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宏
摘要:此文遵循《中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十四五”人才隊伍建設指導意見》,觀察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數字工匠”的概念,包括其內涵及外延;從基礎作用、積極作用、表率作用幾方面闡述“數字工匠”在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以及遇到的問題和思考建議等;并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工作方法,結合實地調研,闡明行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亟待培育一批“數字工匠”。
關鍵詞:數字經濟;自行車行業;轉型升級;數字工匠;人才培育
0? ? 引言
聯合國《數字經濟報告(2021)》指出,我國是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截至2022年年初,數字經濟規模超45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8%。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邁向全面擴展期,其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度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成效顯著[1] 。2017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概念,旨在依托“互聯網+”發展戰略,以數字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并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傳統產業內在價值。人才則是數字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和推動力量。
隨著數字化高技能人才對產業發展重要作用的日益凸顯,數字人才的高質量供給也日益成為經濟全面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提升“數字工匠”素養,為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建設數字中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發給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表示:“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對新時代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正因如此,如何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如何在行業內培育一批高素質“數字工匠”,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
自行車行業想要在智能化、數字化驅動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把握住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就必須重視高質量就業崗位釋放出的信號。在面對“機器換人”等對就業崗位產生的影響時,“數字工匠”培育帶來的“技能偏向數字技術進步”將發揮更多價值。
1? “數字工匠”在行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
數字技術對經濟的發展有疊加和倍增的作用,促進數字技術與能工巧匠相融合,能夠賦能行業轉型升級,其中“數字工匠”起到重要作用。《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將達到2 985.7萬人。加快培育適應數字時代先進制造業發展需要的“數字工匠”人才隊伍日趨緊迫。
1.1? “數字工匠”的內涵和外延
“數字工匠”是既具有現代工業技術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網絡化技能、善于滲透融合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復合型技能人才[3]。“數字工匠”也指數字經濟領域各類型、各層次的技能人才,既包括數字化人才,也包括數字經濟領域內的優秀一線技術工人。“數字工匠”既需要腳踏實地的“匠心”,也需要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1.2? “數字工匠”在行業轉型升級中的基礎作用
在行業釋放出巨大轉型升級潛力、敦促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普通技術工人越來越不能滿足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需求,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數字工匠”。
在“互聯網經濟”向“數字經濟”發展轉變的新時代,培育“數字工匠”,以從容應對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已是刻不容緩。無論是突破“卡脖子”技術,還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強,都需要發揮“數字工匠”隊伍的聰明才智。“數字工匠”與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的適配性更高,更能為傳統工業與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奠定基礎作用。
1.3? “數字工匠”融合創新的積極作用
不同于傳統制造業和工業時代的工匠,“數字工匠”在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不是普通技術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員。他們是將數字技術及數字化思維應用于設計、制造、服務等各個環節,從而推動傳統工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人才。
行業轉型升級需要一批“數字工匠”,表現在技術創新和技術交流上他們產生的積極作用。以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的裝配競賽為例,“數字化智能”裝配將成為競技的重點,參與比賽的裝配人員比的不再是獨立操作的技能,而是借助數字化系統實現相鄰工位之間的協同作業能力。
1.4? “數字工匠”的示范表率作用
近幾年,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勢頭較為迅猛,盡管新設備、新工藝不斷投入,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但一線技能人員隊伍的占比仍然較大。據行業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直接從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的200萬從業人員中,有超過80%的從業人員是一線技能人員,而這部分人員正是培育行業“數字工匠”隊伍的基礎。
圍繞行業轉型升級對“數字工匠”的需求,在數字化技能與自身業務相結合、有效推進轉型升級等方面,我們需要選樹一批“數字工匠”,激發他們奉獻行業之志,形成人人學習數字技術、掌握創新本領的濃厚氛圍。同行業、工種具有領先水平和重要貢獻的技術骨干,在技術創新、技術發明、技術協作、名師帶徒等方面發揮領軍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同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2? “數字工匠”培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行業在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助力技能人員成長為“數字工匠”,適配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需求,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啟符合產業發展的路徑探索。
2.1? ? 數字技術人才存在供需缺口
新數字時代的“數字工匠”不同于傳統工業時代的工匠,他們不是普通工人,也不是專門的科研人員,卻是數字時代的先行者。當下,一方面數字技術人才通過自身所具備的數字化技術和團隊協作力量,成為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基礎支撐。另一方面,由于產業的迅速發展,數字技術人才仍存在供需缺口。
調研顯示,未來3年,技術革新與商業模式創新是助推數字化發展的兩大動力。數字技能培養和應用成為企業共識,46.4%的數字企業期望員工能接受數字技能和跨學科技能培訓。而從產業數字化方面來看,數字化轉型則關注數字人才的儲備和數字化相關技能的提升[4]。目前,行業內真正能掌握數字技術的“數字工匠”還遠遠不夠,存在明顯的供需缺口。既懂得數字技術應用,又能與相關專業知識、崗位特點結合開展工作的人員,遠遠少于企業用人需求和技術發展需求。職業院校大多做基礎的專業性教學,往往不能及時跟進新的技術熱點,也有與產業用人脫節的情況出現。
2.2? ? 高素質技能人才受結構性制約
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對技能人員的實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既要掌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還要兼具工匠精神。當前,“數字工匠”培育與產業發展要求兩者間還存在一些距離。
以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為例,從實際操作看,“數字工匠”數字技術能力不足,“工與匠”中“工”的比重更大,不能發揮數據與應用場景結合作用;從結構角度看,行業技能人才培養普遍存在以通用技能為主、專門技能特別是數字技能不足,以普通技能為主、高級技能不足等現象,存在高質量、高素質勞動力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和數字技能人才受瓶頸制約的問題。只有圍繞數字產業化升級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發揮一批“數字工匠”在產業中的作用,才能打破數字技能人才的瓶頸制約。
2.3? ? 培育環境不夠穩定
目前,我國大部分職業院校、技工學校存在自身數字化教學硬件設施落后、智能化軟件升級緩慢、數字化實訓基地較為缺乏等情況,在人才培育環境方面面臨障礙。
行業內一線技能人員大多習慣跟著師傅干活、善于盯著機器、不懂盯著屏幕,面對高精度生產要求、新型數控設備和智能操作系統,容易產生“危機感”,繼而導致人員不穩定、崗位不穩定、待遇不穩定情況出現。而及時學習掌握智能制造技術的以“數字工匠”“大師級”工人為代表的新型技能人員,在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車間和生產線上可大顯身手[5]。
2.4? ? 多元化的培養通道存在“堵點”
一方面,支持“工匠”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保障體系、標準體系、經費投入機制、激勵監測機制等尚需完善,行業企業間的聯動機制有待優化。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參與“工匠”數字化轉型培育的動力不足,行業協會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方法還不夠多。另一方面,有針對性、有力度的引導性和鼓勵性政策需要進一步增強,以打通“數字工匠”在行業轉型升級多元化培養道路上的“堵點”。
3? ? 行業“數字工匠”隊伍建設的
思考和建議
3.1? ? 思考
近年來,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釋放出巨大能量。在當前國際形勢下,許多國家正面臨數字人才短缺的問題,發展數字經濟和培養數字經濟方面的人才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制造業全球化“產業鏈—價值鏈—人才鏈”格局的深刻變化,各國制造業“專業+技能”型人才競爭不斷加劇,以重塑供應鏈競爭優勢。
我國十分重視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數字工匠”的場景應用。不論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還是2022年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等,無疑都凸顯了我國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升數字素養的高度重視[6]。如何靈活運用相關政策措施,讓“數字工匠”素養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作用,讓 “數字工匠”隊伍建設在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中發揮作用,值得我們思考。
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曾在2021年制定的行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專門編制了《行業“十四五”人才隊伍建設指導意見》,提出了要培養和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充滿活力的行業技能人才隊伍,明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方向。現在看來,打造“數字工匠”成長體制機制,通過建立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和多元化評價機制,健全職業標準體系和評價制度,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讓高技能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噴涌,也不失為一種長效的有力抓手。
3.2? ? 建議
3.2.1? ? 借鑒海外成功做法
推動職業資格和工作經驗的雙邊互認。職業資格和工作經驗雙邊互認是邁出行業“數字工匠”本土化的關鍵步伐之一。一項針對歐洲的印度高技能人員的調查發現,超過1/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無法將印度的學歷和工作經驗轉移到歐洲。國際勞工組織于2020年公布了雙邊勞工移徙協定中技能單元的準則,推動了這一進程的加快。
強化國家頂層設計。英國政府2018年和2019年接連發布《成人將從數字技能改革中受益》《提高成人基本數字技能》《提高成人數字技能計劃》,從資格的設計和制定、教育和培訓方式等方面介紹了專業資格證書制度。歐盟委員會2021年發布的《歐盟技能議程》提到,勞動者有機會獲得新的專業數字技能。
重視資金保障。歐盟新數字歐洲計劃提供了6億歐元的預算用以提升數字技能,并提供了包括前沿數字技術碩士課程和短期數字技術專訓在內的不同課程及諸多促進數字技能培訓的基金。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2019年宣布投資43億盧比 (約合4億元人民幣),在3年內培訓40萬名數字專業人才。
構建數字技能評價標準。英國政府通過開發成人數字技能資格標準來推進數字技能教育改革,建立了一套階梯式的資格證書體系,通過資格證書制度幫助成人獲得相應的就業資格[7]。
面對世界主要工業國家和地區紛紛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提升技能人員的數字技能、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我們不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借鑒其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開拓出落地本土的新方案和新舉措。
3.2.2? ? 探索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和行業轉型升級數字化需求發展要求,在明確了主要以“數字工匠”人才為培養方向后,我們應依據職業標準,遵循“數字+人工技能”原則,改變“重論文、輕實踐”的傾向;強化“數字工匠”實踐能力培養,提升技術人才的復合能力;采取理論培訓和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數字工匠”,積極營造適合企業用人需求的人才發展的行業環境和市場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此我們要更加重視人才的自主培養,特別要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當代青年具有與數字技術同生共長的特點,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還具有極強的創新意識、更高的可塑性、更強的新興技術接受能力、敢于挑戰新生事物的冒險精神等典型特征。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行業內原有青年“數字工匠”培養模式受到挑戰,行業亟須建立新的青年人才培養模式。
4? ? 結束語
數字經濟飛速發展,數字中國建設正為世界提供先進的治理經驗和樣本方案。當下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多技術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無論是突破“卡脖子”技術,還是建設制造強國,推動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都需要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這是當前之需,也是長遠之計。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EB/OL].(2022-01-12)[2023-06-05].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gjjzxgh/202203/t20220325_1320207.html.
[2] 王寶友.大力培養“數字工匠” 推動數字中國建設[EB/OL].(2022-12-06)[2023-06-05].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cfg/SYzhengcejiedu/202212/t20221206_491246.html.
[3] 馬永青.打造“數字工匠”為產業數字化奠定人才基礎[N/OL]. 工人日報,2022-07-04. https://www.workercn.cn/papers/grrb/2022/07/04/7/news-3.html.
[4] 劉軍梅,李詩涵,尹秀芝,等.我國制造業數字化人才供求面臨的問題及建議[EB/OL].(2022-11-14)[2023-06-05].https://fprim.fudan.edu.cn/info/1003/1201.htm.
[5] 黃敬惟.培養一支“數字工匠”生力軍[N/OL].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10-29.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1/1029/c1004-32267845.html.
[6] 曲忠芳. 《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我國數字人才缺口超過2500萬[EB/OL].(2023-3-21)[2023-06-05].?http://www.cb.com.cn/index/show/zj/cv/cv135203011261.
[7] 隆云滔,李怡潔.提升數字技能的世界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N/OL].中國青年報,2021-07-13. http://zqb.cyol.com/html/2021-07/13/nw.D110000zgqnb_20210713_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