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燕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限,在數學學習中難免會遇到不同的問題,若是無法及時解決,就會打擊到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對學生的學科素養進行培養,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數學思維,建立數學思想。在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及教學內容,采取合理的應用措施。
項目式學習就是基于問題基礎上的教學方式,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引導者,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自主研究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思考及分析,找到解決方法,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該教學方式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征:首先,問題性。這是該教學方式中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動力。一般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目標,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對其思考、推理能力進行培養[1]。在這一過程中進行自我肯定和猜疑,利用學習的內容解決問題,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成就感,促進其發散思維的發展。其次,自主性。當前,教育改革日益深化,以往學生停留在被動學習的狀態,如今要求學生朝著自主探究型方向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小組合作及自主學習是該教學方式的重要特點,可以增加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培養其問題解決能力,提升探究精神。最后,互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習活動提供指導。這就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及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問題。因為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在思考及分析問題中,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拓展知識視野,學會從不同的層面思考及解決問題,同時提升合作及互動的意識和能力。
在教學中合理應用該教學方式,可以促進教學改革,讓學生系統學習知識,優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體來說,項目式學習的應用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可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現代教育理念,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可以基于教學項目規劃及設計,給學生營造自學的環境,讓學生在相應的項目環境中,基于合作探究以及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活動中應用該方式,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自學空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依據學習自主性原則組織建立項目學習團隊,一起收集以及整理有關的學習資源,基于團隊合作,討論交流明確研究主要方向,依據項目式學習流程完成學習任務,培養自學能力,促進數學素養的提升。其次,能夠拓展學生能力訓練范圍。基于新課標的引導,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把教學目標放在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以及數學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對此,教師要依據新課標教學改革要求,運用項目式學習進行教學,以經驗為主,以活動為中心,合理地設計及規劃項目學習,落實做中學的理念,同時在項目開發及落實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加強學生實踐及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鍛煉各方面的能力,如知識轉換、思維、動手實踐以及參與能力,幫助其進一步理解及掌握知識,提升數學教學的高效性[2]。最后,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教師要改革及創新教學活動,也就是要借助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項目實踐中,避免其受到以往知識及學習經驗的影響,讓其在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中融入項目學習團隊中,靈活應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創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健康成長,優化數學教學改革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教師應該先明確項目環節,也就是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分析其認知情況,整合研究其數學思維特點,之后立足于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層面設計項目任務,給學生的抽象、數學建模思維培養奠定基礎,利用這一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情境導入方式,清楚項目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推動項目式學習的有序落實[3]。例如,學習《扇形統計圖》一節內容,難點就是結合扇形統計圖主要信息,計算相關數據,并且做出合理的判斷,讓學生感受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及作用,可以利用其解決具體的問題,實現學有所用。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該模式,把數據分析以及在生活中的運用當作項目研究的主要環節,設計項目學習架構,利用情境導入法創設情境和確定探究項目,如,“同學們,我們平時吃的食物中含有各種營養成分,且會在營養成分表中做出標記,今天我們就用扇形統計圖的知識探索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分布。”基于明確任務,指導學生參與到探究中,正確引導其學習過程。
為了優化項目式學習的應用效果,就需要具備項目方案,對此,教師公布項目探究任務之后,應該讓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同時依據資料準備工作,設計探究方案,為探究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4]。例如,依據教學任務布置,教師在引導時可以讓學生搜集完成項目任務所需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常見食物的營養成分介紹圖片,利用統計表歸納整理及明確主要的營養成分。之后,計算各種營養成分的占比情況,并且設計成相應的統計表,為設計扇形統計圖的項目任務提供保障,便于學生結合資料設計探究方案,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明確教學項目方案之后,學生要依據教師的指導,在小組內選擇一些食品營養成分表,分析及探究扇形統計圖。在探究活動中,學生依據之前準備的食品營養成分占比統計表,劃分組員的任務,設計相應的扇形統計圖,同時介紹其中的信息。例如,學生可以設計牛奶營養成分統計圖,同時分析其中的信息。學生找到某品牌純牛奶的營養成分表,其中能量占比為3%,蛋白質占比為5%,脂肪占比為6%、碳水化合物占比為2%,鈉占比為3%,鈣占比為13%。學生還可以利用扇形統計圖設計其他食品的營養成分占比統計圖,并且依據統計圖中的數據信息,立足于百分數的意義層面,分析各種營養成分的占比,然后站在每天食用多少食品的層面,判斷個人每天能夠吸收的食品營養成分是多少。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基于分析圖中的數據,探究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完成主題活動練習及規劃之后,要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就要進行總結及評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小組項目學習成果,并且合理地評價活動成果,進而系統地認識這方面的知識。在學生匯報展示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自身參與項目式學習的情況,把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數據分析、數學抽象以及建模分析,變成具體的數學問題,從主要數據特點、數據解讀方式和在生活中的應用層面,歸納項目式學習效果,讓學生立足于生活元素提煉數學信息,進一步掌握知識,提升其數學學習能力,優化教學的效果。
為了優化評價的效果,可以將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組合運用。利用過程評價可以對教學進行優化,讓學生結合同學、教師的反饋意見,及時進行修改及創作,進一步掌握有關知識。在評價學生各方面表現時,應該重視對其學習過程進行整體評價,分析學生在各個階段的發展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之后反思活動中的表現,歸納進步的地方,思考不足和問題,學習其他同學的經驗。對于項目過程評價,可以設計多方面的評價指標,例如,能夠分工合作、能積極參與項目式學習活動、能夠解釋學習結果、能夠交流想法、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等。除了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表現做出評價之外,還要通過組員、教師評價等方式,提升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及合理性。
為了提升項目式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師及學生是教學中的兩大主體,應該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發揮出教師的引導者作用。基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逐步完成學習計劃,不斷積累經驗,形成自主探究學習意識,將這類經驗轉移應用到其他知識學習中。第二,注重學生間的團隊合作。在小組合作中有較多需要協調的地方,例如,分組分工環節中的爭議、分工后的執行效果等,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讓學生注重團隊利益,引導其在溝通及協作的基礎上,各自完成負責的內容。特別是探究習慣方面,教師應該對所有的環節實施過程評估,引導學生完成學習計劃。除此之外,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應依據分組分工的形式,把能力訓練落實到學生身上。任務化的分工,可以提升小組協作的高效性,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提升責任以及自主意識。第三,把握項目式學習的應用原則。首先,持續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旨在對學生的自主探索及學習能力進行培養,這一能力除了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作用之外,在生活中同樣具有重要影響。教師選擇的項目可以通過一兩個課時完成,或是直接滲透到整個學期的教學中,讓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上研究項目,還能利用課后時間進行有關的活動。除此之外,教師在評價學生項目完成進度時,不能只關注時間,還要結合學生的任務完成狀況、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最終的項目成果進行評價。因此,該方式的應用,應該重視持續性,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其次,真實性原則。這是項目式學習應用的一個關鍵原則,其要求教師在學生的生活和項目間構建聯系,讓學生意識到知識學習的價值。教師在設計項目時,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選擇合適的要素設置問題,讓學生可以在情境中掌握知識,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該原則就是讓學生形成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的內容是真實的。最后,合作性原則。這是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教師可通過運用該方式,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讓其基于合作探究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建立學習合作小組,實現共同發展。學生應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意義,形成這方面的意識,對于難度較高的問題,可以通過和組員間的合作,順利地完成項目任務。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屬于新的學習方式,有效展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基于自主研究及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項目式學習的應用作用,準確地把握其內涵及特征,結合學生情況及教學內容,合理運用該方式,發揮出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學習任務,使其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其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信心,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