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
摘要:區域教研聯盟要實現構建的城鄉一體化、研修全員化、資源共享化,讓學科教研聯盟推動教研轉型發展、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助力。在哈爾濱市教研聯盟的工作思路指引下,道里區區域內校際間、區域與區域間教研工作努力深入推進,有效發揮教研部門的研究、指導、引領和服務職能,促進學科教師能力及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關鍵詞:教研聯盟;三級教研;多元化
教研聯盟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哈爾濱市教研聯盟能夠更好地整合市、區、校三級教研力量,使區域工作更有指向,優化了師資結構、豐富了教育資源、營造了研究氛圍[1]。在三級教研模式的統領下,各區縣都有自己的做法,下面筆者簡單介紹一下道里區數學學科多元化開展教研工作的一些情況。
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有了跨時空、跨地域的特殊教學方式。根據市教研院楊瑞松主任、王宏老師的統一組織,我區與木蘭縣、通河縣組成研修團隊,開始區域聯合研修,進行五年級全年的“云課堂”網課備課、錄制合作工作。三個區縣積極互聯信息,通力合作:在我區統籌設計下,四位數學教研員與木蘭、通河數學教研員首先架構了依據網課特點的備課、錄課細則,打破常規教學模式,以新的教育形式打造內容多元、實踐豐富、互動多樣的線上課程[2]#。在精備細錄的過程中,我區主動將備課、錄課的寶貴經驗傳送給合作區縣,同時兩個區縣教研員與教師也將學生的基本學情第一時間予以溝通、反饋,互相了解教研基礎,所錄資源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市,切實落實楊瑞松主任提出的:“關注每一個區域,不讓一個學生因疫情影響掉隊。”此外,三個區縣的密切有效聯合,也讓課程資源審核有了三保險,有力保證了課程資源的準確性、實效性,高品質地完成了五年級137課時的課程資源的錄制工作。
在教研培訓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我區與木蘭縣、通河縣發揮共同體教研組的潛力和資源,立足課堂教學,以有效的教學設計為載體,以討論交流為主要形式,以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小課題,以區域內網絡教研為輔助手段,為教師進行專業交流、相互學習、共享經驗創造機會并將成果與全市教師分享,為全市建立五年級資源庫,分為:1.視頻資源———包括每節課教學視頻和每單元教材輔導視頻。2.文本資源———包括每節課教學設計。3.評價資源———包括重點內容的習題、單元習題、期中、期末測評等。4.課堂輔助資源———每節教學內容的PPT。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構建區域內和諧、多元化教研生態。
我們在市級學科聯盟的工作項目指引下,完成跨區域五年級教研活動的開展,多次為全市學科教師呈現教研觀摩課和策略成果。三區縣數學教師利用線上線下合作機制開展:1.線上學科互動交流分享。2.利用我區公眾號平臺開設聯合教研動態發布。3.利用市區各級賽課活動線下研培等方式,從而推動聯片教研成功向縱深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區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按照道里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工作計劃,橫、縱向網格化開展區域內數學教師培訓工作:
縱向———為了更好地發揮我區名師、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提升其專業化的發展空間,促進所有教師的共同發展,形成良性的教師互動機制,在我區統一部署下,開展數學教師基本情況摸查,建立教師基本信息臺賬,做到全區每一所學校中的每一名教師信息的全員掌控,便于有針對性分層、梯隊式管理與培養。我區三位數學教研員各自成立名師工作室,立足實際,以解決我們在課程實施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攻堅克難,研究學科核心、關鍵性問題,每位教研員融通教研、科研、培訓三條射線,多維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教研水平提升。各工作室與各學年教研員的教研活動相結合,基于小學數學核心內容和關鍵主題進行伴隨式系列化教研活動和優質教學資源分享,包括小學數學專題解讀、領域優質課例、專家深度評價、教學設計指導等,夯實教師一體化聯動基礎。特別是疫情期間,為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和方案提供了互促提升途徑,切實推動我區數學學科教育快速、健康、均衡發展。
基于實踐與理論,我區利用每年一屆的“創新杯”教學大賽、學科教師技能考核,全員參與有效促進道里區學科教師基本素養的提高,提升了區域內教育教學質量發展,從而體現哈爾濱市教研聯盟提出的“縱到底”的研訓理念。
橫向———2015年我區成立了以全區基層學校小學數學學科教研組長為團隊的道里區數學工作坊。工作坊科學、規范化管理,由四位數學教研員帶領坊主,遴選核心成員并制定了詳細的工作坊規章制度、細則,近、遠景工作目標與計劃。工作坊成立7年來細化落實各項工作要求,實現校際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行師資交流互動、課程共建共享,以教師為主體,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努力做到“橫到邊”。這種學校聯盟模式在教學教研中發揮著橋梁的作用,是增強基層教研有效化的平臺。每年我區工作坊研修階段性成果會在道里區數學“課博會”上總結與分享,扎實有效地推進了我區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促進了研修目標的全面落實。2019年我區開展了數學優秀教研組評選工作,全區所有學校均積極參與,活動分為教師技能與理論研討相結合、形式多樣的匯報,最終每三年遴選出一批道里區數學優秀教研組。疫情期間,通過“互聯網+”的聯研機制,將不同區域的教研組聯合起來,基于共同主題開展跨校教研組聯研,形成了同研、同創、同享的機制和跨校協作的教研共同體,形成網格化的教研聯盟實施體系,所有學科教師參與的網格化教研聯盟,豐富我區小學數學教育研究內涵,促進區域教育教學教研的均衡且高質量發展。
我區各校立足教學實際,在關注常態化、常規化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基礎上,在創新中求突破,許多學校對鮮明特色和持續性發展的教學模式展開積極地探索,促進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像經緯小學數學團隊,一直圍繞“思辨教學模式探究”立足本校實際,突出自身辦學特色。兆麟小學的“數學課堂問題策略與方法”將校本研修與本校教育教學實踐和師資隊伍建設實際相結合。群力實驗小學依據教師隊伍組建的特點,構建了“頭雁領航,群雁高飛”的“雁陣式”教師發展模式,采取“雙螺旋并驅,項目式研究”的形式,協同合作、整體發展。群力兆麟小學數學團隊一直致力于“疑、趣、思”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修,通過校本研修的平臺,打造興趣盎然、質疑思考的高質量數學課堂。歐洲新城經緯小學的教師專業化發展聯盟,圍繞學校“六步暢學,自主學習”的課題研究,聯盟成員致力于改進、改善、改變學習方式,研究數學學科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和目標的最優化。撫順小學和新陽路小學的數學教學研究會,分別圍繞“構建益·數自然課堂”“閱讀+下進行數學問題式教學模式的研究”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等。這種創新融合的校本教學模式的深度研修,讓課改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著重體現了校本研修的“強基礎,重能力,輕負擔,高效率”。
幾年來,哈爾濱市道里區教師進修學校在市教研院高站位指引下,與兄弟區縣聯合研修、以區內工作坊、室一體化聯動、基層學校校本研發創新為主線,充分發揮優勢資源方面的引領和示范輻射作用,構建核心團隊引領的運作范式,增強校際教學教研實效性,合作交流,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我區進一步依托市級學科教研聯盟項目,更加有效地完善原有基礎上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讓學科聯盟推動教研轉型發展”。獨行快,眾行遠,我區會繼續在市教研院帶領下,與兄弟區縣凝心聚力,共謀智慧,充分發揮教研部門的研究、指導、引領和服務職能:乘教研聯盟之勢,譜多元教研新篇,有效推進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瑞松.構建教研聯盟有效機制促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2(4).
[2] 毛才盛.聚焦優質均衡,促進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J].人民教育,2022(23).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學會2021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重點課題“構建區域教研聯盟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階段性成果(kt2021042313260321492);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基于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教研聯盟機制構建及應用研究”(JJB1422121)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