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王麗曉,田 蜜,崔真真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450014)
尿毒癥是急慢性腎衰竭晚期階段,腎功能障礙是典型病例特征,臨床表現為水腫、水電解質紊亂等[1]。血液透析治療是主要治療方法,即利用透析設備建立體外循環,通過半透膜彌散作用清除有害物質及多余水分,可有效糾正患者水負荷、電解質紊亂等[2]。由于尿毒癥遷延難愈且并發癥較多,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加之長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費用昂貴,經濟壓力大,導致患者產生自我感受負擔,影響其心理健康及治療依從性,提示護理人員需給予科學、有效的干預以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提高生存質量[3]。Clark安適護理模式即強調患者在疾病的治療與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倡導護患共同護理的護理模式。劉芳等[4]的研究證實,Clark安適護理模式可改善終末期腎病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治療依從性。2020年9月1日~2022年9月30日,我們將Clark安適護理模式應用于43例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中,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血液科同期收治的86例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經尿液、血生化等檢查確診為尿毒癥[5]者;②年齡≥18歲者;③符合血液透析適應證者;④規律透析治療2~3次/周,持續時間>3個月者;⑤認知正常,具備正常溝通能力及基本自理能力者;⑥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肝、心、腦等器官功能障礙者;②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③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礙者。剔除標準:①治療中途病情惡化或死亡者;②同期參與其他臨床試驗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16例、女27例,年齡40~63(51.48±3.76)歲;病程1~7(4.21±1.24)年;透析治療時間0.6~3.0(1.81±0.37)年。觀察組男18例、女25例,年齡39~61(50.02±3.61)歲;病程1~6(3.56±0.81)年;透析治療時間0.4~3.0(1.73±0.4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①由責任護士為患者講解健康教育知識,如疾病知識、透析治療治療原理及相關不良反應;指導患者進行日常自我管理,包括合理飲食(注意攝入足量熱量,堅持低鈉低磷低鉀、優質蛋白飲食)、病情監測(日常進行體溫、脈搏、呼吸等基礎生命體征監測)、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與休息,適當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或工作)。②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注意觀察患者表情、精神狀態等,警惕低血壓、失衡綜合征、出血、致熱原反應等并發癥,一旦發生則立即處理。③注意觀察血管通路,預防脫位、移位、堵塞等情況出現。④治療結束后,囑患者穿刺部位壓迫時間需充足,且2~4 h內避免注射、穿刺或侵入性檢查。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Clark安適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2.2.1 建立干預小組 由1名護士長、5名護士組成小組,護士長為護士培訓考核Clark安適護理相關知識,并帶領小組成員查閱相關文獻及資料整理尿毒癥血液透析治療護理證據。小組成員共同討論,依據循證證據及Clark安適護理程序制訂干預方案。
1.2.2.2 具體措施 ①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由護士輪流主持,利用多媒體設備,采用PPT、視頻、圖片等相結合的方式為患者系統宣講尿毒癥知識(病因、誘發因素、治療方式、疾病管理事項)、血液透析治療知識(原理、重要性、常見并發癥及防治方法)及Clark安適護理模式知識(定義、意義、實施方法)。②護士與患者一對一、面對面進行訪談式溝通:a.詢問患者對疾病知識、血液透析治療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根據患者回答結果針對性進行糾正、強化認知。b.以提問的方式了解患者飲食、運動、生活作息、性格特征、心理狀態等信息。c.引導患者從飲食、運動、作息、性格等方面一一進行自我評估,找出健康問題。d.與患者一起探討、尋找解決措施,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常規監測及病情觀察,如脈搏、血壓、呼吸測量方法;如虛脫、乏力、心跳加快等癥狀出現時考慮低血壓,需及時報告護士或醫生給予處理等。e.以患者為主體,護士協助患者制訂健康管理計劃,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分,

表1 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計劃表
1.2.2.3 督促患者依據計劃進行自我管理 每日20:00與患者面對面討論計劃實施情況,并根據實際執行情況進行修正,如出現高血壓并發癥者則需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護士指導患者進行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監測等。如出現睡眠障礙,護士引導患者思考影響睡眠的主要因素,并討論制訂解決方案等。兩組觀察時間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彈性:干預前后采用心理量表(CD-RISC)[6]評價,包含堅韌性、力量性、樂觀性3個維度,共計25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分值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②自我感受負擔:干預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7]評價,包含經濟、身體、情感3個維度,共計10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臨界值為20分,分值與感受負擔呈正相關。③自我管理水平:干預前后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8]評價,包含伙伴關系、問題解決、自我護理、情緒處理4個維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分值與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關。④生存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9]進行評價,包含社會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等8個維度,每個維度得分均轉化為百分制,分值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

2.1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SPB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PB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水平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水平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隨著血液透析設備、技術的更新與發展,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患者的疾病康復情況已不能單以傳統生物學指標衡量,患者的心理健康、生存質量等也是衡量疾病康復效果的指標。且長期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不適。因此,探尋改善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生存質量、心理健康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CD-RISC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SPB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表示Clark安適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彈性,減輕其自我感受負擔。分析原因:Clark安適護理模式開展前期,護士利用多媒體將尿毒癥疾病知識、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及并發癥防治知識等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向患者講解,可促進患者快速理解、記憶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相關知識知曉率和配合度[10]。隨后以面對面溝通的方式糾正患者錯誤認知,有助于幫助患者全面、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建立正確認知,提高自我效能。同時,Clark安適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主體,患者在護士的引導下進行自我健康問題評估,可提高自我疾病認知水平和心理適應水平,同時還可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提高心理彈性,減輕自我感受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質量均優于對照組(P<0.01),提示Clark安適護理模式可提高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質量。考慮原因:Clark安適護理模式倡導護患共同護理,護士通過健康教育與指導不僅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還可提高自我護理能力,且健康管理計劃由患者在護士的指導下自主制訂,可調動患者實施計劃的積極性,提高計劃完成度,進而完善自我管理行為,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如進行嚴格飲食管理可有效預防營養不良、鈣磷失衡等并發癥的發生[11-12];嚴格控制水、鈉攝入有助于減輕腎臟壓力,可防止病情惡化,提高生理舒適度;進行皮膚護理可減輕皮膚瘙癢,預防皮膚感染事件的發生等,促進總體健康;進行心理護理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改善心理健康等。此外,Clark安適護理模式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患者在透析治療過程中會加強對自身感受及病情的觀察,便于低血壓、失衡綜合征等并發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進而改善總體健康,改善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