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喜,孟 萌,宋育婷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 山東聊城252000)
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系統疾病,好發于青壯年人群,其中男性群體患病率高于女性[1]。有研究統計,截至2019年,全世界范圍內約有2000萬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我國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約6.55‰,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2]。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的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社會功能減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工作,也給患者的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3]。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是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療手段,有研究顯示,rTMS對抑郁癥、強迫癥等多種神經和精神疾病的臨床癥狀均有改善作用[4]。近年來,rTMS逐漸被用于精神分裂癥的干預治療,對其陰性癥狀、陽性癥狀及認知功能障礙均有一定的療效。但首次行rTMS治療時,患者對這種治療方法缺乏了解,依從性差,效果不夠理想[5]。且患者在治療后,如何提高其社會應用能力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有效的輔助干預手段促進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的恢復[6]。本研究就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行rTMS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106例首次行rTMS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診斷符合精神分裂癥的相關標準者;②年齡18~60歲者;③病情穩定者;④家屬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存在腦部器質性病變者;②伴有精神發育遲滯者;③有金屬植入物及安裝心臟起搏器者;④有自殺或暴力傾向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20~49(37.4±5.7)歲;病程2~11(5.6±2.1)年;受教育年限(11.3±2.5)年;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49.5±7.3)分。實驗組男29例、女24例,年齡19~50(37.8±5.9)歲;病程2~12(5.8±2.3)年;受教育年限(11.1±2.3)年;PANSS評分(49.8±7.1)分。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抗精神藥物奧氮平治療,每次10 mg,1次/d。對照組在此基礎上接受rTMS治療,采用丹麥Tonica公司的MagproX100型經顱磁刺激治療儀進行治療。選用MF-127圓形線圈作為磁頭,對左側前額葉背外側的皮質區進行rTMS治療。刺激頻率為10 Hz,強度為80%運動閾值,每次治療20 min,并做好rTMS治療前的簡單教育、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處理等相關措施。實驗組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由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及主管護師各2名、社會工作者1名組成綜合干預小組。小組成員首先調查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情況、心理狀態,并評估分析其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全面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根據其具體情況制訂一些可行性較高的干預措施。①健康教育:采用教育小課堂結合教育手冊的方式每周定期進行健康教育,教育頻率在2次/周。教育內容及時根據治療進程進行調整,初期主要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相關癥狀、影響發病因素、rTMS治療的作用、簡單原理、可能的不良反應等內容進行講解,提升患者及家屬對病情和rTMS的正確了解,后期則主要教育rTMS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既往的康復病例,提升患者的康復信心,并對體位擺放、配合方法、不良反應的防治等進行詳細解釋;另外,需要強調遵從醫囑積極治療的重要性,指導家屬做好患者的動員和監督。②心理護理干預:入院后,多與患者交流溝通,引導其進行傾訴表達內心的想法,耐心傾聽并盡可能滿足心理需求,當患者出現明顯的負性情緒時,指導患者先采用深呼吸、運動、娛樂等方式進行緩解宣泄,再幫助患者疏導負性情緒。此外,做好家屬的心理干預,指導家屬多探視陪伴患者,予以患者足夠的理解和情感支持。③rTMS治療干預:rTMS治療前予以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多介紹一些經治療后痊愈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緩解其緊張情緒,治療時通過交談、播放輕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而在每次完成rTMS治療或干預訓練后采用語言表揚或獎勵小獎品的方式鼓勵、肯定患者,予以正向的心理支持,增強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治療結束后密切關注患者有無不良反應出現,及時進行處理,并安撫患者的不安情緒。④認知護理干預: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注意發現患者不合常理的理念和認知,對患者的認知偏差進行干預,協助患者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其認識自身的幻想、被害妄想等病態行為并予以改正。每周開展1次日常認知競賽,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對競賽表現較好者予以物質獎勵,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并不斷強化。⑤基本生活技能訓練:開展患者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培養患者每天定時起居的習慣,鍛煉其自主完成洗漱、洗澡、更換衣物等個人清潔衛生行為,并進而引導逐漸進行洗衣、整理床鋪、掃地等技能的訓練。每天訓練時間10~20 min,逐漸延長。對患者每次訓練中的進步給予積極肯定,并根據其表現等級予以相關的積分,允許患者使用積分兌換成親屬探視、戶外活動等獎勵。⑥社交技能干預:回歸社會是精神分裂癥治療干預的最終目標。每周一至周五組織患者參與書畫、棋類、手工、插花、節目表演等不同種類的社交娛樂活動,對參加社交活動且有較好表現的患者予以獎勵,讓患者體會到社交的快樂。周末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開展1次購物技能訓練、訪友技能訓練,提升患者社交技能,每次20~30 min。每天安排1次30 min左右的戶外運動,指導患者進行健身操、跑步、瑜伽等有氧運動。兩組均干預12周。
1.3 觀察指標 ①rTMS治療依從性:采用自擬的調查表進行調查,共10個條目,滿分100分,≥80分為依從性優,60~79分為依從性良,<60分為依從性差,總依從性(%)=(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②臨床療效:采用PANSS評分的減分率進行統計分為顯效、好轉及無效,其中減分率≥50%為顯效,25%~49%為好轉,<25%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③認知功能、社會功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社會功能缺陷量表(SDSS)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其中MoCA共涵蓋了記憶功能、執行功能、語言功能、時間定向力等8個方面,滿分30分,分值越高表示認知能力越好。SDSS共涵蓋了職業與工作、父母職能、社會性退縮、家庭外活動等10個方面,總分20分,分值越高表示缺陷越嚴重。④生活質量:采用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中文版)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包括心理社會、精力/動機、精力/癥狀3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2.1 兩組rTMS治療依從性比較 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3 兩組干預前后MoCA、SDS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MoCA、SDSS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SQLS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QLS評分比較(分,
精神分裂癥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臨床癥狀也具有多樣性,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等多個方面的異常表現;此外,認知功能障礙、社交功能減退也是其典型的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7]。有效的治療干預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量有著關鍵意義。目前,基于抗精神病藥物的綜合干預治療模式日漸成為精神分裂癥干預治療的主流模式[8]。rTMS作為一種電生理技術,通過特定頻率的脈沖磁場產生感應電流進行反復刺激顱腦,改變神經細胞膜電位和皮質興奮性,從而起到改善腦內代謝,調控局部區域神經細胞功能的作用,rTMS治療能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對其認知功能損害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9]。但由于首次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對rTMS治療缺乏了解,治療依從性不佳,負性情緒嚴重,且患者康復后回歸社會仍是一個難題,且容易復發。本研究對首次rTMS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常規干預的基礎上從心理、認知、生活技能、社會功能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干預效果。
rTMS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在內的多種精神疾病的臨床癥狀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臨床研究證實,rTMS治療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PANSS評分。而遵照醫囑積極完成治療是保證rTMS治療療效的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患者經過對精神分裂癥和rTMS治療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和rTMS治療的正確了解,而通過積極的心理干預及rTMS治療干預,能改善患者負性情緒,糾正其不良心理應對方式,切實提高其rTMS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從而堅持配合完成相關治療,進而有助于提升治療的臨床效果,促進患者陰性癥狀和陽性癥狀的改善[10]。張笑梅等[11]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認知功能損傷是影響患者回歸社會的重要原因。rTMS治療對大腦重要的認知控制區域左側前額葉背外側進行刺激治療,能改善前額葉與顳葉之間的連接紊亂問題,對認知障礙和社會功能缺陷有著一定的治療效果[12]。而有學者發現除了rTMS治療等物理干預手法,其他的一些體育活動以及行為指導干預對患者認知功能的改善也有確切的效果[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MoCA、SDS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顯示行rTMS治療時同時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促進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的改善。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rTMS治療依從性提高了,因此,rTMS治療對認知功能方面的改善效果也就更顯著;另一方面,綜合護理干預中涵蓋了認知護理干預、基本生活技能訓練、有氧運動及社交技能干預,對患者的認知偏差和病態行為進行干預,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增加患者參與自我管理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機會,能幫助患者在現實任務完成中進行運用和強化正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有氧運動則能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分泌,促進前額葉皮質神經細胞的自我修復,結合積分獎勵制度,進行激發患者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使患者積極配合相關干預,從而促進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的恢復[1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SQLS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可提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癥狀改善,認知功能、社會功能逐漸恢復,生活質量也有較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首次行rTMS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臨床療效,還能促進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