但歸根結底因應對方式而異。風險駕馭得好便能帶來財富,駕馭不當可能帶來災難。我們發現市場下行時總有企業脫穎而出。市場下行對企業并非都是惡性風險,市場上行對企業也不全是良性機遇。企業管理者既不能談險色變,更不能盲目冒進,應始終平和理性地處置風險,實現利益險中求。要樹立職業生涯風險意識。有不少干部職工似乎沒有職業生涯風險意識,導致為了短期利益鋌而走險,葬送了自己的全部職業生涯,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法律是個人事業生涯的保護神,僥幸心理是個人風險管理的最大敵人。只要始終樹牢職業生涯風險意識,不違法,不逾矩,不抱僥幸心理,不打擦邊球,其風險認知能力便可有質的提升。
風險生態系統的良好運行取決于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分工協作和良性互動。在共同的企業風險愿景的指引下,打造上下聯動、界面清晰的三道防線,構建部門牽頭、專業到底的業務和風險雙重管理線,形成企業間、部門間、崗位間、人人間分工協作、監督制衡的風險共同體。
建立動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輔以智能高效的風險信息系統,尤其是做好極端情況下的風險預警及風險預案。習近平總書記講,領導干部“對潛在的風險要有科學預判,備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這個工具箱就是我們的風險保護傘。本著立足于有、立足于極端的原則,國有企業應制備本單位的風險工具箱,形成本企業風險保護的鋼鐵長城。
只要我們戰略上高度重視風險,戰術上善于駕馭風險,干部職工群策群力,中國特色的企業風險生態系統就會固若金湯,我國世界一流企業的成功創建便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