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從中國革命史、優良傳統和精神中汲取養分,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而紅色旅游對傳播紅色文化、傳承民族記憶、凝聚革命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紅色檔案作為紅色文化與紅色旅游之間的重要紐帶,應當充分發掘自身內涵與價值,轉化為促進紅色旅游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有必要從紅色旅游的角度出發,分析紅色檔案開發利用的現狀,并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未來發展方向。
一、紅旅時代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特點
(一)主題內容:根植本土紅色文化
紅色檔案是基于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產生的檔案,因此紅色旅游中開發利用的紅色檔案會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往往圍繞當地發生的重大紅色事件、歷史古跡或名人軼事進行開發利用。例如,2021年5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牽頭發布了“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其中,江西以占據35個紅色歷史景點位列第一。江西作為紅色精神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見證了我國革命歷史征程中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瑞金為起點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等等。因此,江西以當地的紅色文化和歷史為主題,對豐富的紅色檔案資源進行組織編研,開發了一系列紅色展館和景點,對當地紅色旅游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資源整合:跨界跨地域聯動合作
紅色檔案資源隨著紅色文化的運動而產生,因此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分散性,不利于整體開發利用[1]。在紅旅浪潮下,各地圖檔博機構通力合作,進行了跨地域資源分享與整合,合作開發紅色旅游景點。例如,著名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中共一大會議原本在上海召開,但中途轉移至嘉興南湖,同一歷史事件在兩省市都有遺址。為了整合這兩處紅色資源,文旅部開通了“開天辟地·革命啟航”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包括了上海市中共一大發起成立地、上海市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和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等等。這一線路的設立,將兩省市的多處紅色紀念地聯系起來,對紅色檔案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和深度開發,避免了資源的重復建設或史料缺失。
(三)展示手段:數字化情景化并重
在數字技術不斷更迭的當下,檔案部門也在嘗試突破,將新興技術融入檔案工作之中。數字技術的具體運用,如VR技術、可視化應用等等,都可以將文字形式的紅色檔案進行開發利用,使之更為生動立體,同時實現網絡平臺上的資源共享,跨越空間限制,為游客打造更為容易獲取的沉浸式情景式體驗。例如上海的國歌展示館就在公眾號上建設了VR全景游功能,通過景區的實景拍攝與數字科技相結合,實現720°全方位線上游覽。同時,通過對關于國歌誕生的紅色檔案的深度挖掘和編研,VR全景游還配備了一套語音講解,從視聽兩方面幫助游客更好地理解紅色檔案中的內容和價值。
二、紅旅時代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存在問題
(一)紅色檔案建設主體模糊
紅色檔案作為紅色旅游依托的基礎載體之一,應當在整個紅色旅游鏈條中處于主要地位。但在實際紅色旅游過程中,檔案部門也沒有主動加強紅色檔案與紅色旅游之間的聯系。游客更多地接觸到的是“歷史遺跡”“文物”等概念。紅色檔案的概念被弱化,大多是以介紹人物生平、羅列項目的作用出現,反而加深了檔案在民眾心中的刻板印象,與“人物簡介”“名目記錄”等概念混淆,不利于檔案事業走近民眾、貼近民眾。在紅色旅游中,圖檔博三館同為公共文化機構,都是主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利用文獻信息的組織管理開發利用,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知識信息服務;博物館則通過陳列展示、社會教育等手段,發揮獨特的美育、德育功能[2]。相比之下,檔案部門缺乏權屬意識和責任意識,沒有抓住紅色旅游的浪潮,不夠強調紅色檔案概念和歸屬,沒有發揮獨特的文化功能并明確自身在開發紅色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二)紅色檔案流散情況嚴重
許多紅色檔案形成時間久遠,加之近代中國的戰亂影響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后始終處于秘密狀態,大量中共早期文獻沒能完整保留,許多紅色檔案丟失或者流散各地。例如,早在1923年,陳獨秀就向共產國際報告過,中共“一大”原始文獻已全部遺失[3]。而中共成立后即成為共產國際一個支部,因此蘇俄檔案機構保存了大量早期中共革命的紅色檔案。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針對上述文獻,陸續復制了20余萬頁紅色檔案。另一方面,還有許多紅色檔案流落民間,雅安市檔案館就曾從民間征集到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畫冊4本、紅軍幣一枚、地下黨組織活動等文史資料1500件[4]。這些都是極其珍貴的紅色檔案,為研究中國近代史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貢獻了重要作用。但是,和流散的紅色檔案總量相比,這些仍只是冰山一角。紅色檔案的流散使紅色旅游的發展少了一大助力,失去了許多詳實史料豐富紅旅內容以及幫助游客了解我國近代發展的細節。
(三)紅色檔案文創產品單一
文化創意產品是紅色旅游產業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一方面,文創產品可以為紅色旅游事業創造收入,提供部分資金來源,為進一步開發紅色檔案資源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文創產品是紅色精神的衍生和延展,有利于二次甚至多次傳播紅色文化,符合人們的社交需求和使用價值需求,加深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記憶[5]。然而,目前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類型較為單一,大多數是明信片、冰箱貼、鑰匙扣這種日常生活用品,把具有紅色檔案元素的圖案進行簡單移植,深層次的文化屬性不強[6],并且和其他行業的文創產品同質化嚴重,使得紅色檔案價值的開發流于表面,不能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三、紅旅時代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方向
(一)提高紅色檔案認知水平
紅色旅游中,紅色檔案的認知水平不僅與游客相關,也與檔案工作者相關。一方面,對檔案工作者來說,首先應該掌握并不斷豐富檔案理論知識,對紅色檔案的概念有明確的認知,意識到紅色檔案在紅色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基于紅色檔案歸屬的特殊性,檔案工作者應該對相關交叉領域也有一定了解,例如圖書館、博物館等等,這有助于提升業務能力,在紅旅時代下,更好地完成一些館際合作方面的工作;再者,檔案工作者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技能,不能局限于傳統的辦公自動化、檔案簡單數字化方面,而是將檔案工作與不斷更迭的新興科技相結合,保持檔案工作的創新性、前沿性,主動尋求檔案工作和檔案工作者自身進步的可能;最后,檔案工作者要培養與時俱進的思維模式,善于發現紅色旅游新時代下公眾的新需求和時代的新機遇,加強檔案工作的主動服務導向,充分開發紅色檔案的價值,主動利用掌握的新技術,開發能滿足公眾需求的、具有創新性的紅色檔案產品。另一方面,對于游客來說,要抓住紅色旅游的機會,提升游客對紅色檔案的認知,這對全社會的紅色檔案認知普及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做到這點,首先需要一個渠道向游客主動灌輸紅色檔案的概念,比如在紅色景點設置紅色檔案講解員,結合紅色檔案中蘊藏的豐富史實向游客介紹我國的紅色發展之路,領悟紅色精神。
(二)加強紅色檔案征集工作
紅色檔案是紅色旅游的內容基礎,詳實的檔案史料能使紅色旅游更言之有物,從而提升游客的紅旅體驗,提高紅旅愛國教育水平。因此,征集流散紅色檔案是豐富我國紅色檔案資源、促進紅色旅游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流散的紅色檔案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流散海外,另一部分流落民間。對于流散海外的紅色檔案,由于檔案歸屬等問題,檔案工作者應在互相尊重、友好交流的前提下,加強國際合作,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紅色檔案內容層面的回歸,充實我國的紅色檔案資源。在這方面,我國已有一些成功先例,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收藏有一套陳誠檔案資料的微縮膠卷,內容涉及1934年前后,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權和黨的建設的各類指示等,檔案載體各異,包括油印、鉛印出版品、布告、宣傳單等等。這批檔案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牽頭,已全部完成數字化轉換。對于流落民間的紅色檔案,要積極面向全社會進行征集,兼顧實體捐贈和數字化采集,擴大征集內容范圍,讓公眾認識到征集內容不僅包括傳統的檔案文獻紙質載體,還包括各種具有歷史見證作用的實物紅色檔案、與紅色活動有關的音像、圖片資料等等。
(三)豐富紅色檔案文創形式
優秀的紅色檔案文創產品可以為紅色旅游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對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要脫離傳統文創模板,結合紅色檔案特色和內涵,兼顧趣味性與教育性。中共一大紀念館曾基于陳望道因一心翻譯《共產黨宣言》而誤將粽子蘸墨汁的故事,推出了“真理的味道”粽子文創禮盒,禮盒配有墨魚紅糖汁,以糖為墨,既生動還原了故事場景,給予消費者親身體驗的樂趣,又回溯百年紅色信仰,起到了紅色精神教育的作用。此外,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可以突破實物的形式,進行跨界融合,開發體驗性文創產品,為自身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時下流行的劇本殺、密室逃脫、沉浸式戲劇等等,這類活動往往需要設置一個具體的情境,并且需要豐富的故事細節,這恰恰是紅色檔案所具備的。實景沉浸式戲劇《思南路上的槍聲》便是以1946年10月1日夜晚的國共談判為背景,由觀眾扮演不同身份的與會人士,完成各自的任務,推動劇情發展,獲得沉浸式的感官體驗。劇組鉆研了大量史料,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真實歷史人物為角色設定,最大程度還原了歷史情境,致敬革命先輩,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悟紅色精神。這種全新的體驗性文化產品形式不僅豐富了紅色檔案文創體系,從全新的層面發揮紅色檔案自身的價值,也提升了公眾對紅色檔案、紅色旅游的興趣,促進紅色旅游和紅色文化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
四、結語
對紅色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發展紅色旅游事業的必要條件。在紅色旅游的大背景下,檔案部門應結合時代特色,明確紅色檔案在紅旅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內容為王”原則,重視紅色檔案的征集工作和內在價值的挖掘,提高全社會對紅色檔案的認知水平,豐富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形式,促進紅色旅游事業發展,進而為全社會的紅色文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劉龍見,石慧.紅色檔案資源展覽的現狀、趨勢和思考[J].北京檔案,2022(12):24-26.
[2]馮雅,吳寒,李剛.論習近平紅色資源觀[J].圖書館論壇,2022,42(01):1-12.
[3]抗日戰爭紀念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三)[EB/OL].https://www.krzzjn.com/show-2150-116975.html, 2021-09-24.
[4]雅安市檔案局.雅安市弘揚紅軍文化,緊急征集紅色檔案[EB/OL].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a0afb384-5027-4387-a149-de0e11cb7422.html,2009-12-24.
[5]吳豐蕓.文化記憶視角下遵義市紅色檔案文創產品開發策略——以遵義會址為例[J].檔案學刊,2022,355(01):92-95+102.
[6]蘇安娜.文旅融合時代紅色檔案賦能地方紅色旅游的開發現狀、多重困境與突圍路徑[J].檔案天地,2023,347(03):43-46.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