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佩東
(江蘇省東海縣農業農村局,江蘇東海 222300)
地方豬種是在長期的畜牧生產活動中自然選育出來的、能夠適應當地生活習性的優良品種,是畜牧生產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1]。做好地方豬種保護有利于提升我國畜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畜產品的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部分建成時間較長的地方豬種保種場已不能滿足保種要求,特別是非洲豬瘟的發生對保種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異地重建。新保種場建成后,制定地方豬種的保種群轉群方案,成為確保保種群安全、高效轉移的關鍵[2,3]。
江蘇東海老淮豬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淮豬”的保種單位。現保存有6個血統666 頭規模的淮豬種群,其中母豬537頭、公豬129 頭。由于原保種場建設較早,加上場外新建的311 國道,給保種場的疫病防控帶來很大難度,經江蘇省畜牧總站和東海縣政府同意異地新建淮豬保種場。2022 年5 月,淮豬新保種場全面建成,占地470 畝,總投資3500 萬元,新建高標準豬舍20 棟,配套建設辦公生活區、獸醫室、化驗室、無害化處理中心、污水處理等設施,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已通過審批,基本達到投產條件。2022 年6 月,經主管部門同意,進行第1 批次的種豬轉群,為了確保淮豬保種群的安全,需制定完善的轉群方案,經專家組現場審核后予以實施。
一是成立轉群工作領導小組,由公司總經理任組長,副總經理任副組長,場長及相關業務骨干任組員。公司辦公室主任負責組織協調各方面關系,實驗室人員不定期開展環境樣本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抽檢。
二是所有參與工作人員,包括場長、技術人員、化驗員、飼養人員、食堂人員、水電工、勤雜人員等在指定地點隔離3d,實行閉環管理。
三是場區內部人員與外部人員以養殖場趕豬臺為界進行趕豬交接,避免人員的直接接觸。
四是運輸車輛及所有用具按要求進行消毒、烘干,靜置2~3d,并通過PCR 檢測ASFV 合格,使用前再消毒1 次。
2.2.1 外圍環境調研
提前1 個月對新、舊保種場及轉群路線周邊養殖環境進行調研,摸清生豬養殖、疫病防控、無害化處理、商品豬轉運、沿線消毒等情況。提前1 周對轉運路線進行試跑,確保避開其他生豬轉運時間。
2.2.2 沖洗前的準備
(1)對豬舍及輔助用房(飼料間、獸醫室、物品倉庫等)、生產工具等進行清理、沖洗、干燥、消毒。
(2)準備好生產所需用具及人員用品,如高壓水槍、消毒機、掃帚、鐵锨、帶柄刷子、水管、維修工具、人員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口罩、手套、靴子、防護服)等。
(3)準備好新保種場所需的獸藥、消毒液、飼料、基礎雜品,確保環境樣本檢測合格后使用。新場所需物資盡量在豬群進入之前1 次性進場,以滿足28d 使用量為準,減少物資進場頻率。
(4)設備和圈舍檢查及維護:檢查豬舍屋頂是否漏雨,門窗是否完好;檢查濕簾風機系統、自動刮糞系統、保溫系統、供水供電設施、監控設施、自動喂料系統等設施設備是否正常。
2.2.3 洗消
(1)徹底沖洗消毒:按照屋頂、墻壁、門窗、地面的順序,用高壓水槍噴淋浸泡2h 以上,提前1d 噴淋,浸泡1 晚上。浸泡后的屋頂、墻壁、門窗、水管、隔墻、地面、料槽、飲水器、風機、鐵锨、鏟子、大小掃把、飼料車、糞車等都要沖洗,不能有死角[4]。沖洗干凈后進行全面消毒,具體消毒措施見表1。

表1 種豬轉運各環節消毒規范
(2)電器設備保護:采取“借電沖欄”方式沖洗欄舍,確保人員和線路安全。沖洗本棟欄舍時,掐斷本棟電源,從隔壁棟舍借電沖洗。所有電器設備都要進行防護,關閉插座和電源控制箱,用防水布包裹好不防水設備,防止被水浸濕。
(3)圈舍通風干燥:地面潑灑或噴霧2%~5%燒堿溶液,然后通風、干燥。干燥后關閉門窗,原則上空欄時間不少于7d。由于燒堿有很強的腐蝕性,操作人員要始終佩戴手套和口罩。
(4)用5%石灰乳+2%燒堿溶液進行白化,墻體1.5m 以下和地面全部涂刷。
(5)再次消毒:進豬前3~5d 圈舍內噴灑戊二醛再次進行消毒,也可用火焰灼燒方式對豬舍地面及1.5m 以下的墻面進行滅菌作業。同時,再次檢查設備設施安全情況。
(6)檢查室外排污溝蓋板是否蓋嚴實,徹底清掃室外道路,潑灑20%的石灰溶液或2%~5%的燒堿溶液。
(7)供水系統消毒:所有供水系統加入消毒劑浸泡24~48h 后,打開水線末尾的放水開關放掉消毒液,打開進水管使水管裝滿清水,使清水流經所有的飲水器,用清水沖洗干凈。
(8)水簾系統消毒:在水簾循環水內添加1∶200 過硫酸氫鉀溶液運行1~2h,確保進風口的絕對安全。
(9)料塔內壁消毒:料塔內部清理干凈,外面清洗、消毒兩次;下口開,上口閉,煙熏寶熏蒸消毒,連續2 次,每次間隔1d。
(10)辦公區、生產區所有凈道、污道白色化,綠化帶、房屋外墻等噴霧消毒。使用電動消毒機從房屋遠端倒退著向入口處噴灑,噴到每個角落,尤其是屋脊、屋檐角落都要噴到,以物體表面微濕為宜。
(11)在生產區的二道門,配置霧化消毒系統、酒精噴霧消毒機(手用消毒)。
(12)進入生產區后,不同的區域換不同顏色的膠鞋,預防交叉傳播。
2.2.4 空欄時間
清洗消毒完畢后,場長及技術管理人員對清洗消毒工作進行檢查,如達不到要求,應重新清洗消毒。清洗合格的圈舍干燥后至少1 周方可進豬。
(1)保種群正式轉群前,每棟豬舍試養2~3頭豬,以確保養殖環境安全,這批豬稱為哨兵豬。
(2)車輛在運輸前先進入洗消中心清洗、消毒、檢測,確定ASFV 檢測陰性后方可引入哨兵豬。
(3)轉入1 批斷奶仔豬作為哨兵豬進行試養,對所有哨兵豬進行ASFV 檢測,確定陰性后再引入。
(4)每棟豬舍飼養2~3 頭哨兵豬,欄舍門全部打開,確保哨兵豬接觸到每1 個欄位。
(5)每周對帶豬豬舍環境進行ASFV 檢測,飼養1~2 個月后,若環境檢測為陰性、哨兵豬口鼻拭子為陰性且健康狀況良好,方可對種豬進行轉群。
(1)轉群前1~2 天,可飲水電解多維,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增加豬的免疫能力,減少運輸應激。
(2)明確要轉群豬只的排次、類型、大小,做好轉群計劃。
(3)再次核對豬只生產卡片,轉群時同時帶走。
采用熒光定量PCR 方法進行保種群ASFV 檢測,檢測陰性的豬方能轉入新保種場。
完成豬場清洗消毒后,采集豬舍、糞溝、路面、漏縫板背面、屋頂、辦公室、宿舍、廚房等多點樣本,然后用熒光定量PCR 方法進行ASFV檢測,檢測陰性表示清洗消毒工作完成。
第1 次檢測合格后,須再次進行檢測,第2次采樣人員盡量不要與第1 次采樣人員相同,兩次檢測結果合格后,豬舍密封,封場管理,人員及生產物資進場必須按照消毒流程消毒,消毒次數不少于3 次,且環境樣檢測ASFV 項目3 次。
(1)選擇天氣涼爽的時間,早上4:00 轉群。可考慮使用有分隔豬欄的轉豬車,防止豬只擁擠。在運輸過程中,轉豬車車箱封閉,并派車前后指引,確保車輛與生物安全。
(2)在保證原保種場種群數量的基礎上,于2022 年8 月底轉第1 批種豬198 頭群進入新保種場。其中種公豬18 頭,6 個品系;種母豬120頭,6 個品系;后備母豬60 頭,6 個品系。
(1)所有轉群人員為公司內部指定人員,提前在指定地點隔離,更換工作鞋服、手套,洗澡、消毒并采樣檢測合格后參與轉群工作。
(2)按照洗消流程對轉運車輛的車輪、底盤及車廂外壁進行清洗消毒,檢測合格后方可裝豬。
(3)轉運車到達新保種場后,場外趕豬人員將豬由車廂趕向豬臺,場內飼養人員將豬只趕下豬臺并趕進豬舍。
(4)趕豬過程中,場外趕豬人員不得與場內趕豬人員接觸,趕豬工具不得交叉,場外人員不得下車進入場內協助趕豬,不得接觸新保種場趕豬臺。
(5)轉豬過程中司機均不得下車,且不得有任何接觸。
(1)最后1 次轉運完成后,對空車車輛進行多點采樣,重點包括司機、輪胎、豬倉內壁、卸豬臺等。
(2)對原保種場內種豬開展1 次常規口腔液及環境檢測。
(3)參與本次種豬轉群的人員用品、相關物品,徹底消毒并留樣。
(4)對已轉入新保種場的豬只,連續4 周以欄為單位采口腔液進行ASFV 跟蹤檢測。
(5)檢測完成前,盡量減少人員與豬只直接接觸,保持靜默生產。連續4 周檢測均為陰性,方可對轉入豬群進行免疫等常規操作。
本文介紹的我國地方豬種淮豬的保種群轉群方案,系統考慮了保種群轉群的每個關鍵點,通過強化建立保種場生物安全體系,避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確保了淮豬保種群的種群安全,圓滿完成了保種群的轉群任務[5]。該地方豬種保種群轉群方案的制定和順利實施,對于提高我國地方豬種生物安全防控和種源保護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