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靜 岳海燕 孫建云 李萌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256600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主要是由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引起的,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是一種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見心臟病〔1〕?,F階段隨著超重人口迅速增長以及生活壓力地不斷增加,我國CHD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發展〔2〕。臨床CHD治療主要以恢復冠狀動脈血運,改善心肌缺血,挽救心肌為主要措施之一,其中冠狀動脈搭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可有效供應缺血心肌組織,使冠狀動脈重新灌注〔3〕。研究表明〔4〕,CABG患者術后療效不但與手術成功與否有關,而且還與患者術后康復護理密切相關。文獻表明〔5〕,心臟運動康復可有效增加患者運動貯量,從而顯著降低患者血脂,改善心功能。此外,研究顯示〔6〕,CABG患者術后血尿素氮和肌酐呈進行性升高趨勢,且患者術后經口進食量較少,導致營養素攝入量減少,營養不良風險極高?;颊咝g后營養不良又會影響術后康復,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同時長期的營養不良對患者營養狀態帶來巨大負面影響〔7〕。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組建多學科??茍F隊,從各專科部門針對性地為患者制定規范營養護理方案〔8〕。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對CABG術后患者心功能、活動耐力及營養狀態的影響。
選取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CABG患者86例,采用住院編號奇偶數字排列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8~79歲,平均(52.62±3.46)歲;體質量45~79 kg,平均(56.58±1.47)kg。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39~80歲,平均(53.12±2.23)歲;體質量44~81 kg,平均(55.26±2.54)kg。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并確診;符合手術指征并進行冠狀動脈搭橋術;無精神類疾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病情嚴重,需絕對臥床休息;患有聽力、運動功能障礙等;運動誘發哮喘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疾病病因、藥物治療以及自我護理等健康宣教;每日脂肪量限制在40 g以下,補充優質蛋白質,限制鈉鹽的攝入,增加粗纖維食物攝入預防便秘;為患者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運動鍛煉,逐漸增加運動量;通過交談、陪伴等方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具體方案實施如下。
1.2.1成立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小組 選取1名護士長和3名責任護士、1名主治醫師、1名營養師、1名康復師組成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小組,由護士長任小組長,明確各成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小組開展培訓學習運動處方和營養干預內容和實施要點,并進行考核。結合美國心臟協會推薦的心臟運動康復七個步驟和國內冠心病康復指導,小組開會討論制定出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方案并實施與臨床護理中。小組每周進行一次討論會,就實施方案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將解決方法完善到方案中,確保該方案系統性和科學性。
1.2.2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
1.2.2.1運動處方 根據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的不同狀況進行干預,運動方式以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為主,強度控制在中低強度,以運動時心率增加不超過基礎心率的20%,血氧飽和度不低于90%,收縮壓下降不超過20 mmHg,或者收縮壓<200 mmHg為宜;運動頻率保持在每周3~5次,運動時間每次30~40 min。具體干預內容見表1。

表1 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方案
1.2.2.2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 由營養師與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營養評估,并由營養師和主治醫師為患者開展飲食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營養結構以及提升科學飲食對疾病康復重要性的認識,并從以下方面對患者展開干預。①營養支持:動機訪談方式對患者日常膳食行為、結構等情況進行了解,為患者建立營養檔案,護理人員結合患者日常飲食情況進行具體營養指導,具體針對蛋白質、納、熱量、脂肪等攝入量的把控等。②多學科介入:患者術后由主治醫師進行術后療效評估,并由責任護士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宣教和自我護理技能,營養師講解自我營養評估法及各項營養指標意義,主要從食物交換方法向患者講解每日營養需求量及攝入量,通過食物模具等方法來幫助患者掌握食物營養含量,進行可視化營養指導;患者術后遵醫囑制定并實施符合患者自身的膳食計劃和營養支持計劃。③強化營養干預:每周定期舉行相關主題講座,并為患者提供平臺開展經驗交流。
①心功能:對兩組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的心功能情況進行比較,主要包括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二尖瓣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值、舒張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值等。②活動耐力:采用6 min步行實驗6WMT對兩組干預3個月后的活動耐力情況進行比較,測試患者6 min步行最大距離6MWD,將運動耐力分為四級,其中6MWD≥350 m為0級,250~349 m為1級,150~249 m為2級,6MWD≤149 m為3級。③營養狀態:對兩組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的營養狀態情況進行比較,主要包括血清白蛋白、總蛋白,以及采用簡易營養評價量表來評估兩組營養狀況。

干預后觀察組心功能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小于對照組(P<0.05),二尖瓣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值高于對照組(P<0.05),舒張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值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情況
干預后觀察組活動耐力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的活動耐力6MWD情況
干預后觀察組血清白蛋白ALB、總蛋白TP高于對照組(P<0.05),簡易營養評價量表N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的營養狀態情況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脂質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動脈內膜上,形成粥樣脂類物質堆積,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好發于老年人群〔9〕。CABG具有緩解心絞痛、改善心肌血液供應等優勢〔10〕,但術后康復和保持血管通暢是術后患者獲取優質預后的重要保障。研究表明〔11〕,術后康復指導對縮短康復進程,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預防其他冠脈血管狹窄都起到了很好作用。其中運動康復可有效刺激和調節機體心血管功能,動員和激活體內的心血管活性物質,使患者自我調節系統最大程度恢復動態平衡。同時CABG患者術后面臨營養不良風險,患者術后營養不良可造成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增加。研究顯示〔12〕,通過科學的營養干預可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促進術后康復。多學科協作主要由專科醫師、??谱o士、營養師、康復師組成,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原則,以患者需求為中心,為患者制定規范化、專業化、科學化護理方案,有效促進臨床預后最優化〔13〕。
本研究將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應用于冠狀動脈搭橋術后護理干預中,通過運動處方和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兩個方面對患者展開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心功能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小于對照組,二尖瓣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值高于對照組,舒張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值低于對照組??赡苁且驗檫\動處方增加患者心肌有氧代謝能力,增強肌凝蛋白ATP活性,加強心肌對乳酸和脂肪酸的氧化和利用,以及增強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此外運動處方增加了患者心理儲備,降低了收縮和舒張負荷,心肌細胞供氧量也有所增加,從而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這與崔利麗等〔14〕在相關研究中取得的結果一致。同時觀察組活動耐力指標優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并保障了營養攝入,患者機體各水平都有所增強,從而提升活動耐力,這與顧海燕等〔15〕在相關研究中取得的結果一致。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血清白蛋白ALB、總蛋白TP高于對照組,簡易營養評價量表NMA評分高于對照組??赡苁嵌鄬W科協作營養干預使醫護人員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進展,合理分配資源,給予了患者全面營養支持,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態,這與蘇玲燕等〔16〕在相關研究中取得的結果一致。可見,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可顯著提升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心功能,有效提高活動耐力,改善營養狀態。
綜上所述,運動處方聯合多學科協作營養干預可顯著提升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心功能,有效提高活動耐力,改善營養狀態,對促進患者康復起到了積極作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