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琬卿,倪承珍,蔡美蓮
(樂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西樂平333300)
阿片類藥物依賴威脅人類身心健康且影響社會發展穩定,臨床需進行有效治療[1]。美沙酮維持治療(MMT)是針對海洛因等阿片藥物的一種替代治療方法,通過適量美沙酮減輕患者對成癮藥物的渴求,且其戒斷癥狀較輕,是目前臨床治療藥物依賴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2]。但MMT需要患者長期堅持治療, MMT維持率低、患者治療配合度低等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主要問題,因此,需要研究適當護理干預提高藥物依賴患者MMT配合度[3]。心理機制下的積極刺激干預是在患者心理機制的基礎上使用愉悅、積極、樂觀、正面的元素對患者大腦加大良性刺激,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的干預方法,但目前較少有研究將其用于MMT患者干預中[4]。為分析適當護理干預提高MMT患者治療配合度、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社會支持度及生活質量,本研究以我院70例MMT藥物依賴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心理機制下的積極刺激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70例MMT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藥物依賴需實施MMT[5]者;②實施MMT且治療時間>6個月者;③年齡≥20歲者;④患者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存在感染性疾病者;②存在嚴重精神疾病者;③合并嚴重軀體性疾病無法完成治療及干預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男28例、女7例,年齡20~49(35.16±7.11)歲;藥物依賴時間(5.39±1.50)年;受教育程度:初中、高中32例,大專及以上3例;職業:自由職業者8例,無業20例,其他7例。觀察組男26例、女9例,年齡21~50(35.69±7.02)歲;藥物依賴時間(5.45±1.53)年;受教育程度:初中、高中33例,大專及以上2例;職業:自由職業者6例,無業21例,其他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基辛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含MMT健康教育,如治療原理,注意事項等;給予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對成癮藥物的恐懼心理,加強其戒斷的自信心;監督患者按時服藥;輔助患者維護人際交往關系,告知家屬,需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與患者充分溝通,給予他理解支持等。觀察組實施心理機制下的積極刺激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干預前準備:根據MMT藥物依賴患者不同心理狀態,分別給予針對性的積極刺激干預。護理人員首先充分查詢掌握每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包含家庭成員及關系、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藥物成癮原因、戒斷次數、過往戒斷失敗情況、原因等,然后護理人員以患者感興趣的游戲、音樂等作為切入點,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并通過MMT健康教育,說明治療效果及堅持配合治療的必要性,護理人員與家屬充分溝通,與患者、家屬均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與家屬共同商討患者個性化、針對性積極刺激心理干預方案。②確定個性化正向積極刺激元素:護理人員首先為每例患者建立個人檔案,其中詳細記錄患者治療方案、進展等。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患者日常喜好及可使患者感受到幸福愉悅、高興滿足、具有希望感的事情,如興趣特長技能、過往榮譽光輝時刻、兒女成就、患者自身成就等,并將其登記在患者個人檔案中,且需要在每次給予積極刺激后,記錄患者表現。③給予積極刺激干預:以每例患者個人檔案為依據,護理人員向患者實施積極刺激干預,可根據其個人生活習慣選擇在其精神狀態最佳的時間點給予刺激干預。干預開始實施時,可根據患者情緒狀態、精神狀態、身體狀態控制刺激時間(10~20 min),當患者逐漸適應積極刺激干預程度后,可逐漸增加時間至30 min;積極刺激干預場所可讓患者自我選擇,以能使其感到舒適放松、安靜的場所進行,護理人員可適當引導患者表達自身感受及心理想法,并使其自由宣泄負性情緒;在患者充分宣泄負性情緒后,護理人員采用個性化積極刺激元素進行干預,如與患者共同進行其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引導患者回顧過往榮譽光輝時刻、兒女出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事件等,向其傳導正面積極能量信息;給予情感脆弱患者充分鼓勵與肯定;可聯合患者親朋好友等共同參與積極刺激,增加患者與親朋好友的溝通,促進患者社交;密切觀察患者心理情緒變化。兩組均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配合度:根據患者MMT期間服藥情況、行為表現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治療配合度。非常配合:每日服藥,且無抵抗行為;一般配合:每日服藥,但存在干擾治療秩序行為;不配合:抵抗治療,拒絕服藥。②心理健康: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6]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心理健康水平,包含軀體化(12項)、強迫癥狀(10項)、人際關系敏感(9項)、抑郁(13項)、焦慮(10項)、敵對(6項)、恐怖(7項)、偏執(6項)、精神病性(10項)、其他(7項),每項均采用5級評分法,分別計1~5分,分數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程度越低。③社會支持:以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7]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社會支持度,包含客觀支持(12分)、主觀支持(32分)、社會支持利用度(12分),分數越高表示社會支持度越高。④生活質量:以阿片類藥物依賴者生活質量量表[8]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生活質量,包含身體健康(14項)、心理健康(14項)、家庭關系(9項)、日常生活與經濟(10項)、毒品依賴(7項)、滿意度(7項),每項均采用5級評分法,分別計1~5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2.1 兩組干預前后治療配合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治療配合度比較[例(%)]
2.2 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SSR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SRS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阿片類藥物依賴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阿片類藥物依賴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分,
成癮性藥物不僅損傷患者身體,還會導致其處于緊張焦慮、恐懼敵對情緒中,MMT是治療藥物成癮患者的有效治療方式之一,對幫助患者戒斷藥物依賴有重要作用。而常規護理干預缺乏個性化引導,導致其緩解負性情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臨床需研究適當積極心理干預改善MMT藥物成癮患者心理健康水平[9]。
美沙酮可通過替代阿片藥物作用機制,緩解患者藥物戒斷不適癥狀,但患者除了身體對成癮性藥物存在依賴外,心理上也存在依賴,MMT可一定程度消除身體依賴,但難以消除心理依賴,而治療過程中,患者受到負性情緒、外界環境等影響,極易出現自我放棄、暴躁抵抗等負性情緒,抗拒治療,發生不配合行為,影響治療效果[10]。常規護理干預雖然通過健康教育等方式幫助患者及家屬理解治療配合度的重要性,但由于患者存在負性情緒,導致其對治療的配合度仍不夠理想[11]。心理機制下的積極刺激干預可通過給予患者正面、積極、向上的刺激幫助其恢復治療信心,產生希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其治療配合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治療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0.05),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P<0.05),提示心理機制下的積極刺激干預可提高MMT藥物成癮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治療配合度。究其原因:心理機制下的積極刺激干預根據患者不同背景資料,選擇個性化積極刺激元素,且干預過程中,首先引導患者表達負性情緒,幫助其消除心理負擔及壓力,然后再給予積極刺激,可充分幫助患者放松,降低其警惕心理,產生滿足、愉悅等積極情緒,且在負性情緒發泄后進行積極刺激,可加深正性情緒感受,改善其焦慮、恐懼、敵對心理,從而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對治療重拾希望,減輕對成癮藥物、戒斷治療的恐懼心理,從而提高其治療配合度[12]。
MMT藥物成癮患者由于其自身情況、敵對暴躁情緒、敏感攻擊行為等原因,常受到身邊人的異常眼光,感受到其他人的負面態度,導致其社會支持度下降,進一步加深患者負性心理,降低其社交溝通欲望,影響其生活質量[13]。常規護理干預難以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導致其生活質量難以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SRS評分、阿片類藥物依賴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P<0.05),說明心理機制下的積極刺激干預可提高MMT藥物成癮患者社會支持度及生活質量。原因在于:心理機制下的積極刺激干預可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態,幫助其積極面對治療、生活,促使其自我改變,且護理人員引導患者與家屬、朋友溝通,幫助患者社交,減少家庭沖突,有利于關系穩定,從而有利于提高社會支持度。患者經長時間穩定治療并保持心理健康后,可緩解對藥物的身心依賴,有利于恢復正常生活活動,可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