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青
具備世界影響力的《哈利波特》、漫威宇宙、DC宇宙等系列的火爆預兆著國外跨媒介敘事創作和運營體系的成熟,在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媒介之間的隔閡與邊際正在逐漸消融,國內文娛產業的IP 打造與運營也呈現出跨媒介敘事的傾向,并成功向海外輸送了《唐人街探案》《盜墓筆記》等跨媒介敘事系列作品。《羅小黑戰記》作為國內較早進行跨媒介敘事實踐的2D動畫IP,現今已推出了三部主要作品——作為故事主線的動畫《羅小黑戰記》、講述配角故事的番外漫畫《藍溪鎮》、完善主角早期經歷的同名前傳電影《羅小黑戰記》。《羅小黑戰記》IP 的跨媒介敘事實踐實現了基于早期動畫文本,通過與粉絲群體的深度交流互動,在橫跨不同的媒介平臺時補充并完善故事世界,在相關文化業態中進行內容產品的衍生開發的良好模式。現今,國內文化娛樂新生態的IP 開發尚處于探索成長階段,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本土發展模式,生命力長、經濟效益好的跨媒介敘事IP 仍屬于少數,整體產業依然面臨部分亟待解決的問題。
“跨媒介敘事”源于西方的后經典敘事學,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傳播與媒介研究學者亨利·詹金斯提出,是一種內容創意理念。在其出版的專著《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沖突地帶》中,亨利·詹金斯對跨媒介敘事作出了具體而詳細的定義:“這樣一個跨媒體故事橫跨多種媒體平臺展現出來,其中每一個新文本都對整個故事作出了獨特而有價值的貢獻。跨媒體敘事最理想的形式,就是每一種媒體出色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亨利·詹金斯這一理想化的跨媒介敘事定義在此后由瑪麗-勞爾·瑞安、戴維·赫爾曼等敘事學者進行了進一步的解析,“故事世界”在跨媒介敘事中的地位逐漸凸顯出來,“改編”等相關概念也得到了厘清。“跨媒介敘事”在國內亦可被譯為“跨媒體敘事”。龍迪勇、凌逾等國內著名學者對于跨媒介敘事的源起界定、理論建構、核心概念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學界和業界多年的補充完善,跨媒介敘事這一概念現已發展成一套相對完整的敘事理論體系,能夠較為系統地概括一些媒介實踐的運作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多個媒體功能的相加或同一內容在不同平臺上的復制,跨媒介敘事強調的是內容在不同平臺上的獨立性和延展性,在此過程中參與創作者的隊伍會逐漸壯大,最終構成一個開放的宇宙,為不同渠道的受眾提供沉浸多元的感受。
此處媒介營銷意義上的IP并非指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而是指“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文譯為“知識產權”。媒介IP 與其說是一個名詞,不如將其視為一種針對內容資產的策略,一種基于文本進行跨媒介制作的思維方式。資本通過對小說、漫畫、形象設計等知識產權進行投資,在不同媒介平臺上對其進行開發,使之衍生至電視劇、游戲、電影等產業,獲取廣泛的粉絲消費群體,從而產生較大規模的經濟收益。現今,國內學界已然注意到了跨媒介敘事策略對于IP運營的積極意義與可行性,涌現了眾多將跨媒介敘事理論與IP 影視劇實踐相結合的個案研究,如近年火爆的“白蛇”“新神榜”IP 系列電影。《羅小黑戰記》電影乘著《哪吒之魔童降世》掀起的國產動畫電影東風獲得了學界的關注,部分學者從美學意義、IP 營銷、跨媒介敘事策略等角度來解讀此部電影,但仍未將《羅小黑戰記》IP的系列主要作品納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媒介融合的視域下分析《羅小黑戰記》IP在實踐中所呈現的跨媒介敘事特性,以及這種跨媒介敘事模式為我國IP 運營市場提供的借鑒意義。
1.互文性
互文性最早由法國后結構主義思想家朱莉婭·克里斯蒂娃提出,主要指任何一個文本和別的文本都有某種互相關聯、互相吸收和轉換的現象,且這種吸收和轉換有可能通過受眾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的能動分析而實現。在《羅小黑戰記》跨媒介敘事系列作品中,互文性主要體現在故事世界和影視鏡頭兩個方面。
建構故事世界是亨利·詹金斯探索跨媒介敘事運作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跨媒介敘事的系列作品中,由于不同媒介平臺上的文本內容都寓于同一個故事世界之下,它們在人物、故事情節、世界觀設定等元素上與其他文本互相指涉、相互聯系,因此形成了完善的互文性結構和文本。《羅小黑戰記》IP 構建了一個集神話元素與現代都市為一體的多元故事世界,在此設定下,神、人、妖可以克服重重阻礙和諧共存。動畫中,羅小白一行人憑借法器進入了老君的靈質空間,發現了如今已空無一人的藍溪鎮的存在;而在漫畫中千百年前的藍溪鎮卻是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人聲鼎沸,這是跨媒介敘事中水平互文性的體現,兩種不同的空間狀態在不同媒介載體的情節中既相互獨立又互相關聯,具備情節邏輯上的合理性,給受眾帶來了全新的觀看感受。
在影視作品中,互文性也是一種常用的表現手法。通過將大眾普遍了解的概念、情節、鏡頭等運用在作品中,賦予其類似或全新的意義,能夠給受眾帶來會心一笑或耳目一新的體驗,從而對作品產生接近感。
2.連續性
亨利·詹金斯對跨媒介敘事提出了七大核心原則:擴張性和可鉆性、連續性和多樣性、沉浸性和萃取性、世界建構、系列性、主體性、用戶表現行為。在亨利·詹金斯的跨媒體敘事理論中,跨媒體敘事的主要特點是通過不同媒體形式的敘事文本之間形成“互文”模式,營造出多元媒體之間敘事文本的連續性。跨媒介敘事中的互文性和連續性是相輔相成的,歸屬于統一故事世界的某一敘事文本必定與另一敘事文本存在著協同敘事的關系,形成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特征,每一部作品都能成為受眾進入故事世界的通道。具體來看,在跨媒介故事世界中,媒介文本必須在內容與風格上體現出連續性,否則會與整個跨媒介故事世界格格不入。在內容層面上,連續性可以表現為某一媒介平臺上埋下的伏筆可能會在其他媒介的文本上得到回應,帶給受眾驚喜。例如,在動畫的番外MV《晚安喵》中,師父無限的身影一閃而過,彼時的觀眾尚在猜測其身份樣貌,后期的漫畫和電影中便都延續了原生文本的設定,對無限的過去經歷進行了深挖,實現了內容上的接續并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
3.跨媒介性
跨媒介敘事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必須運用多個平臺、多種媒介進行故事世界的建構和延展,對媒體技術、多種市場、受眾群體等因素進行綜合,以期實現最大程度上的傳播效果和經濟收益。從作品的呈現形式出發,畫面風格、人物形象等要素在保持連續性的基礎上還要進行適用不同媒介平臺的考量。在跨媒介敘事中,人物在從一種媒介轉換到另一種媒介之時,形象身份和主題身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在前期的動畫中,羅小黑因為妖力微弱,所以主要是以貓的形態出現的,而電影中則對正常狀態下的羅小黑的外表特征進行了改變,他以長著貓耳的人類形態出現在了銀幕上,而這種合理的變化并不會影響人物本身的辨識度和受眾的接納程度。
同時,不同媒介平臺上的目標受眾是跨媒介敘事考慮的首要因素之一。基于較短的動畫篇幅延展至登上銀幕的長篇電影需要兼顧粉絲觀眾和非粉絲觀眾的觀影門檻。由于原本媒介平臺上積累的粉絲觀眾對故事世界和主要人物已經有所了解,《羅小黑戰記》同名電影基于更加廣泛的受眾群體的考量,最終決定講述主線動畫的前傳故事。一方面,電影在前半部分劇情的推進中進行了多處背景介紹的穿插,降低了觀影門檻,使得非粉絲觀眾能夠快速接受電影的世界觀設定和特殊概念;同時,電影中埋入了眾多與動畫和漫畫相關的彩蛋,吸引粉絲觀眾對其進行發掘并享有對話互動性質的觀影體驗。
4.雙向建構性
無論是以角色為中心的跨媒介敘事還是以故事世界為中心的跨媒介敘事,其成功都離不開粉絲及粉絲的再度創作。在文本與受眾的關系上,跨媒介敘事的文本與受眾呈現出雙向建構的特征。受眾群體的參與敘事是跨媒介敘事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簡而言之,他們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不同媒介平臺上的受眾與官方共同建構故事世界,延展內容文本,從而使跨媒介敘事作品在雙向建構中不斷完善。一方面,跨媒介敘事不同于以往對封閉文本的改變,其內容文本是開放性的、共創性的。在長期的跨媒介敘事的過程中,受眾群體的意見反饋和二次創作將會對系列作品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羅小黑戰記》在動畫后期進入了“眾生之門”篇章。“眾生之門”是一款具有極高自由度的虛擬現實游戲,游戲地圖非常遼闊,玩家在游戲中可以扮演任意的生物,發掘眾多的玩法。“眾生之門”這一全新設定的引入賦予了動畫內容文本靈活的特性,受眾群體可以能動地進行解讀和探索。
另一方面,粉絲依據自身理解而二次創作的作品一旦獲得受眾群體的廣泛認同,它便對跨媒介敘事產生了推動作用。《羅小黑戰記》IP優秀的內容、及時的反饋、開放的態度使得粉絲群體積極地參與到共創的過程中來,雙方實現了良性的互動,該系列作品也獲得了一定的傳播效果和經濟效益。
1.避免敘事碎片化傾向
“跨媒介敘事”的首要運作策略,即建構一個具備龐大規模且復雜深刻的故事世界模型。這是一個時間跨度較長的過程,對于國內大部分資金有限的創作團隊而言,這個挑戰并不輕松。《羅小黑戰記》IP雖已連載11年,但其注重把握主線故事、劇情節奏,在敘事過程中不斷為故事世界添磚加瓦。海外的跨媒介敘事實踐相對成熟,但參考漫威宇宙的數十年建構,我國現階段的跨媒介敘事實踐還處于早期的邊做邊建構的模式,因此加強跨媒介敘事的過程管理和避免敘事碎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缺乏前瞻性的創作發展規劃,IP便會在跨媒介敘事的過程中逐漸喪失價值,因此完整性依然是創作團隊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系列作品必須能合理嵌入原有的故事世界中。
2.加強粉絲的參與創作
與新媒體時代興起的用戶原創內容(UGC)相似,跨媒介敘事中的參與創作者不僅包括主創團隊,粉絲群體的參與創作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故事世界接續拓展的必備基礎。粉絲群體既可以為IP系列作品花費時間和金錢,也可以協力創作出符合期待的全新文本。《羅小黑戰記》電影上映之前,主創團隊專門舉辦了一場面向粉絲的小規模點映會,著重了解粉絲群體的觀感和反饋。電影上映后,秉持著“萌系”特征的羅小黑和高冷遲鈍的師父無限使得粉絲群體的創作欲望迸發,參與了電影周邊的眾籌,甚至主動在微博、豆瓣等重點宣發平臺開啟“自來水模式”,有意識、有規模地向非粉絲群體推薦這部電影,最終幫助電影實現了小范圍的破圈。因此,IP 在跨媒介敘事的前中后期都需要注重給予粉絲群體足夠的參與創作空間。
3.具備跨文化創作思維
近年來,“講好中國故事”的思維普遍應用于我國文化產業出海策略,要想打造世界性的跨媒介敘事IP,不僅要深挖中國精神內核,還要有具備民族普適性的文化外殼。《羅小黑戰記》電影憑借羅小黑尋找歸宿的流浪之旅充分展現了中國人對于家這一概念的獨到理解,萬物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貫穿全局。參照海外優秀的跨媒介敘事實踐系列作品,不難發現它們在本身民族特色之外具備人類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例如不畏艱難的勇氣、跨越生死的愛情等。當IP 經由跨媒介敘事發展到后期,必將面臨進軍海外市場的問題,因此縮短文化距離成為IP 國際化運營的重要手段,具備跨文化的創作思維和國際視野是主創團隊的必備素養。
《羅小黑戰記》歷經11年的跨媒介敘事實踐仍在進行中,據主要創作者MTJJ透露,第二部電影已在2021年9月進入前期準備工作,預計還需要3年的電影中期制作。作為文娛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IP的跨媒介敘事面臨著廣闊的國內外市場,應選取高質量的精神內核,建構開放的故事世界,通過多種媒介平臺和受眾群體的協作敘事展開既互相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全新故事,實現IP系列作品的最佳傳播效果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