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立群 文|張媛媛

“胸懷大局,忠誠奉獻”,這座展館承載了關于山東小三線的記憶
在濟南萊蕪區高莊街道塔子村,有一片紅磚壘砌的老建筑。它們完好地保存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風貌。當年,從五湖四海而來的小三線建設者們,用勤勞的雙手,在荒涼偏僻的山溝里,建起了可支撐戰時應用的印刷基地——山東人民印刷廠。
歲月流逝,曾經重要的“小三線”企業,如今已沒有機械的轟鳴和來往的繁忙人群,山東人民印刷廠的車間被打造成了山東小三線紀念館。一臺臺舊機器,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老物件……把人們拉回到了那段燃情的歲月。
1970 年9 月,為響應國家小三線建設,山東人民印刷廠由萊陽遷至萊蕪高莊鎮,為山東省出版總社書刊戰備印刷廠。“當時為了保密,它的軍工代號是709,通信地址為12 號信箱。” 山東人民印刷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效軍說。在那段不平凡的歲月里,它印過第四套人民幣、四大名著、《毛澤東選集》,還承擔過1977 年國家恢復高考后5 年的山東考卷印刷任務。
“廠區很大,分東、西兩個大院,東院為生活區,建有家屬樓、食堂、影劇院等;西院為生產廠區,建有行政樓、生產車間、原料紙庫等。” 不只山東人民印刷廠,當時的萊蕪還有山東省交通廳汽車修理廠、山東新華機器廠、萊蕪機械修制廠、山東電話設備廠、萊蕪鋼鐵廠等“小三線”企業。每一家廠都有自己的代號,有的是用建設日期作為代號,有的是用通信信箱作為代號。隨著社會的發展,曾經潛隱在這片土地上的“小三線”企業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1995 年,印刷廠在泰安建立了分廠,2006 年搬至萊蕪市區。”雖物是人非,但人們并沒有忘記這塊熱土,仍親切地稱這里為“709”。
通過多年培訓、學習和實踐,員工科學思維漸漸建立,工作流程不斷改善。現在,六西格瑪、精益醫療理念已融入恩澤員工工作方式中,定義問題、分析問題、尋找真因、持續改進,已成為恩澤員工工作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亦貫穿于恩澤集團的組織文化。

站在廠區門口,就猶如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不平凡的歲月

曾經的印刷車間,被改造成了約1800 平方米的山東小三線紀念館

一輛“泰山牌”汽車,矗立于展廳中
由圖8可以看出,儲罐氣相壓力從0.42 MPa到1 MPa,需要時間大于58 h。由此可以判斷:①對于加液卸液頻繁的LNG加氣站,則可以實現槽車的BOG回收;②對于加液不頻繁的LNG加氣站,則保守估計可以維持2~3天時間無排放存儲。
據709 文化產業園工作人員謝玉娟介紹,目前園區每年能接待約15 萬人次、800 多個團體。“我們是黨建教育基地,很多單位、團體會在這里開展黨建、團建活動。”7 月19 日下午,他們接待了來自齊魯工業大學的團體。“今天的團不算多,每逢7 月1 日等重大的紀念日前后,我們都忙不過來。”
2018 年3 月,山東小三線紀念館正式開館,這也是山東省內唯一、全面系統介紹小三線建設的專題紀念館。在紀念館的基礎上,整個廠區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打造成了獨具年代感的709 文化產業園區。一步入園區,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耳邊回蕩著“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
由于生活貧困,只好以文筆吃飯,經常受聘為地方修志,他也就將經世致用的觀點自覺地運用于修志之中,說“丈夫生不為史臣,亦當從名公巨卿,執筆充書記,因而得論列當世,以文章見用于時,如纂修志乘,亦其中之一事也。”[6]他曾經明確談到,修志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實用。他認為方志不是地理書,而是“一國之志”。他認為“史志之書,有裨風教者,原應傳述忠孝節義,凜凜烈烈,有聲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貪者廉立……況天地間大節大義,綱常賴以扶持,世教賴以撐柱者乎!”[6]他在總結前人修志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系統完整的方志理論,從而為中國古代方志學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在展館的對面,就是廠區的大禮堂。“如今萊蕪區的很多活動,都是在我們的大禮堂舉行的。”709 文化產業園工作人員李曉彤說。大禮堂還是原來的模樣,“這些椅子都是當年留下來的,這里的舞臺特別適合表演像《芳華》里《沂蒙頌》一樣的舞蹈”。出了大禮堂向園區的深處走,職工食堂里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我們園區還可以提供餐飲、住宿方面的服務。”他們正在努力地讓709 的每一處遺產都煥發新的活力。
進入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幅照片。“這一幅幅照片是小三線生產、生活的剪影。” 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很多人像《人世間》里的父親周志剛一樣,拋家舍業,從大城市到山溝建設三線工程。這個展覽記錄了那一代人經歷的崢嶸歲月,每一個物件都能喚起塵封的時代記憶。一輛“泰山牌”汽車,講述了當年“17 號信箱”山東省交通廳汽車修理廠造出了第一輛五噸載重汽車樣車并為國慶20 周年獻禮的故事。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將其命名為“東方紅”,后改為“泰山牌”。
2017 年,山東小三線紀念館在709 廠舊址上開始籌建。在宋效軍看來,山東小三線紀念館之所以會選擇在這里,是因為“廠區保存得很完整,而且積淀深厚、故事豐富”。曾經的老廠房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時光斑駁的職工第一食堂,等待著被注入新的活力

“以廠為家”,小三線建設者們舍小家為大家,建起這一方天地

小三線的故事,立體而豐富,參觀者絡繹不絕

廠區的大禮堂還保持著原來的面貌
目前,整個產業園區通過對部分廠房、宿舍、學校、禮堂等設施的充分開發利用,打造成黨校現場教學基地、影視拍攝取景地,積極探索體驗式“工業懷舊游”新模式。另外,產業園區還通過學習、教育、培訓、展覽、實踐等一體化建設,延長了紅色旅游產業鏈,2020 年被評為AAA 級紅色景區。
新疆晨曦椒業有限公司采購部經理石峰國向與會的農戶介紹了公司在收購辣椒時所關注的要點,以及如何提高辣椒的品質和價值。他指出,焉耆是晨曦生物重要的辣椒色素產區,這離不開政府和各方力量的支持。好的品種+好的管理+好的肥藥+機械化規模化種植,辣椒就能達到優質高產和高收益。同時也希望,在新疆辣椒(色素)全產業鏈聯盟的各個環節的幫助下,共同將新疆的辣椒產業做大做強。
“我們的懷舊風格,吸引很多人來拍照打卡。”《只問耕耘》《青山遮不住》等影視劇都曾來此取景。“下一步,我們將完善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青少年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影視拍攝基地、文創休閑度假基地。”李曉彤認為,在萊蕪將紅色精神血脈轉化為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思路下,身處萊蕪山區的709 文化產業園,大有可為。
每一處工業遺存都承載了數代人的夢想和回憶。如今,這處名叫709 的工業遺存,拂去了歲月的塵埃,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成為城市的新風景。在這里,不僅可以感悟三線精神,還可以收獲美景與快樂。

這里如今已經成為黨性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游客約15 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