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丹 徐紫瑤
關鍵詞: 視頻技術 科技宣傳 科技信息傳播 科技服務
中圖分類號: G206;G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91(2023)15-0001-03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這就要求科技宣傳工作要與新時代對科技創新的戰略部署相適應[1],科技宣傳工作者在媒體融合發展時代,主動創新宣傳模式,擴大傳播聲量,提升宣傳效能。視頻技術作為信息傳播載體,在科技宣傳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宣傳工作者應予以重視,主動用于科技宣傳工作中。
1 科技宣傳需求分析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2]。我國正面臨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科技宣傳工作者應努力為科技創新創造有利的環境,營造良好的氛圍。以需求為導向開展工作,才能為科技宣傳帶來更好的效果。
1.1 科技成果展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科技創新,提出“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天津為例,2020 年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精神,天津市人民政府特制訂《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天津市科技創新環境優渥,激勵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攻堅克難,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鏈、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科技創新成果豐碩。通過宣傳,將重大科技服務成果進行突出展示,能夠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真正發揮科學技術引領社會經濟建設的支撐作用[3]。
1.2 技術推廣展示
一項技術的產生是為了應用在生產生活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宣傳就是打通技術和能夠使用技術的人之間的壁壘。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其中產業興旺為根本,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想要產業興旺就得引進新技術,強化科技的支撐引領,確保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通過宣傳新技術,讓農民實實在在了解新技術、掌握新技術,助力鄉村振興。
1.3 科學家精神弘揚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對科學家精神做出全面概括。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币ㄟ^挖掘科技工作者身上的閃光點,通過講述他們為科技事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奮斗事跡,不斷鼓舞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他們身上的科學家精神,不斷向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2 科技信息傳播載體分析
文字作為科技信息傳播載體,始終在科技信息宣傳方面承擔基礎性作用,已經成為使用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載體。文字的顯現媒介往往較為簡易,相比其他宣傳載體,具有易生產、易傳遞、易讀取的優勢。因此,文字常用于展示專業性強、信息量大、準確性高的科技宣傳工作。但從接受的角度而言,文字往往要求接受者具備較高的信息獲取能力,這也成為限制文字載體發展的桎梏。
圖片作為更加直觀的科技信息傳播載體,有力地補充了文字信息的短板。從接受的角度而言,圖片具備突出信息主體、強調宣傳主題等宣傳優勢。當圖片開始具有宣傳功能后,各式各樣的長圖、海報以其獨特、豐富的特點,通過新媒體渠道進入人們視野,成為喜聞樂見的載體。但由于圖片自身能夠承載的信息量有限,難以獨立承擔信息宣傳功能,在實際使用中,往往需要和文字加以配合,共同形成宣傳信息。
視頻作為視聽綜合的傳播載體,加速了科技信息的宣傳。科技視頻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科學救國”“實用科技”“科教興國”“科學發展觀”這4 個階段[4]??萍家曨l自帶科技含量高、專業性強的光環,尤其是一些晦澀難懂的高科技通過視頻的方式便能淺顯易懂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在科技宣傳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通過視頻,可以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實現科技傳播的有效目標[5]。
3種科技信息傳播載體各有優劣勢,隨著傳播平臺的發展,人們更傾向于觀看聲畫俱佳的視頻。但科技視頻自誕生以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把晦澀難懂的科技信息有效傳達。復雜深奧的專業技術原理,很難借助時長較短的影像呈現給觀眾,這就決定了創作者要找到傳達科技信息最契合的影像語言。
3 科技宣傳片成功案例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有很多維度,講好中國科技故事便是其中之一[6]。本文以《超級工程》和《創新中國》為例,探究科技宣傳片的有效傳達方式。
3.1 懸念讓科技信息傳達更有趣
為了讓紀錄片更具有可看性,創作者會加入藝術創作手法,尤其是通過設置懸念吸引觀眾[7]。對于科技宣傳片來說,設置懸念也是科技信息傳達的一種,可以循序漸進地將科技信息傳達給觀眾。《超級工程》在影片一開始的解說中便介紹了這項工程的困難程度,因此在觀眾心里留下了能否實現的大懸念。在影片中不斷給出一個個小懸念,一般通過提問題呈現,是為了大懸念做鋪墊。《創新中國》的懸念表述很多時候是委婉含蓄的,有時也以提問的方式制造懸念。在懸念的設置上,信息預示能讓觀眾“看下去”,而能否讓觀眾得到滿足就取決于答案揭曉?!冻壒こ獭访總€答案揭曉通常都用了很多篇幅,傳遞很多專業信息,令觀眾得到滿足。《創新中國》最大的懸念是這一集在這一個主題下會出現多少科技創新,所以為了控制影片節奏,答案揭曉很快,幾乎是在提出信息預示后,就立刻給出了答案。
3.2 解說詞讓科技信息傳達更通俗
科技宣傳片的解說詞往往會陷入專業術語過多的窠臼,導致受眾范圍局限于有一定專業知識背景的觀眾,這背離了科技宣傳片的初衷,解說詞應該將科技信息傳達得更加通俗易懂。在《創新中國》第三集《制造》中,1 000 MPa 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都沒有概念,接下來解說詞說“也就是在一塊指甲蓋上,站一頭大象的力量”,這一比喻為受眾很好地解答疑惑,有效地突出了鋼板的巨大力量。
《創新中國》還將AI 技術應用于解說,這是科技發展的具象呈現?!秳撔轮袊防萌斯ぶ悄苣M技術,復原了和央視紀錄頻道淵源深厚的已逝播音員李易的聲音,為影片配音,是世界上首部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大型紀錄片[8]。這不僅是技術上的一項進步,也是影像傳達上的一種創新,更是一種情懷。而科技宣傳片有了情懷的加持,也可以更好地將信息傳遞給觀眾。
3.3 畫面特效讓科技信息傳達更生動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聲音是用來傳遞信息的,畫面是用來證實信息的。在科技宣傳片中,用到航拍、延時攝影等,配合著快速剪輯、跳接剪輯等蒙太奇手法,將熟悉的東西陌生化,陌生的東西具體化??萍夹麄髌瑫ㄟ^快速剪輯的鏡頭展現這項科技應用于現實生活的哪些地方,一個個鏡頭飛快閃過,導演不是為了讓受眾記住到底看到了什么,而是通過鏡頭的疊加,向受眾傳遞這項科技的確影響了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
科技宣傳片拍攝的是現在的科技,而對于之前和之后發生的要通過CG 特效、3D 動畫等來展現,這樣才能讓受眾加深對科技信息的理解與認識。在《超級工程》和《創新中國》中都比較多地運用了畫面特效,不僅是將已經發生的還原、將未來發生的模擬,而且在展現產品內部結構、工作流程上也進行了畫面特效的處理,向觀眾更加直接、具體、客觀地傳遞信息。
3.4 人物塑造讓科技信息傳達更溫情
相比傳統的科教片,現代科技宣傳片更注重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的方式不再是簡單的扁平化的采訪,而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自述和他述交叉進行。講好故事,這正是相比科技宣傳片,觀眾更愛看科幻電影的原因。所以科技宣傳片也要學著講故事,這樣不僅有利于塑造更加鮮活、豐富的人物形象,也更能凸顯科技背后的人文價值和人文關懷,科技信息也在這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傳遞給了觀眾。在《創新中國》第一集《信息》中,王堅的出場形象便是解說詞所說的“一個不會寫代碼的心理學博士”,這種反差性的人物設定,讓觀眾一開始便對他產生興趣。王堅想做無中生有的事,但這一過程遇到重重困難與阻礙,王堅很難用通俗話語解釋,影片此時又插入多年前王堅因云計算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博士別哭”使這個人物更加鮮活,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使受眾更能理解他想運用機器智能把龐大的機器數據轉化為智慧和財富。
4 結論與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 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這些都體現出了黨和國家對科技工作和科技人才的重視,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科技視頻宣傳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
4.1 堅持正確政治導向,深化科技宣傳工作認識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適合的媒介傳播在推廣科學技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就需要科學宣傳工作者具有極高的愛國情懷,要明確科學宣傳是為了誰與服務誰,這也是科技工作者的第一性。科學技術要始終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服務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科技宣傳工作者要堅持正確政治導向,跟得上科技發展、時代進步,積極主動開展宣傳工作。
4.2 立足各方面需求,力求科技宣傳講述方式更多元
科技宣傳片不僅是對國家創新成就的見證,更是對當下科技創新進步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萍夹麄髌歉淖兛萍紕撔颅h境的一小步,即使是一小步也要邁好,因此在科技信息傳達上的一對多,要越多越好,讓大眾都能了解國家科技領域的進步,感受科技的魅力,學習科學家精神。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在不斷創新,科技宣傳片需要利用創新的科技探索出更多的信息傳達方式,帶給受眾更多驚喜與震撼,以此擴大科技傳播聲量,提升宣傳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