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龍,張毅,朱成杰,商艷,韓一平,佟智穎
隨著海軍轉型發展和海洋軍事醫學建設需要,海軍全科醫學和海軍全科軍醫的作用日益凸顯。戰創傷或訓練傷急救是基層軍醫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現場救治是否及時有效,直接關系到戰士的傷亡率[1]。然而,基層軍醫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理論與實際不能有效結合、書本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實踐中動手能力較差、遇到急救情況時手足無措的問題。所以,有效的急救學習是海軍全科軍醫提升戰救技能從而正確應對突發緊急情況的重要方法。
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且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實操經驗缺乏,崗位勝任力不強等問題[2]。情景模擬教學近年來在國內外逐漸興起,其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搭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能充分激發學員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學員臨床診療能力的同時增強人文素養、團隊意識等內涵品質[3]。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戰救背景的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于海軍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軍醫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效果。
1.1 研究對象將56 名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參加海軍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2019 級基層軍醫隨機分為2 組。其中試驗組28 人接受情景模擬教學,對照組28 人接受傳統教學。所有學員均為本科學歷;每組均為男性27 名,女性1 名;試驗組初級職稱21 人、中級職稱7 人,對照組初級職稱22 人、中級職稱6 人;試驗組年齡(31.11 ±2.63)歲,對照組年齡(31.07 ± 2.96)歲,2 組學員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教學方法以基層部隊常見的戰創傷或訓練傷——骨折為學習病例。對照組實施傳統教學,按如下順序開展:(1)教員集中講授骨折急救理論知識;(2)教員利用模擬人進行止血、清創、固定、復位等技能操作演示;(3)學員練習相關技能操作;(4)急診科臨床輪轉。試驗組實施急救情景模擬教學,按如下順序開展:(1)教員提前預告擬開展骨折急救課程;(2)學員自學骨折急救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3)學員在教員指導下設計以戰場環境為背景的骨折急救情景劇腳本;(4)演員確定,分成4 組,每組7 人,其中1 人為主治醫師、1 人為衛生員、1 人為傷者、4 人為傷者戰友(抬擔架、提供病史);(5)分組進行情景劇彩排;(6)急救情景劇舞臺表演+錄像;(7)視頻回放,各組相互點評;(8)教員點評,結合情景劇暴露的問題,講解骨折急救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重難點和注意事項;(9)急診科臨床輪轉。帶教師資均為急診科高年資主治(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 年)及以上醫師,授課前統一參加項目組組織的情景模擬教學師資培訓。
1.3 效果評價培訓完成前后分別對2 組學員進行骨折急救理論知識筆試和骨折固定技能考核,2 組所用理論試卷相同,技能考核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考官根據相同的評分表進行打分,滿分均為100 分。培訓完成后通過問卷星按李克特5 級評分對學員進行滿意度及自我效能評價調查,具體為非常滿意/認同、比較滿意/認同、基本滿意/認同、不太滿意/認同、完全不滿意/認同,其中前3 個等級判定為滿意/認同,后2 個為不滿意/認同,該問卷克隆巴赫系數為0.917,提示其信度非常好。培訓后發放調查問卷56 份,回收56 份,有效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考核成績培訓前2 組學員理論及技能操作得分基本相當(P>0.05)。培訓后2 組得分均有提高(P<0.05),且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試驗組與對照組學員理論與技能操作成績比較(分,± s)

表1 培訓前后試驗組與對照組學員理論與技能操作成績比較(分,± s)
組別試驗組(n=28)對照組(n=28)t 值P 值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培訓前67.82 ± 10.41 68.50 ± 11.69?0.229 0.819培訓后81.64 ± 8.69 74.57 ± 9.62 2.886 0.006 t 值?5.394?2.122 P 值<0.010 0.038培訓前58.79 ± 9.81 58.54 ± 11.07 0.089 0.929培訓后74.36 ± 8.95 69.11 ± 10.12 2.057 0.044 t 值?6.206?3.731 P 值<0.01<0.01
2.2 問卷調查試驗組學員對培訓整體滿意度及對提高學習興趣與能力、臨床思維、團隊協作、自信心、崗位勝任力等自我效能評價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試驗組與對照組學員滿意度及自我效能提升認同度調查結果比較[例(%)]
有效培養全科軍醫的現場急救能力是海軍軍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目標之一。基層部隊常見的急救情況,主要是需要立即采取救治措施的訓練傷或戰創傷,如骨折、氣胸、燒傷、腦外傷等。大部分學員畢業后即走上了基層工作崗位,日常工作中創傷救治機會有限,既往所學理論知識也逐漸遺忘,一旦遇到急救情況,往往缺乏信心,手足無措,極有可能延誤診治,甚至因處置不當對傷患造成二次傷害。
為全面提升海軍全科軍醫戰救崗位勝任力,項目組著手海軍全科軍醫實戰能力課程建設。傳統教學方法主要體現教員主動性,學員被動接受,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忽略了實踐操作,教學效果欠佳[4]。近年來,情景模擬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嘗試初顯成效,其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學員在教員指導下全程參與案例情景設計,通過角色扮演,“身臨其境”,避免理論與實踐脫離,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深入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強化臨床思維、培養溝通協調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增強應急處置能力與自信心等[5-9]。
項目組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屆56 名海軍基層軍醫規范化培訓中開展骨折急救情景模擬教學并評價其效果,以探索最佳急救技能培訓模式。結果顯示,培訓后2 組學員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成績均有提高,且試驗組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學員對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滿意度高于傳統教學法,且試驗組學員對學習能力、臨床思維、溝通協作、自信心、崗位勝任力等自我效能評價均高于對照組。上述結果與部分學者在全科醫學科、內科、外科、急診科、眼耳鼻咽喉科等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相似[9]。情景模擬訓練在戰救技能培訓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有外軍開發了可模擬不同戰場環境和戰創傷類型的急救模擬訓練模型,顯示出了較強的實用性[10]。
情景模擬教學能將基層臨床工作中的典型病例及場景以“情景劇”的形式搬上講臺,學員全程參與設計和表演,是一種啟發式、實踐性培訓方法,可較好地解決基層軍醫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脫節的問題,能夠全面提升學員戰救崗位勝任力,值得進一步在海軍全科住培軍醫急救技能培訓中探索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