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弘毅


藝術家簡介
倪金寶,又名倪悅、倪越,高郵人?,F供職于揚州八怪紀念館。幼承庭訓,廣泛涉獵詩、書、畫、印各領域,書畫家、評論家、印人。
代序
硯邊旅者 陌上清風
余本村野后生,祖居江南,宦游江北,幸承家風以好讀修身、復染鄉情以崇文好藝,深敬鄉里之耆老,尤仰古今之賢達。生于二溝,合于三垛,少游同里,曾祺同鄉,而地屬秦郵,承淮左名都之載覆、得竹西佳處之濡養。概人文沾溉浹入神髓,是幼負高志、遙期云表,持誠存敬、抗言直行;嗜書畫只緣崇文、作歌詩但為騁志,至于金石雕蟲、疏記評跋俱是砥礪錘塑、養性修身之具耳。默默勤于筆硯、寂寂居于鄉里,兼濟無楫、獨處孤行,唯求心安,豈期聞達。幸承吾鄉之同年雪峰、建中及弘毅三兄力薦,共成斯展于中國國家畫院,多為經年習作,畫印詩書凡150余件,但陳心跡,不足稱佳,尤冀十方名宿垂鑒斫正以期稍有長進耳。
癸卯年,高郵倪金寶客竹西佳處之名苑砥室磐堂所作。
倪越原名倪金寶,自取為“越”可能是超越自我的意思。從他十幾年的創作歷程來看,我認為他的藝術最大的特點在于不拘一格而轉益多師,對于“美”的尋覓與表達從來不受經典與時俗的范式所限。也可以說,他的創作一直試圖完成對自己生命狀態的一次又一次超越。
當下,形態各異的“技術”正在打破經典的界限,“黑科技”的“操作”“數字化”的繁榮令人類不得不又一次思考“何為藝術”這個古老的命題?!肚f子·養生主》中記載了梁惠王與庖丁之間的一段有趣的對話,對庖丁“解?!背錾袢牖谋硌荩夯萃跤芍再潎@道:“技蓋至此乎?”庖丁回應道:“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薄暗馈苯酢凹肌眳s并非等同于“技”,多出的那一點無形的東西是否就是“藝術”呢?
在中國傳統的語境下,“藝術”被看成是“藝”與“術”的連綴組合,一般指涉高超的操作技能和策略手段。西方的“藝術”概念起源于古希臘語,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指高超的構型與制作技藝。直至18世紀,巴托發明了“美的藝術”概念,現代的“藝術”才真正與美、靈感、天才等近乎“道”的名詞聯系在一起。可見,從藝術本身的發展來看,中西方同根同源,都將精湛的技藝視為藝術發展的基礎。
中國的“道”與西方的“美”相近,對藝術來說都是用來形容構型與制作技藝出神入化之后的生命狀態。但是,現代藝術卻在極力證明“藝術”不同于“工藝”“生產”“技藝”,更要比它們高明許多。不得不說,許多人的創作正是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跑偏的,他們只重視追逐先進的理念,迎合現代技術下“美”的標準,早已忘記了對創作本身技法的提煉以及對自身生命體驗的凝淀。
倪越與眾不同,他憨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創作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來不管“經典”和“時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更從來不奢求通過迎合任何的“規范”與“標準”去獲得聲名?!澳瞬恢袧h,無論魏晉”的氣度,使他的藝術始終保持著自己生命的本色,他只想要開墾屬于自己的園地。獨特的心靈狀態,是倪越的創作能夠超越歷史的和現實中的種種框架,不斷取得基于自我生命狀態的沉浸式超越之根本所在。
“從心所欲不逾矩”,倪越師法“造化”意在錘煉自己的“面目”,所謂“境隨心轉”,每一幅作品又因為不同的狀態呈現出獨特的面貌,傳達出獨一無二的神氣。一方面,倪越十分重視技法的訓練、語言的汲取,涉獵廣泛,入眼格調很高。不論古人還是時人,只要是格調高、法度正的創作他總是孜孜不倦地學習研究,以可取之處為自己的創作所用。此外,不論書法還是繪畫,倪越皆從自己內心的體驗和自己對現實的典型觀察入手進行創作,從不受成法和觀念的干擾,而是十分重視自我真實感受的升華。從筆性上看,倪越從來天馬行空、汪洋恣肆,天然地呈現出自己想要表現的趣味,從不拘泥于任何細節或法度方面的得失,而是從整體層面真實展現生命此刻的姿態。
故此,倪越十幾年來的創作道路可以歸結為“寫生態”,他意圖通過畫筆來記錄自己生命的運行,描繪內心的生命形態。古往今來,許多人的創作試圖從傳統中“進步”抑或謀求通過“技”的訓練和規范達到“道”的彰顯,筆筆要以趣味為先,事實上此類觀念先行、成法先行的思路都會以犧牲自身感受為代價,最后使自己的書畫墮入與人為奴的境地。前文引用莊子的話是為了說明中國傳統所謂的“道”實際上是由“技”而“進”的,而非“道”先于“技”。倪越深知,要避免藝術創作上的千人一面就必須時刻遵從自己的技藝、感受,按照自己特定的節奏來創作,他誓要為觀眾呈現自己的生命韻律,為此追求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筆墨。
外表瘦弱、不善言談的倪越卻有常人不具備的勇氣與執著??吹竭@批展覽作品,不由得令我想起數年前,他的同鄉錢建中向我引薦他時的情景。錢建中出身詩書之家,性若一懷冰雪,故能肝膽照人、知交四海。錢兄與我同好書畫之道,自己有很多收藏。有一次偶然聊起倪越來,得知他的求藝之路與藝術追求,再看建中兄所藏的倪越佳作,直到后來我們三人對飲論藝,短短幾次接觸,使我對倪越的藝術充滿信心。
面對“經典”的龐雜、“時俗”的紛繁,倪越的創作不疾不徐卻能孕育常讀常新的生命力。最近我聽說,他又將自己的名字從“越”改為“悅”。我想,在他自己構筑的獨特藝術“生態”中沉潛前行、不斷探索、執著追求,他一定能夠悅從心生,不斷超越吧。
倪越的藝術就是他的生命,相信有道友相伴、意趣相隨,他不但不會孤獨,而且隨著生命的延續,他的創作必然會表現出重重新境界。
(作者系東南大學中國藝術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